飄天文學 > 超級農業強國 >第223章 舌尖上的冷鏈(4K章節)
    永惠超市的張宣淞和潘華都接受了邀請,隨齊政去看看他口中能幫助“生鮮模式”做到極致的“祕密武器”。

    幾人首先前往隔壁越省,因爲這邊有嘉穀商貿最大最先進的一個冷庫。

    張宣淞和潘華對第一站來到冷庫並不十分意外。

    對於生鮮超市,中間環節冷鏈物流是核心,而冷庫更是核心中的核心。

    嘉穀能給予生鮮超市直接助力的,除了資金,大概也就農產品生產基地以及冷鏈物流了。

    不過就算是有所猜測,等親眼目睹眼前的這個大型冷庫,兩人還是爲嘉穀的雄厚資源感到驚歎。

    從外表看,這個冷庫依山而建,庫體外圍建築藍白相間,成排的冷藏貨車,在裝卸貨物月臺前進進出出。

    這就是鍾華志領導的嘉穀食材配送子公司三年來的成果之一了。

    “這是我們嘉穀體系以城市配送中心爲主的大型冷庫,擁有國內一流高品質凍庫2萬平方米,庫容量達4萬噸,能夠輻射珠三角大部分地區。嘉穀旗下的食材配送子公司,將各地採購的食材從產地運輸到這個冷庫中心儲藏,冷藏中心再以支線冷藏車配送至各市的前置倉,然後再配送給客戶。”齊政主動爲兩人介紹道。

    “前置倉?”來不及驚歎,張宣淞就敏銳地察覺到齊政話裏隱藏的信息。

    齊政讚賞地看了他一眼,說道:“歷經三年的投入,嘉穀形成了如今覆蓋岷越兩省的倉配網絡體系。目前主要有A、B、C三類冷庫,以滿足不同規模的市場需要。”

    “A類庫就是眼前這樣,是三類庫中規模最大的冷庫,面積在1萬平米以上,能輻射的門店數量超過三百家。除了用於食材生鮮的儲存運輸週轉之外,它還負擔了區域調度的功能。B類庫及C類庫的主要功能則是分揀,服務的門店數量在三百家以下。前置倉就是C類庫,作爲門店的一種補充形式,可以服務更多元的零售場景。”

    “如果包括江南省,嘉穀體系目前已經佈局三個A類庫,B類庫及C類庫更是有20多個點。”

    張宣淞和潘華聞言倒吸了一口氣。

    儘管生鮮對運輸時效性的要求高,但永惠超市自建的冷鏈物流網絡,在嘉穀體系面前簡直是不堪一擊。

    因爲搭建冷鏈物流的成本,實在太高了。

    別說永惠超市,在國內,沒有哪家商超敢說生鮮食品的流通渠道實現了冷鏈物流的完全覆蓋。部分即使實現冷鏈物流覆蓋的渠道,也是採用常溫運輸車、棉被加罐裝冰塊的簡陋方式實現,而很少具備正規的冷鏈物流裝備。

    當然,嘉穀的冷鏈物流體系也沒能覆蓋全國,但僅僅是三省的佈局,就足以讓張宣淞和潘華流口水了。

    冷鏈物流行業是規模效應明顯的典型行業,初期投資成本高,但後期業務量越大,分攤後平均成本越低,設施設備投資回報越快。

    但衆多的投資者就是被卡在初期的投資成本上。

    另外,國情也是冷鏈物流行業艱難起步的原因之一。

    縱觀美日等冷鏈物流覆蓋率極高的國家,無不有兩個共同特點:產地的專業化分工、標準化的產品包裝。

    國內則完全不同。

    以我國豬肉生產市場爲例,目前我國還沒有出現明顯的豬肉主產區。全國各地基本呈現豬肉自給自足的態勢,因而導致我國豬肉產品大範圍流通少,運輸距離短,冷鏈物流需求實際不及預期。

    我國果蔬的生產格局同樣類似。

    由於生鮮食品產地的專業化分工不明顯,各區域生鮮食品的流通格局主要呈現自給自足的態勢。這種模式使得大部分生鮮食品在區域內流通,運輸距離短,運輸時間短。

    以城市周邊地區食品供應城市的模式下,大部分生鮮食品可以在一天內實現流轉甚至被消費掉,在這種情況下,商家更傾向於選擇接受常溫物流造成的少量損失,而不是投入大量資本購買冷鏈物流設備。

    標準化包裝就更好理解了——如果東家的農產品用泡沫箱包裝,西家的用不同規格的紙箱框籃等包裝,對於冷鏈物流企業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噩夢。

    也只有嘉穀這樣的農企,既有自己的生產基地進行專業化生產,又有食材配送的業務需求,當然,最關鍵的還是有錢,才能在如今這個年代,建立出這套初具規模的冷鏈物流網絡體系。

    但即使如此,單憑食材配送業務,嘉穀目前的冷鏈物流網絡體系服務能力實際上是過剩的,如果不想開放給第三方,那就要壯大自己陣營的生鮮業務了,這也是齊政想要將永惠超市納入嘉穀體系的原因之一。

    不過這點就不會告訴張宣淞和潘華兩人了。

    ……

    張宣淞和潘華自然是不知道背後的小心思,而隨着參觀的繼續,兩人的驚歎不斷加深。

    “整個冷庫的系統閥門、製冷設備、冷庫保溫都是國內一流水平。”站在製冷機房的控制室裏,冷庫負責人非常自豪地向張宣淞和潘華介紹。“你們看這裏有幾千個開關,但通過我們的電腦系統,只需要一個人就可以控制和管理,這裏可以說是全省最先進的冷庫,不是之一。”

    雖然對冷庫的先進性暗贊,但作爲冷庫建設的終極目標,“效率”和“成本”仍然是張宣淞考慮的第一重點:“這個冷庫內的生鮮耗損率大概是多少,運營成本高不高?”

    冷庫負責人聽到這個問題,神情甚至有些狂熱:“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冷庫內的生鮮損耗率不到0.1%,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至於運營成本,別看這個是大型冷庫,實際上耗能也就比小型冷庫高一點……”

    “怎麼可能?”張宣淞和潘華勉強保持淡定的神色土崩瓦解。

    你這也太浮誇了吧,我知道你這冷庫先進是先進,但這損耗率和運營成本,都不是先進可以解釋了。

    兩人不禁回頭瞅着齊政,卻見齊政保持微笑,但毫無反駁的意向。

    張宣淞和潘華對視一眼,齊政沒反應,嘉穀也沒必要在這方面上騙他們,或者說,沒必要用這麼浮誇的理由騙他們。

    也就是說,雖然難以置信,但也許,大概,可能是真的?

    太妖孽了吧?

    對於生鮮來說,少損耗一個點,就意味着利潤會厚一層。

    “……你們怎麼做到的?”張宣淞艱難地開口問道。

    冷庫負責人笑眯眯:“當然是靠選址、先進的設備系統和管理。”

    “我們這個冷庫,前身是一個防空洞,被集團看中改建而成,天然的溫度低,首先就是得天獨厚。”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