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重生明末當皇帝 >第385章:日本內戰又起
    經過一番改革之後,新政地區所採取的戶籍模式與後世中國相似,戶籍的控制使得一些發達地區免受大量人口涌入的衝擊。然後用發達地區的稅收,去彌補、發展落後省份。

    所以天啓九年的財政稅收,盈餘部分大部分將用於落後省份的建設。

    這種模式在後世的世界也有很多國家採用,最爲明顯的就是布爾人控制的南非。布爾人的想法是,把南非分成一個個相對獨立的省份,然後構建一個‘聯合國模式’,黑人生活在一個‘國家’,白人生活在一個‘國家’。布爾人掌控南非的時候,南非發展速度很快,成爲了發達國家,不論是醫療還是製造業,都是非常發達的。

    不過後來曼德拉展開了一場黑人運動,把布爾人趕出了南非,並且把南非的主權賣給了世界各國,世界各國還能說什麼呢?當然是舉雙手歡迎,大力歌頌無私的曼德拉先生,於是一首什麼《光輝歲月》就出來了。最後南非被一通亂搞之後,製造業直接完蛋,醫療水平也從世界頂尖直接變成了垃圾得要死的地方,中國商人在南非碰上什麼大病都是直接飛回國內進行治療,整個南非直接從一個發達的主權國家,變成了一個被資本殖民的落後國家。

    不過當前大明的移民制度還是比較的寬鬆,儘管關內地區跨省移民不是那麼容易,但要到關外地區,以及海外殖民地,戶籍是很容易獲得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北直隸、山東等省份的人口趨於穩定。

    新政地區各省省政府的發展路線也不太相同,地區之間根據各自不同的情況,制定了一些地方性的發展路線。

    例如山東省政府確定的發展路線就是發展農業、工業製造,以及海洋貿易。而河南這些內陸省份,則是先大力發展農業,將這一優勢產業確保下來。

    各省財政支出傾向的領域各有不同,而中央撥款則是從發達的省份抽取財政收入補貼到落後省份。

    整個北方各省。到處都在大興土木。

    建設工廠、道路、水利、城鎮設施,商人則在投資農業、工業、商業,到處都是就業崗位。

    大量農民工涌入工地,外出務工已經成爲了北方各省農村的潮流。

    同時各種土地兼併活動。也在持續不斷的展開。土地兼併的主力就是農業公司,而不是傳統的地主階級。

    離開了土地的農民,獲得城鎮戶籍則非常容易。

    經過一番改革之後,百姓的賦稅壓力大減。徭役被徹底取消了,官方的建設活動都在給工錢。而且工錢每日一結,每天給工錢30文以上,避免了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問題。

    這是朝廷的硬性規定,朝廷的工程如今大量外包,承包這些工程的主力就是國有資本的建設公司,旗下有諸多工程隊。這些國有資本建設公司資本雄厚,農民工工資日結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同時民間資本同樣也參與到了這些工程之中,從國有建設公司手上承接一些局部項目,民間商人要參與這些工程,門檻要求不高。因爲他們承接的都是一些沒太多技術性的東西,唯一的門檻就是工資要日結,避免出錢拖欠工資的問題。同時工程質量要過關,一旦發現嚴重的質量問題,是要承擔刑事責任的。

    朝廷還降低了自耕農的農業稅,擁有土地規模小的自耕農是不需要交稅的。同時那些佃農,如今已經不需要承擔任何直接收取的賦稅,即便是個人所得稅都不需要繳納。只有日常消費過程中,需要承擔商品增值稅和鹽稅之類的賦稅,但都不是直接從百姓手上收取。

    這對於普通百姓來說。環境頓時變得很寬鬆起來,賺了錢纔要考慮交稅的問題,沒錢的時候官府也不會上門逼稅。

    這是非常積極的一面,而對於普通百姓的壓力。同樣也增加了。一方面是不斷展開的土地兼併活動,一方面是進入城鎮之後生活成本的增加。對於沒有什麼存款的普通工人而言,只要幾個月不做事,就會坐喫山空,所以只能不斷的工作。好似有一條鞭子,在背後不斷鞭撻着人民前進。

    古人將管理百姓稱之爲‘牧民’。人民實際上沒有自我管理能力,一旦百姓日子過得很安逸,就不願意做事,這樣的劣根是廣泛存在於各個階級的,不僅僅是普通百姓,那些權貴同樣如此,一旦那些權貴不用做事就能獲得利益,那些權貴也不願意做事。

    不做事就產生不了財富,而是在不斷消耗財富,整個社會就窮了。

    一番改革之後,北方各省的權貴利益輸送臍帶被不斷剪斷,他們也需要做事了,去考慮如何賺錢的問題。而普通百姓也脫離了農村自然經濟,從整天無所事事,甚至是想做事有時候都找不到事做,變成有事做,而且不做事在城鎮就無法維持正常水平的生活。

    大家都在做事,就能創造出大量的商品,分配分配之後,不管什麼階級,日子都能過得還行,就是累一點罷了。苦一點累一點,實際上對人民是有好處的,只可以避免更大的苦難降臨。

    一個民族最可怕的不是苦難,正所謂多難興邦。人只有在絕境的時候,才願意去奮鬥,只要肯喫苦必然是可以出頭的,至於能出頭到什麼程度,那就要看文化底蘊。

    中國的文化底蘊無疑是世界上最深厚的,只要願意艱苦奮鬥,根本無懼苦難。

    此前的大明,就是安逸日子過得太久了,纔會釀成滿清入關的巨大苦難,那樣的苦難就太大了。

    一個人最可怕的也不是喫苦、受累,而是沒有苦累可受,一旦安逸過頭了,苦難降臨的時候,很多時候是不可挽回的災難性後果。

    因此大明即便再有錢,朱由校也不會給普通百姓非常安逸的福利待遇,大家都不做事了,那國家不就衰弱了。

    同樣的,對於那些沒有進取態度的資本家。也是堅決淘汰的。即便是在國有資本財團內部,那些紅頂商人也面臨着淘汰制度,能者上,不能者下。沒有什麼千秋萬代的穩固利益,沒有誰能夠坐在家裏翹着腳就能收到錢。

    不過該有的保障制度還是要有的,隨着天啓九年的財政收入的迅猛增長,朱由校進一步的完善了新政地區的保障性福利。

    首先是孤寡、殘疾羣體,朝廷加大補助力度。讓這些沒有勞動能力,沒有收入的羣體可以能夠在城鎮中生存下去,保障他們的基本生存權,這樣的基本生存權不僅僅是喫飽飯了,還包括住房、教育、醫療的問題。

    養老院、孤兒院這些設施在各省各州縣皆有修建,三餐朝廷保障,居住、醫療、教育也是朝廷保障。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