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超級農業強國 >第513章 天上的太陽和人間的科學(4k章)
    農業是整個文明的基石。而在農業生產發展中,育種技術又是最核心、最基礎、最重要的關鍵技術。

    可以說,嘉穀實驗室超過23的科研力量,都是集中於農牧業的育種技術研究中。換來的,就是層出不窮的農作物新品種。

    “這就是嘉穀的‘喫鹽牧草’?”在試驗田間,袁老爺子饒有興趣地看着技術人員在檢測灌溉用水的鹽度。

    嘉穀實驗室的老大陳建章解釋道:“對,這塊試驗田的灌溉用水鹽度已經達到了6‰,鹽度大至相當於喫剩的菜湯的鹹度,最適合我們培育的耐鹽鹼紫花苜宿品種生長。”

    “我們集團針對耐鹽鹼作物的研究已經進行多年了,終於將這個耐鹽鹼紫花苜宿品種培養成了一個穩定品種,去年底剛得到國家認定,可在全國大量推廣。”

    “此外,我們還完成了對其的基因圖譜繪製和測序工作……”

    袁老爺子聞言,不禁面露喜色。

    一個物種的全基因組序列是科學家們揭示該物種生命本質的基本依據和重要線索。而嘉穀實驗室對耐鹽鹼紫花苜宿品種的基因測序,對於幫助其研究耐鹽鹼基因的功能性狀,完善海水稻的培育路線,簡直是事半功倍。

    袁老爺子當場就跟陳建章,以及齊政在地頭間交流起來。

    而說起育種技術,就逃不過轉基因技術。

    陳建章也不怕直說:“我們在水稻育種上也引入了轉基因技術,打算把親本中的含鎘或者吸鎘的基因‘敲掉’,親本乾淨了,種子自然就乾淨了,也就沒有重金屬大米了……”

    嘉穀對於國內重金屬污染較嚴重的現狀,一個方向是應用超富集植物“吸金”治理;另一個方向,就是研究“抗重金屬作物”了。

    袁老爺子聞言頗爲驚愕。

    一方面,水稻去鎘研究也是他研究的一個方向。而聽起來,嘉穀實驗室顯然是走在了他的前頭。另一方面,他想不到嘉穀實驗室在轉基因技術上也如此積極——嘉穀的大豆油主打“非轉基因牌”,而且在非轉基因大豆的品種選育上投入極大,他也是知道的。

    齊政就笑了笑:“市場歸市場,從科學的角度來看,轉基因是發展方向,不能一概而論。”

    這話卻說到了袁老爺子的心頭上。

    ——別看雜交水稻並未用到轉基因技術,而且袁老爺子對轉基因的普及仍存有疑慮,但他也承認,分子育種的轉基因技術是解決糧食增產、保證糧食安全的有效科學措施。

    袁老爺子毫不諱言,他的團隊也開始運用轉基因技術參與育種研究了。

    在場三人,袁老爺子和陳建章都是站在育種技術領域的頂層人物,而齊政雖然不是研究人員,但兩世的經歷讓他眼界更加開放,自然不會像普通人那樣對轉基因避之不及。

    聽起來感覺很安全的雜交,和聽起來不太安全的轉基因,歸根到底,都是人類育種的方法。這個過程沒什麼神祕的,生物的所有特徵都是基因決定的,兩者都是把基因組合在一起的過程。

    只不過,雜交技術是將親緣關係相近的兩個物種之間進行整套遺傳物質的融合,這個過程是自然的;而轉基因則是在某一物種原有的遺傳系統中,直接人工加入外源特定的基因。

    就袁老爺子的超級雜交水稻而言,幾乎達到了一個瓶頸——雜交的最大侷限,在於要先有這個基因,才能進行組合。

    袁老爺子說得興起,揮舞着瘦弱的手臂道:“作物增加產量,一個方向就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但不同作物光和效率相去甚遠,穀物的生物產量有各自的‘天花板’。譬如玉米光合效率比水稻要高30%~50%,所以玉米的植株很高大,產量也比水稻高出很多。如果把玉米的高光合效率基因轉到水稻中,不就能夠打破水稻原有的‘天花板’了?”

    但是水稻和玉米“風馬牛不相及”,傳統的雜交技術註定無法完成這項工作。要進一步培育高產、優質和高效的品種,實現跨物種的“聯姻”,就要藉助於精準的轉基因技術。

    於是,近年來,袁老爺子也致力於這方面的研究。

    齊政和陳建章相視一笑。

    他們不由得想起了袁老爺子著名的“禾下乘涼夢”:水稻長得跟高粱那麼高,穗子像掃把那麼長,顆粒像花生米那麼大,他和助手們就坐在稻穗下面乘涼……

    嘉穀研究轉基因技術作爲未來儲備,而袁老爺子研究轉基因技術以“追夢”——所有堅持追夢的人都值得尊重。

    大家確認過眼神,三觀吻合,交流起來愈發順暢了。

    轉基因技術,不過是農業科技的其中一環而已。

    而在齊政的有意引導下,話題進一步引申到了“農業科技”上。

    “袁老,您知道的,在全球種子產業的競爭格局中,我國除了雜交水稻,在其它領域都缺少國際競爭力。我國50%以上的生豬、蛋肉雞、奶牛良種,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種都依賴進口。而這其中,都涉及一個關鍵詞——農業科技。”

    袁老爺子不明所以地點點頭。

    齊政就沉聲道:“歸根到底,是因爲我國農業科技總體水平還不高,跟蹤式、模仿式甚至低水平重複式研究還較多,類似雜交水稻、黃淮海綜合治理等重大成果多年少見。”

    “所以,是時候把農業科技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突破體制機制障礙,大幅度增加農業科技投入,推動農業科技跨越發展了……”

    袁老爺子大喫一驚。

    剛發佈的“一號文件”,將內容聚焦在農田水利建設上;而齊政透露的意思是,嘉穀準備推動國家農業戰略將下一個主題鎖定在“農業科技創新”上,並尋求袁老爺子的支持。

    讓他震驚的,是嘉穀意欲影響國家農業戰略的野心。

    齊政也沒有掩飾這種野心。

    每一個領域的技術突破,都代表着海量的資金支持。沒有錢,光是說如何重要如何重要,又能怎麼樣?

    農業領域的科研是很重要,難道航空航天就不重要了嗎?難道癌症就不重要了嗎?難道芯片就不重要了嗎?

    都很重要!

    但在齊政看來,農業支撐着上層產業,新興產業要繼續騰飛,必須週期性地反哺農業。目前看來,農業科研目前已經成爲了國內農業升級的最大短板。

    當然,還有很關鍵的一點是,國家有錢了。

    以前的“xx計劃”,調子起得再高,也無法掩飾國家缺錢的事實,哪怕是國家戰略級的科研規劃,依舊只能以有限領域爲研究目標。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