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超級農業強國 >第327章 非凡的固沙手段(35)
    不出所料,最後阿拉鄯政府同意了嘉穀的沙漠治理開發計劃,按照一貫“誰治理誰受益”的原則,允許嘉穀承包荒沙荒地開發。

    其實,陳建章從自己的角度來考量,如果他在決定性的高位,也會做出類似的決定。因爲兩大沙漠區是阿拉鄯地區生態和經濟最薄弱的區域之一,而且由社會資本來投入開發,並不會浪費國家資源;最關鍵的是,有中科院的把脈,破壞生態的後顧之憂也沒有了。

    消息傳回後,王昱業更頭痛了。

    治理開發沙漠絕不是拿把鐵鍬,挖個坑、種棵苗、澆桶水那麼簡單!

    治沙必須先完成修路、通電、打井、安裝灌溉設施等四個環節,最後才能栽種適合沙地生長的梭梭和胡楊等植物,每個環節都很花錢、費力。

    找到水資源只是起步。

    就拿修路來說,沙漠起伏較大,不組織一支浩浩蕩蕩的堆土機大軍向沙丘進攻,把高度削低、坡度削緩,平整大沙丘,就難以保證治理開發的基本地勢要求。

    而從前期的沙漠尋水行動中明顯可以看出,在沙漠中施工,稍不注意可能就無法正常工作。好不容易豎起來的電線杆,一遇到強沙塵,可能會被攔腰折斷;草木種下去,大風一吹,可能會被連根拔起……

    白天迎風沙、頂烈日,晚上天當被、地作牀,戰天鬥地……說起來好聽,但在王昱業眼裏,這就意味着各類人才難留、難久、難紮根。

    據集團初步測算,單單是完成上面所說的基礎設施建設,平均每畝投入在2000元以上——開發一百萬畝,就要20億;如果想要完全開發兩個合計超過一億畝的沙漠,需要投入……王昱業眼前一黑。

    “你把我賣了看夠不夠?”王昱業無力地對齊政說道。

    就算有政府扶持的放鬆貸款,自籌資金20個億去做治沙工程,已經是個極其誇張的數字了,更別說後續更多的投入。

    齊政微笑臉:“所以還得看產出,如果有良好的產出,就不怕籌不到資金。”

    這並沒有安慰到王昱業。在他看來,沙漠治理開發,起碼前幾年內都很難有產出,他彷彿已經看到了嘉穀掉進深坑裏爬都爬不出來。

    齊政無語,幾年內都沒有產出?你也太小看我的手段了。他心裏嘀咕道。

    “開發總是要一步一步來的,一口也喫不成胖子不是?如果前期開發效果不佳,後面誰也不會傻到繼續投入,我又不是頭鐵。”齊政換了一個角度分析道。

    你還不頭鐵?不頭鐵就不會想着死磕沙漠了?王昱業沒好氣地想到。

    但老闆既然這麼說了,還是要給他面子的。他也就不再多說,轉而忙碌着調整集團的預算去了。

    ……

    嘉穀以出水點爲中心,正式拉開了沙漠治理開發的序幕。

    嘉穀開發沙漠的第一期工程,大約在10萬畝左右.

    無論是修路修電還是植樹種草,首先都要固沙——沙子不斷流動的話,幹嘛嘛不成!

    說到固沙,我國獨創的最矚目就是“草方格沙障”了。

    四十多年前,爲了保護我國第一條沙漠鐵路——包蘭鐵路不被沙漠埋沒,用小麥草在流沙表面紮起方格,在方格內種上沙蒿、花棒。這些麥草方格組成的“地毯”與林木帶、卵石帶一起,成了沙漠鐵路的守護神,被譽爲“人類治沙史上的奇蹟”。

    這項技術已經在西北多地推廣,如果大家到過鄂爾多斯等地,就可以看到有一座座沙丘被沙柳枝分割成一個個方格,這些方格綿延不絕,如一張張大網覆蓋於黃沙之上。這主要起到固沙的效果。待雨季來臨,在格子裏植樹種草,又將有一片片綠洲在沙漠中出現。

    前輩們發明的草方格治沙當然頗具奧妙之處,但沙區生態恢復是系統工程,不能“一招鮮喫遍天”。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嘉穀實驗室繼續尋找效率更高、效果更持久的沙漠生態恢復方法,直到陳建章從澳大利亞引進“生物土壤結皮”的概念。

    “生物土壤結皮”,即苔蘚、地衣等隱花植物連同細菌、真菌與地表土壤中的細微顆粒膠結在一起,不但能在極端環境下生存,還能提升土壤中氮、磷、鉀等有機質的含量,影響降水滲入過程和土壤水分的再分配。

    不過,若僅靠自然速度生長,土壤結皮形成有效的覆蓋規模至少要10年。

    但嘉穀實驗室是哪啊?一羣掛逼後面還隱藏着一個能真開掛的大boss的所在,豈會被這事難倒?

    在騰格裏沙漠的出水點周圍,員工們將實驗室培養的適合土壤結皮的微生物噴灑到草方格內的沙子上,這樣能大大縮短結皮時間——這就是生物土壤結皮的升級版,微生物應用領域向來是嘉穀實驗室的拿手好戲。

    而且,還有某人的靈陣齊出。

    “青竹百靈陣(三階)觸發,主木系,範圍:方圓250公里。效果:潤澤,生長。生物處於陣中,恍如初生,蓄養紫華,勃然而長。”

    “天罡無極陣(三階)觸發,主金水兩系,範圍:方圓250公里。效果:極壓,生風。能使控制氣壓,風生水起。”

    “青竹百靈陣”加速苔蘚、地衣等隱花植物的生長,進一步縮短土壤結皮時間;“天罡無極陣”則化強風爲輕風,化弱風於無形,充分保護着生物土壤結皮在初生階段不被刮到天上去。

    所以當中科院的袁院士帶領幾名研究員抵達此地時,驚奇地發現這片廣闊的沙區已經被鋪上了一層“生物地毯”。

    “你們這手段,可真不凡吶!”解開疑問後,袁院士感慨道,“如果能推廣,這必將成爲恢復荒漠生態的利器!”

    陳建章含笑道:“畢竟還是剛應用,還得反覆實驗才能具備推廣的價值。我們也希望能在沙漠的實地治理開發中得到更多類似的經驗和技術以作推廣。”

    袁院士讚賞地點頭:“這就是我支持你們嘉穀的原因,你們不只想着贏利,而是體現了更多的社會責任意識……”

    ……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