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重生明末當皇帝 >第131章:運轉的內閣
    沈潅的這些奏摺中,提出了當前局勢的施政策略。

    一是徵收商稅,北方逐漸擴大稅務局的收稅模式,在南方則暫時進行粗略的商稅收取,重點徵收茶葉、酒水、市舶、絲綢等方面的賦稅。

    二是整頓鹽業、漕運,可獲巨利。鹽政北直隸以當前推行制度爲主,其餘各省再進行整頓。漕運則可對夾帶私活進行徵稅。

    三是整頓礦業,天下銅礦之利,多數落入私人之手,每年用於鑄造銅器不計其數,可直接查封私營銅礦,並嚴查金、銀礦產偷採。

    這是開源方面,節流方面則沒建議了。明王朝此時基本上是把能節流都差不多節流了,皇帝都被要求節儉。至於宗室祿米的,這個暫時是動不得的。

    還有賑災、水利修繕方面,沈潅也做提出了相應策略。地方災荒當以最快速度上報,然後由地方先行賑濟,隨後朝廷調撥錢糧補上地方支出,並進行全面賑濟。水利方面則在北方全面推行保甲制,恢復農閒徭役制度,以穩定地方局勢。

    同時在地方行政上,先對貪腐梳理一遍,把地方上名聲惡劣的行政官員剔除,並提拔廉潔、瞭解民情的基層官員主政地方,並加大對匪盜的打擊力度,同時在北方可以用當年田賦徵收之糧組建義倉,不再對新糧進行折色,只對每年義倉陳糧進行折色。

    朱由校仔細看了一番這些奏摺,頓時甚感欣慰,終於有個腦子正常。會提出點建設性意見的官員上來了。不由對沈潅的初步印象提升了不少。之前沈潅在內閣擔任次輔。實際上被葉向高壓制着,也沒施展餘地。

    現在葉向高從內閣滾蛋了,內閣終於不是一個只會被動應付政務的醬油部門了。沈潅提出的這些措施讓朱由校感到極爲滿意,於是逐一進行批覆,全部通過了沈潅的建議,並且在背後加了一句:“愛卿可放手施政。”

    同時要求沈潅再商議出一個驛站的整頓方法。

    沈潅再內閣接到批覆,頓時大喜。皇帝既然支持,那麼接下來內閣就可以大幹一場了。而對於驛站的整頓。沈潅也很快拿出了方案。

    整頓驛站的方案實際上都有現成的,那就是張居正施行的舉措。當時張居正整治下的驛站,已經一改亂象,變得井然有序。只不過後面人亡政息,驛站再度迅速糜爛。

    於是沈潅將張居正的方案搬了出來,並且進行了一些補充,主要就是替換勘合信物,所謂勘合,就是一種分爲兩半的令牌。例如一個人要從海南前往京師,就要先到驛站購買勘合。馳驛到京,費用按照遠近不同。是50兩還是100兩。然後就會給旅客一個勘合令牌,沿途只要能合得上,就可以乘坐驛站的馬車,一路上喫住都有驛站負責,不用多花腦筋,即便路癡都能順利到達目的地。

    驛站勘合很多被驛卒當成人情送出,所以要對驛站勘合進行全面替換,並且對勘合信物的收回進行管控。

    沈潅的這個方案送到朱由校這裏,朱由校又進行了一番完善。

    一是提高驛卒待遇,每月發放餉銀5元。二是對驛站收入進行管理,用於日常支出,已經馬匹添置。三是對走私、馳報進行打擊。並開設相關業務,將收入統一歸入管理。

    之前的驛站,也屬於那種自負盈虧的模式,每一個驛站的盈虧,被施加到這些驛卒頭上。以至於驛卒被人威脅,也因爲被人敲詐勒索產生虧損,進而進行貨物走私,以及接攬民間快遞業務。

    既然如此,那乾脆把這種自負盈虧的模式,轉變爲由官方承擔其成本。並對業務進行管理、運營。

    明代驛站是一個成熟的體系,這就是很好的資源啊!完全可以發展成爲古代的快遞公司和長途客運公司。而且還是獨此一家,這種快遞公司不僅能夠經營客運,還能對貨物、信息進行快遞。

    這麼好的資源,隨便運作一下就能賺到錢的。就算是賺不到多少錢,支出也不會增加多少。而且就算成本增加,那也是給驛卒發放軍餉的成本,這錢是發放給底層羣衆,又解決了一部分羣體的苦難,並且使得這些驛卒不用挖國家牆角就能過上不錯的生活,再進行一番整頓,自然也就沒人會挖國家牆角了。

    驛站成本,主要就是人員和馬匹的添置。馬匹倒是不缺,畢竟驛站用的馬匹又不是戰馬,各省都能進行養殖。之所以大明養不出太多的戰馬,主要是因爲戰馬養殖需要比較大的場地,能讓馬匹無拘無束的奔跑。各省百姓那麼多,土地都不夠用,還有那麼多地皮去養馬?顯然是不太現實的。也就只有大草原上,纔有足夠的空間讓這些馬匹奔馳,從而才能成爲戰馬。

    至於驛用馬匹,養出來並不困難,大明又不缺草料。

    朱由校把方案寫了下來,寫得非常詳細,如同後世企劃案一般來做。接着又發回內閣,內閣首輔沈潅仔細看完這個極爲詳細的方案,頓時發現這個制度上的改革方案顯然十分靠譜。和這次反腐一樣,也是先給錢,然後再杜絕問題。如此一來就不會導致驛卒因爲走私業務遭到打擊而無法維持驛站體系的收支平衡。

    朱由校甚至連驛卒的工作時間、考評規則都寫得一清二楚。

    沈潅不得不佩服,不過倒也不是很驚訝。自從皇帝登基以來,就進行了很多這樣的改革,改革過後都把事情做的很細緻,例如稅務局,就把稅收制度變得細緻,不像以前那樣,只是進行簡單的商稅徵收。

    沈潅隨即同意了這個改革方案。

    皇上的政令自然是要內閣同意的,內閣不同意如何實行下去?所以之前朱由校是繞開文官集團,用宦官和廠衛來實行。

    但是宦官和廠衛的執行框架顯然要重新搭建。不像文官的行政系統覆蓋到全國地區。

    此時朱由校把東林黨打壓下去。把沈潅這些人提拔起來。文官系統終於是可以用了。這讓朱由校實在是省心不少

    。

    沈潅隨即開始實行這些改革方案,相比朱由校進行改革的略微激進,沈潅的風格還是更爲柔和一些。

    就如狂風暴雨,往往只能下幾個小時。而和風細雨,卻可以下一整天。改革方式也同樣如此,一旦太過激進,下級官員和百姓會感覺無所適從。畢竟節奏太快了,他們根不上這些節奏。

    畢竟一套新政措施下去。官員和百姓總得有個熟悉的過程。當改革的東西一下子太多,官員和百姓都無法消化這麼大的信息量和改變的時候,就會產生混亂了。

    驛站的改革方面,實際上也是比較簡單的。

    打擊走私太容易了,畢竟驛站是以驛卒、馳道爲運轉核心,既然這種走私活動有固定的人和固定的路線,隨便派點人過去就逮住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