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抗日之我爲戰神 >第二十章 新裝備的作用
    交待完兩個團長,回頭又看了看山腳下的採伐大棚,易良品咬了咬牙對着身邊的旅屬山炮營長:“咱們這次帶來六門日式四一山炮,二百四十發炮彈。這樣,我給你十五分鐘的時間,我派一個連掩護你們,迂迴到北邊的那個山頭上。”

    “你看到日軍的輕重機槍陣地沒有?你拿出三十發炮彈,五分鐘之內你將這些炮彈都給我砸進這個村子裏面去。現在日僞軍大部分都收縮在村子裏,對付這個不大的山村三十發炮彈足夠了。你的任務一是炸掉村中的重武器,二就是儘量將村中的日僞軍驅散。”

    說到這裏,易良品將手中的望遠鏡遞給炮兵營長,指了指村子中一棟屋子外的電臺天線道:“你的第一炮就要給我打到那裏,切斷他們的對外通訊聯絡。我看了他們這裏沒有電話線,對外通訊全都依靠這部電臺。只要打掉他們,等被打散的日僞軍跑回去報信的時候,已經晚了。”

    易良品看了看手錶,對着兩個團長和炮兵營長道:“你們馬上去準備,我只能給你們二十分鐘準備,二十分鐘後要全線打響,力爭半個小時之內解決戰鬥。”

    在三個人下去準備後,易良品舉起望遠鏡又仔細觀察了山下的採伐大棚,仔細的琢磨該如何快速的通過這裏。看着山下也許對於北邊的日軍主力信心十足,而絲毫沒有防範的山村。如果不是時間有限,他不介意去打上一場殲滅戰。

    聽着北邊隱隱約約傳來的炮聲,易良品看了看手錶已經走向六點的時針,和初夏已經西沉的夕陽,苦笑着搖了搖頭。這一路上遭遇到的日僞軍數量雖然不多,但自己還是耽擱了不少的時間。

    現在距離縱隊規定的時間已經沒有幾個小時了,以最快的速度速戰速決,是自己現在唯一的選擇。

    兩個團五千多人的部隊,外加馱運彈藥、給養以及分解開來六門山炮、四十八挺重機槍、三十二挺高射機槍和大量的輕重迫擊炮的四百多匹馱馬。在這幾乎沒有路可走的山地進行穿插那有那麼容易的事情?

    只憑借幾個指北針和杜開山畫出來的簡易地圖,一路上僅僅是尋找道路就已經浪費了大量的時間。有些地方人可以走,但是馱載重武器的馬匹卻無法通行。只能臨時現開闢道路,這一路上走下來,沒有迷路,沒有出現大量掉隊的已經是不錯了。

    想要按時趕到指定的穿插位置,只能抓緊一切時間。這也是易良品沒有與縱隊取得聯繫的主要原因之一。旅部那部五十瓦的大功率電臺架設一回太麻煩,而兩部十五瓦電臺以及各團裝備的十五瓦步話、收發報兩用電臺在這山高林密的地方,還不見得能有用。

    說起來這次全山地大縱深迂迴穿插,沒有出現大量掉隊的現象。易良品還真得感謝部隊現在已經大量裝備到連一級的輕便無線通訊電臺。

    眼下兵工廠生產專門配給團一下部隊聯絡用電臺雖然有些缺點,但最大的好處就是輕便。尤其的那種裝備一線步兵連隊的兩瓦手持電臺,但作用距離短。在山地之中最遠也只能覆蓋十公里,而且只能通話無法收發報。但不用特地架設,只要通訊員一隻手抱着就可以使用。

    團營聯絡使用的兩瓦步談、報務兩用電臺在使用兩米四的最大天線時,雖然收發報可以覆蓋四十多公里。但通話距離也只有二十多公里。但一個通訊員背在背上,甚至可以邊行軍邊通話。輕便不說,也足以滿足團以下的通訊使用要求。

    聽說這種電臺倒是有一種四十多米的天線,可以實現六十多公里通訊能力。但主要作爲團營戰術電臺使用的這種七一式電臺,根本就沒有配發這種天線。團一級配發的是兩米四、一米天線各一根,營一級配發的只是普通的一米天線。

    拒絕了旅參謀長提出的把那部五十瓦功率電臺架設起來,向縱隊彙報一下眼下困難,以爲自己再多爭取幾個小時的易良品自然不知道這兩種電臺,尤其是那種被稱爲七零二的步談機只是楊震用來應急的裝備。

    楊震對這兩種只有幾種頻段的戰術電臺並不滿意。這兩種電臺之所以投產,一是爲了以改變營以下部隊通訊聯絡在戰時,大部分時間只能依靠人力或是旗語等受環境影響大的通訊手段。二是準備轉手賣給美國人賺取外匯。

    雖說楊震山寨後世的那種七零二步談機本身就是在美國人摩托羅拉第一代scr五三六步談機上改進產品,但這種四二年才真正投入生產的先進裝備,現在美國人不是還沒有設計出來不是嗎?

    楊震真正想要的裝備,是此時正在剛剛組建不久,在軍區與軍工廠並排爲兩大一級絕密單位,專門生產無線電通訊設備的一零三工廠中,由關內過來的幾名無線電專家和物理專家緊密研製的晶體管以及後世大量使用晶體管,可變頻的通二五一團營電臺,也就是後世著名的硅兩瓦電臺,以及六二式營連電臺。

    爲了研製這兩種電臺的關鍵設備晶體管,楊震專門委託蘇聯遠東軍區大批量的採購一些原材料,並同意蘇聯專家參與進來。並同意在研製成功後,向江北無償轉讓技術,以抵償原材料,以及從江北轉口的德制電子管以及引進的全套德國電子管和乾電池生產線的費用。

    當然蘇聯專家參與的只是部分原始技術,比如晶體管。這種後世在大規模集成電路使用後,可以說是爛大街,是個無線電修理工就懂得原理。眼下在楊震提供的所謂技術和意見之下,進展飛速,已經初步研製完成,逐步開始實用化的技術。

    至於核心機,躺在病牀上已經拿出所謂射擊草圖的楊震是不會這種涉及到全軍通訊安全的東西,所有技術全部轉讓給江北的,更不會將自己的脖子送到別人手中。至於那些蘇聯專家用自己提出的建議,以及合作研製出什麼樣的產品就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