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重生明末當皇帝 >第367章:一個強盜團伙的形成
    明末時期,資本主義的發展嚴重衝擊了封建法理,拜金主義開始產生,使得一些人爲了追求金錢,拋棄了過去社會所崇尚的道德。

    傳說海外遍地都是黃金,土著也蠢笨如豬,隨便都能賺到錢。

    進而吸引了不少人,以至於天啓八年向海外移民的人數大幅度增加,南洋、澳洲等地的本土移民紛沓而至,倒是帶來了一片向榮之機。

    不過到了海外之後這些人才發現,實際上海外也不是那麼好混的,沒有付出是很難獲得回報的。

    海外之地雖然資源豐富,但缺乏開發,缺乏基礎。而所謂遍地都是黃金的言論,雖有些誇大其詞,但確實到處都是金礦。但那些黃金都是黃金部隊開採的,和他們關係並不是太大。

    海外這些殖民地的人民,只要努力做事,都能獲得較多的資源分配,日子可以過得比較殷實,但未必會大富大貴。那些能夠賺到大錢的,通常都是要喫點苦頭纔行。

    最大的好處,實際上是讓人能夠找到一份可以專心奮鬥的事業,那就改造這片未經開發的土地。

    澳洲又經過了一年的開發,已經是第三年了,天啓八年的移民人數達到了十多萬人,耕地已經開發出了五百多萬畝,其他資源也開發了一些。移民據點已經廣泛分佈到了澳洲北部、東部、南部沿海。

    澳洲的地理環境是沿海地區如同一條綵帶,適合發展種植業,那裏草木繁茂、降雨量比較豐富。

    內陸則是草原和沙漠地帶。草原地帶有豐富的地下水。適合發展畜牧業。沙漠的環境則比較惡劣。不適合人類活動。

    當然,在澳洲這個地方,土地大部分都是國有的。耕地和草場也有開始對外承包的,但土地所有權卻是國家所有。

    隨着資產開發的持續,在澳洲開發的國有企業所招聘的員工也越來越多。而私人經營的土地,同樣也在增加。

    國有資本壟斷所有耕地和草場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有的耕地和草場是對外出售的,有的是分配給移民自己開發。同時還有一些耕地是對外承包的。真正國營的只有一大半左右,正好佔據主導地位。

    目前朝廷要的是商品糧和商品棉,以及更多的羊毛、羊皮等等原材料,還有國內所缺的銅礦、高品質鐵礦。

    這些都是澳洲可以提供的資源,從本土移民過來的人口,不是被分配到了農牧業上,就是分配到了礦業上,另外一部分是從事商業、服務業的自由職業人口。

    農牧業的產能正在不斷的提高,礦業的勘探經過三年之後,在澳洲也發現了不少的銅礦和鐵礦。

    真正大量開採的還是金礦。黃金部隊天啓八年在澳洲開採的金礦數量達到了將近30噸。

    各地黃金部隊的金礦開採總數達到120噸的程度,其中開採最多的還是西伯利亞地區。以及美洲阿拉斯加。

    黃金部隊在這些人煙罕至的地方開採出來的黃金,一部分被打造成民用的黃金首飾賣到民用市場,一部分則存入中央銀行黃金儲備金庫。

    澳洲的銅礦、鐵礦這些資源也逐漸開始開發,不過澳洲人口還不夠多,基礎設施也不是那麼好,開礦的地方還是沿海交通比較方便的地區,內陸一些的礦產就暫時沒辦法開發的,只能開發價值比較高的金礦、銀礦。

    而在南洋,經過這些年的開發之後,大片大片的種植園被開闢了出來。這些種植園既有國營的,也有大量私營的。

    這些種植園裏面,大部分都是使用土著進行生產,這些土著都是施行三等九品制進行管理的,那些不願意進入這個體系的土著,要麼被強制性的進行勞動,要麼就是被驅逐到了荒島上。

    以至於在南洋各個進入開發狀態的島嶼上,街頭都看不到幾個土著,大部分都在種植園裏做包身工。只不過這種包身工,是有一定工資和待遇的。而這種制度,也充分的將土著的勞動力資源利用了起來。

    倒是有不少人靠經營種植園發了財,南洋的土地產出比較豐富,而且到處都是沒有開發的土地,容易形成規模效益。

    如今依舊有很多人前來南洋墾殖開荒,更多的種植園正在開闢,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看到那些開墾種植園的人發了財,自然就有人一窩蜂的涌了進來。

    在南洋這個地方,朝廷制定的土地政策沒有澳洲那麼嚴,除了不能採取放火燒燬森林的方式開墾土地,只要是荒地都可以開發。不過開發也是在朝廷的引導之下的,很多島嶼官方沒有入駐前,百姓是不能前往開墾的。

    大量種植園的開闢,使得胡椒、甘蔗種植面積很大。椰子、油棕、劍麻、橡膠種植面積都在擴大。

    椰子熱帶地區到處都是東西,同時也是能夠保存比較久的東西。椰子這玩意開始被大明商人大量運回本土,然後一個賣上五六文錢,人們爲了嚐嚐鮮,通常也會購買。就如同過去福州商人把福橘賣到南洋,一個一個賣卻大爲暢銷一樣。

    油棕樹則是一種產油量很高的油料作物,如今也開始有不少種植園主開始大量種植油棕。同時在較早時期就已經傳入南洋的美洲腰果,也成爲了一種經濟作物,亦能榨油。

    劍麻、蕉麻、藩麻、爪哇木棉這些纖維經濟作物的規模種植也出現了,而且規模還不小。

    香料類的經濟作物則有香茅、羅勒、肉桂這些。

    水果類的經濟作物也不斷增加,香蕉、荔枝、龍眼、菠蘿、芒果、油梨、番瓜、番石榴這些水果也開始大量種植。

    發展這些種植業的主力是民資種植園主,他們有那個頭腦和精力去管理。而國有種植園則沒那麼大的變通能力,經營的作物都是大宗經濟作物。如橡膠、劍麻、油棕、胡椒、甘蔗。以及水稻。

    在國有種植園與民資種植園相互補充之下。產出的物產就非常全面了。

    美好的生活是靠勞動所創造的。物產豐富的南洋在勤勞的漢人手中,正在發生着巨大的變化,產出的物產正在迅速增長。

    不過經濟作物在南洋地區流行的結果就是,水稻種植面積受到了一定影響,如果不是國有資本保留了當前那些水稻種植面積,南洋的水稻產出很快就會迅速下降。

    南洋各島嶼確實更適合經營經濟作物,因爲島嶼比較方便運輸,同時很多地方地形也更爲複雜。不太適合大規模的種植水稻。

    此時在南洋大量種植水稻,那是被局勢所迫,大明缺糧啊!不過天啓八年從中南半島輸入大明的商品糧開始迅速增長,過不了幾年就可以取代南洋各島嶼的商品糧產區,到時候南洋的這些商品糧產區既可以保留作爲供應南洋地區的糧食消耗,也可以取消改種經濟作物。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