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1368 >第一百二十九章:無視頭盔的鐵箭
    吳一道就是抓住蒙古人這固有的自信心,就在他們下馬並要將馬匹圍攏在一塊的時候,立即下令全軍散開,將掩藏在衆人身後的強弩、重弩和弩、弓,全部拿出來!

    見到敵軍的下路和中路的一百多好人從他們的後背拿出用於攻城的大傢伙,沒見過漢人、南人們這般玩法的蒙古騎兵一時間竟有些驚慌失措了!

    但他們很快地冷靜了下來,並開始相視而笑,又從冷笑變作狂笑,還是南人和漢人都是弱不禁風的下等人思維,他們就覺得以現在雙方保持的距離,敵人的弩是絕對射不到這邊的!

    且就算碰巧或敵人真的有本事射過來,其威力也是微乎其微的,且他們蒙古騎兵的特點就是快,就是在於能動性強,則有着足夠的時間對陣型、陣容進行相應的調整,總的來說不足爲懼!

    對於蒙古騎兵並不是與生俱來,而是被軟弱的漢人們所慣出來的的傲慢、輕敵,鄭德峯都尉和吳一道總兵,都是高興的!

    特別是當他們看到敵人除了大笑之外,就沒有其他多餘的動作了,且就連最基本的下馬後將其圍攏的動作都不做了?這似乎是在等待着他們先開炮?

    這對於吳一道及其手下所有的士兵們無疑是赤果果的挑釁行爲,但只要等弩,弓將鐵、鋼製作的箭,一發射出去,這羣高傲的蒙古騎兵,就會因爲他們的懈怠和傲慢而付出代價!

    在選擇戰場的時候,吳一道和鄭德峯都是有考慮的,專門要選擇蒙古騎兵必經過的且較爲狹窄的路段,戰場大了或寬了,對於人數處於弱勢的鬼兵隊及呂珍的士兵來說,打殲滅戰的難度就大了。

    而現在與蒙古騎兵對峙的地方,從地理、地形和地貌上看,搬出強弩、弩,弓等大傢伙及殺傷力極大的武器,還真的是牛頭不對馬嘴,但也要看這些武器是誰製造的!

    若是一般的強弩、弩,弓別說在道路狹窄的小戰場上有何大重要,且就算是在碉堡裏邊,打的是陣地戰,其用來對付蒙古騎兵的用處也不算很大。

    但劉振明改裝過之後,花了很大的資本和時間,將其材料提煉除去了之後,就拉弓的部位原封不動;

    而弩身、管口等地方,都進行了一番大的精簡,即用熟鐵代替了熟鐵,製作出了十二隻大的攻城弩以及五十隻輕弩、三十隻重弩。

    既然蒙古騎兵們十分難得地讓出一招了,那吳一道就不可以地照單全收了!

    原本吳一道所設想的方案是想第一射擊,先讓五十隻輕弩和十隻重弩對敵方陣營進行進攻,使得蒙古騎兵的陣型被迫做出改變;

    然後再上十二個大的攻城弩配合剩餘的二十隻重弩,對正在變陣的蒙古騎兵進行比第一輪輕弩來得更大規模、殺傷力更巨大的進攻!

    最後就五十隻輕弩作爲掩護,讓上路的士兵搞搞突破,第一輪進攻大體就此完畢了。

    但是現在情況有變了,蒙古騎兵們下馬後就看熱鬧了,這下就給吳一道樂了,五十隻輕弩,三十隻重弩(或作強弩)、十二隻攻城弩(跟攻城車相近)全部一起發。

    還是輕弩發射出箭的速度比較快,五十隻輕弩,每隻能發射五到七枚箭,五十隻就是三百多發,就這麼一射過去,還在歡笑着的蒙古帝國的大騎兵們就慫了,立即鑽到馬匹下邊去了。

    而反應快些的,能躲過箭雨,讓馬匹幫其當箭,但是運氣差一些的,反應都恰好在那個時候慢一步的,就遭殃了,鐵箭毫不留情地從高處無視頭盔和鎧甲,直接射穿他們的胸膛、腦袋還有眉心!

    等重弩和攻城弩的箭雨一到,躲在馬匹下邊的蒙古騎兵也遭殃了,整個幾百人的先鋒軍第一縱隊的小分隊就基本上就被全殲了!

    等上路的十名鬼兵隊的士兵帶着呂珍的九十名騎兵一衝下來,蒙古先鋒軍的第一縱隊的分隊裏邊,都沒有幾個活口的!

    上路的百來號騎兵們大都是藝高人膽大,即包括鬼兵隊的隊員在內,都是一羣大多是不要命的主;

    所以見蒙古第一個分隊的三百多人就這樣玩得差不多了,就順手解決了其所有人後,又連忙迎擊第二小分隊!

    中、後路的拿着輕弩的士兵們騎着棗紅馬,最先趕到前方支援,重弩等敵我雙方在草地裏邊展開正面對戰的時候,也加入到了戰爭中。

    而攻城弩在雙方的混戰之後,是沒有任何

    用武之地,其威力足足能刺穿混戰中的所有人的腹部、胸膛以及腦門!

    其實劉振明並不知道什麼叫做重弩或作強弩和輕弩,更不知道強弩和輕弩的區別,認爲拿在手上的,能射出兩枚箭及以上的,用拉的,是將箭搭在怒身上邊的,就是弩……

    這還真的不能怪劉振明,儘管在後世是一個理科生,且還有安保的責任,但是在對軍用器械及安保器械都有嚴格規定的後世社會之中,想要接觸弩、弓不難;

    但是要接觸真正能傷人、殺人,且還是恢復武器原本的獸、性,能一發殺死兩人或多人的弩,接觸了還不算,還要能製造出來,這對於劉振明來說,還是真是挺難!

    自從進入了熱的兵器時代,冷兵器除了文人墨客和古代軍事方面的愛好者去研究外,其他的人更多的關注熱的兵器,特別是航空導彈、全球衛星、核武器這樣的等等。

    而關注冷兵器的文人墨客和古代軍事愛好者,僅佔對後世人的百分之十幾,若再加上能夠有親手製作一個簡單的弓箭這個條件的話,這比例還會折半或者銳減爲百分之一都不到……

    幸好蘇擇東和劉振明所生活的地方叫做元末明初的江浙行省,並不是後世的浙江省、江蘇省;

    所以,就現在的這些地方情況而言,與後世只是在地理位置上有着相同的地方,而人文科學、經濟發展方向、體育等等方面關係都不大!

    這就說明了與他們一直生活着的古代人,與他們朝夕相處、把酒言歡的都是有着最原始的生存本領的元末的青壯年們!

    劉振明沒有見識過真正的弩所能發揮出的威力,元末的青壯年們就知道,張德興就很清楚重弩和輕弩的區別,也知道攻城弩怎麼製作。

    則東振公司的科研部門在研究、製作重弩和輕弩、攻城弩的過程中,張德興的功勞最大。

    在劉振明的調教之下,他不光會在紙上完整地繪製出重弩、輕弩及攻城弩的設計圖紙,也能通過實驗和實踐,在蘇兩三的幫助下,計算出準確地數據,以此來提高弩的最大效率和耐磨度等等。

    吳一道這一次能兵不血刃地用輕弩、重弩和攻城弩將三百多個蒙古騎兵送到地獄中見閻王,張德興和劉振明的功勞不可謂不大!

    緩過神來後的蒙古騎兵便與衝殺上來的漢人騎兵們展開了殊死搏鬥,並用強大的的實力證明了吳一道領導的前軍上路軍的衝擊是錯誤的是魯莽的。

    蒙古騎兵的戰鬥力還是相當地強悍的,前軍的上路部隊主要是以呂珍的精銳的九十名騎兵組成的,只有十名鬼兵隊隊員的上路部隊斷然不是第二分隊的四百多名蒙古騎兵的對手。

    吳一道在後邊看着有些着急了,想着是否要按照原定的計劃等中軍上來支援。

    但當吳一道看了看中軍距離前軍的上路軍的距離之後,這個想法立即中止了!

    由於上路軍是繞過了蒙古騎兵的第一分隊,直接與蒙古騎兵的第二分隊硬碰硬的,在人數上本來就佔據優勢了,又沒有弩和弓箭作爲掩護,這樣上去的確很容易喫大虧。

    若是再等待中軍的重量和後路撲向前去,那定然是爲時已晚了,吳一道覺得,戰前這般計劃應該是考慮到蒙古騎兵太過於強大,會衝過來,所以讓前軍避免更大的傷亡,則都撤退了讓中軍上。

    但是目前的情況看來,蒙古騎兵的第一分隊因輕敵而慘敗了之後,第二分隊又受到了前軍的上路部隊強而有力的打壓;

    雖然前軍上路的一百號人絕對不是四百名蒙古人的對手,被剿滅是時間的問題,但就因爲這時間的寶貴,則就決定了再不能按照原定的計劃,等待中軍支援了!

    吳一道當機立斷地下令使用攻城弩的三十六名士兵中的三十三名士兵,全部放下攻城弩,騎上馬,一同殺過去。

    吳一道留下的三人繼續推動、使用一輛攻城弩,等前軍士兵撤出來後,便用其強大的威力,儘量地掩護前軍士兵撤退!

    命令一下,全軍立馬行動起來,拿重弩的也多半是換上了真刀真的槍,也有人使用三板斧的,逞亮在午後南方冬日的柔情的陽光照耀下,卻也顯得格外的亮眼!

    吳一道身先士卒地拿着慣用的長戟就衝到了蒙古騎兵的包圍圈中,長戟、長槍等長兵器只要使用的好,那個人就絕對是蒙古騎兵最爲頭疼敵人!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