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超級農業強國 >第509章 嘉穀特色之路(二合一)
    近年來,嘉穀集團雖然不斷取得突破發展,但一直沒有擺脫外界給予的“神祕”標籤,也正是因爲如此,嘉穀突然對外公佈了2010年年報,讓整個業界都大喫一驚。

    更驚人的,當然是嘉穀集團的營收數據。超過三千億元的營收,比其表現更好的,不過寥寥十多家超大型國企,當之無愧的內陸最強民營企業。

    誰也想不到,居於一衆蓬勃發展的民營企業之首的,不是如日中天的房地產企業,不是代表着未來的電子高科技企業,居然是一家“農企”!

    正值兩會期間,今年又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關係到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生存的“三農”問題引起社會各界關注。一時間,嘉穀更加矚目了。

    業內人員和投資者更是被嘉穀的財報亮瞎了眼——營收規模就不說了,淨利潤纔是重點。

    9%的淨利率,乍一看不算出衆,畢竟,民營企業中排行第二的華爲集團,營收差了一個級別,淨利潤卻相差無幾;從這個角度看,嘉穀的淨利率實在不咋地。

    但放在行業來看,嗯,只能用“鶴立雞羣”來形容其出衆。

    要知道,財經雜誌《福布斯》曾追蹤過國際糧商中的老大美國嘉吉,發現過去30年其淨利率從未超過4%……糧食行業利潤率本來就低,不像科技或是知識產權行業;糧商年收入受到大宗商品價格的顯著影響,假如大糧商的收入波動20個百分點,實際上可能糧食價格變化了100個百分點。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資本市場投資農業迎來了一波小熱潮。A股市場上,對農業類上市公司的追捧持續高漲;更多的農業類公司也開始對登陸資本市場板塊蠢蠢欲動。

    財經媒體直接稱“相對於工業和服務業,以及各種新興產業,農業本應最容易被資本所拋棄。原因十分明顯:短時期內,農產品的供給和需求,都是相對穩定的,不可能如其他產業一樣,出現爆炸性的增長。在追逐利潤最大化的資本面前,最容易被忽視。但嘉穀的成功,明顯帶來了一股‘嘉穀效應’……”

    就在這種紛紛擾擾中,齊政接到了一個老熟人的採訪請求。

    唐瑾,央視美女記者,三年前齊政身份暴露後首個接受其採訪的記者。

    此時她正參加“記者跑兩會”的觀察專題,恰逢嘉穀集團公佈的財報引起了業內外對農業投資機會的關注,她順勢向齊政提出了採訪請求。

    齊政個人依然一直保持低調,但在公司終於下決心更加開放和透明,需要被世界正確認識的關頭,他也就選擇接受了唐瑾的採訪。

    ……

    在嘉穀首都分部,唐瑾打量着一步步走向自己的齊政,沒有絲毫的驕傲情緒,心中亦是思緒萬千。

    中國的民營企業,平均壽命僅3.7年,中小企業平均壽命更是隻有2.5年。三年前採訪齊政時,她知道嘉穀肯定不會短命,但也絕對想不到嘉穀的發展勢頭會這麼猛!

    作爲一名資歷較深的記者,唐瑾採訪的企業家不算少,就算沒有親身經歷,她也清楚要讓一家企業活得更久並且活得更好具備怎樣的難度。

    但是,齊政做到了。

    三年來,她親眼看着嘉穀,一年登上一個臺階!

    三年來,她親眼看着嘉穀,確定無疑地獲得了難以置信的勝利!

    三年來,她親眼看着嘉穀,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況下,突出重圍成爲民營企業最強者!

    即使是採訪了不少大人物的唐瑾,也不由得神往於齊政暢快淋漓的成功。

    紛繁的思路只是幾秒鐘的事情,唐瑾轉眼間回過神來,主動迎上去,笑道:“齊董,想要採訪您一次可真不容易。”

    “我就是比較幸運而已,還是低調點好。”齊政溢出微笑,和唐瑾輕輕握了握手,然後在她對面坐下。

    “在幾乎沒有門檻的糧油領域內,取得了傲視羣雄的成功,並引來衆多的跟風者,可沒有人敢說嘉穀只是靠運氣而已。”唐瑾臉帶微笑,馬上進入了採訪狀態,問道:“對於嘉穀引起的這股農業投資熱潮,齊董您怎麼看?”

    齊政微微搖頭:“其實,我不認同嘉穀引起農業投資熱潮的說法。我不否認嘉穀取得了較亮眼的成績,但這不是關鍵原因,歸根到底,是資本們看到了賺錢的機會。”

    “至於說是好是壞,我覺得是好事。因爲,從目前的趨勢來看,農牧業將成爲資金和技術密集的行當,大企業將有更多發言權。”

    唐瑾是有備而來的:“大概是英雄所見略同。據我所知,近幾年來,從種植到養殖,從養豬到養雞,從種樹一直到花卉品種都有外行投資,投資的這些機構,實際上都很大,在投資界很有名氣的那種,包括國外的KKR、鼎暉、德意志銀行,國內的深創投、聯想投資等,他們大概也是基於同樣的邏輯?”

    齊政點點頭,舉例說道:“這些年,全產業鏈的打法在農牧業領域越來越成爲共識,但一般企業沒有實力效仿,在這個圈子裏,小企業將越來越玩不起。”

    “譬如,一直以來,科研都是農牧業的‘短腿’。就拿糧油加工業來說,去年整個行業科技投入僅佔銷售收入的0.2%左右,大大低於發達國家2%~3%的平均水平。而我們嘉穀去年單單在糧油加工技術研發上,就投入了15億元;整個體系在科研上共投入160億元左右,可以說,大部分企業全年營收都達不到這個數字。”

    唐瑾驚歎道:“這個科研投入規模,在農業領域可謂是絕無僅有了。從中也可以看出嘉穀正在拉大與競爭者的差距,不是嗎?”

    齊政不置可否:“前十年,我們能由小變大,是走對了方向;後十年,要想由大變強,那就要靠加大真金白銀的科研投入了。”

    唐瑾眼放異彩:“我記得齊董您說過,嘉穀此前的成功,是因爲注意到我國的食物供應體系過度追求數量而忽略質量,導致了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嘉穀因滿足市場巨大的安全食物需求而崛起……今天看來,依然是振聾發聵!”

    “不過,也有不少人質疑,爲了保證食物的質量和健康,今天的企業都儘可能將上游的產業鏈環節控制在自己手裏,這容易締造大型企業,但會不會使得利潤都流入了少數大公司的腰包,農業領域的巨頭們盡數攫取了農民們的利益呢?”

    這可謂是對齊政“大企業纔有發言權”說法的質疑了。

    齊政想了想,溫聲道:“這種質疑不無道理,而且,在現實已經是實實在在地發生了。”

    “譬如在美國,這種情況就很常見。對於一個種植玉米的農民來說,想購買種子?嘉吉公司可能是方圓100英里範圍內唯一的農資和儲運公司,它只賣幾種孟山都生產的產品。如果不種孟山都的種子,農民就找不到一個能賣出玉米的市場。需要貸款?得去嘉吉擁有的銀行,告訴他們要用貸款來的錢買孟山都的種子和嘉吉的化肥。一旦玉米成熟,如果農民不接受嘉吉所說的收購價,就只能拿這些玉米去餵豬了!即使餵了豬,想賣高一點兒的肉價,對不起,依然可能只有嘉吉的子公司或聯盟公司會收購豬肉……”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