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十國帝王 >章六十三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8)
    揚州,唐營。

    “根據各地斥候上報,除卻和州外,其它地方並無淮南兵馬出現的跡象。”王樸面色凝重對莫離道,“出和州的淮南軍已經抵達滁州全椒縣,全椒縣守軍已經奉命退往滁州,據報,全椒縣的淮南軍聲勢浩大,竟有七八萬之衆。全椒縣距離滁州不過六十里,倍道行軍僅需一日就能抵達。”

    莫離不做置評,看向剛入帳中的第五姑娘。

    第五姑娘見禮後道:“軍情處上報,各地多有淮南斥候,尤其楊子、瓜洲、白沙、六合一帶,淮南斥候出現頻繁。另,東部沿海的海安、陵亭,甚至楚州鹽城,也發現了淮南斥候。”

    王樸變色道:“結合之前情報,此番能渡江北來的淮南兵不過八萬左右,照理說應該都去了滁州,可爲何淮南斥候又在各處出現?淮南到底打的甚麼主意?”

    莫離平靜道:“淮南進軍江淮,有多種用兵策略。眼下,王會、王彥儔所部雖然大張旗鼓,看似有八萬之衆,但是真是假不好論斷,若是真,則其用兵重點在攻克滁州,將揚州與壽春隔絕,而後各個擊破;若是假,則淮南主力另有進軍方向。”

    “緣何可能是假?”王樸問。

    “因多地都有斥候。”莫離道。

    “既如此,緣何可能是真?”王樸又問。

    “斥候者,疑兵之計也!”莫離道。

    “依軍師看,淮南主要用兵方位在何處?”王樸再問。

    “我亦不知。”莫離搖頭道。

    “軍師難道沒有推測?”王樸不解。

    “大江隔絕,斥候不通,大江如黑夜,黑夜之後是何物,無從知曉,既不能知曉黑夜深淺,如何能擅加推測?”莫離道。

    “這......軍師打算何以應對?”王樸問。

    “唯有多遣斥候,監視各地,但有所變,及時聞知。”莫離道。

    “軍師不解揚州之圍?”王樸再問。

    “揚州正要攻克,緣何解圍而去?”莫離道。

    “軍師不救滁州之危?”王樸訝異道。

    “我若分兵救滁州,淮南來救揚州如何?我若分兵救滁州,王會、王彥儔擊滁州是假,伏擊我救援之師,又如何?”莫離道。

    “滁州守卒不到五千,倘若王會、王彥儔集結重兵攻打滁州是真,滁州必不可守。”王樸道。

    “江淮十萬兵力,本就不多。壽春高審思,揚州張延翰,俱都人中豪傑,壽春、揚州二城,俱都銅牆鐵壁。是故,江淮之戰本就不好打。”

    “然軍師打算何以拯救時局?”王樸問。

    “先生難道不知?”莫離問。

    “樸如何得知?”王樸道。

    “且問先生,淮南屢次增兵江北,江淮之戰如此困難,我等能依賴者,何也?”莫離問。

    王樸怔了怔,吐出兩個字:“大唐!”

    莫離笑了笑,“這就是了。”

    ......

    滁州,全椒縣。

    吳軍主帥王會,副帥王彥儔,驍將李建勳、劉仁贍、柴克宏等,在全椒縣縣寺議事。縣寺者,縣衙也。

    “我軍以數萬鐵甲,出和州北入滁州,初戰全椒縣,北賊望風而遁,我等兵不血刃,取得首捷,乃大吉兆!”王會容光煥發,頗有老驥伏櫪之態。

    “此番攻佔全椒縣,不僅因爲我軍勢不可擋,依末將看,北賊久戰兵疲,戰力已是大打折扣——自北賊侵入江淮,還未有不戰先逃之例!如是觀之,北賊不足懼,滁州必易得!”王彥儔也口出狂言,以此來激勵士氣。

    李建勳抱拳慨然道:“北上滁州,一日可至,末將請爲先鋒,爲大軍奪得此城!”

    王會大笑道:“將軍有此壯志,誠可嘉也!”

    劉仁贍、柴克宏相視一眼,不約而同請戰,“攻打滁州,末將請爲先鋒!”

    王會心懷大暢,“有諸位將軍出戰,滁州焉能不克?”

    王彥儔笑着附和,“如今滁州已成囊中之物,諸位將軍請戰,是爲探囊取物也,此戰必勝!”

    其他將領也紛紛請戰,一時間房中盡是金戈晃動之聲,男兒豪烈之氣不忍直視。

    ......

    廬州巢縣與和州含山縣交界處有一關隘,名爲東關。

    巢湖之南,長江之北,廬州與和州交接處,有一片山區,東北—西南走向,東關,即扼守此處之軍鎮,分割廬州與和州。

    三國時,此乃吳、魏角逐之要地,至南北朝,仍爲軍事重地,隋唐以來,逐漸廢棄。唐軍入江淮後,王會退守和州,便重修東關,以拒廬州。只不過廬州並無唐軍太多兵馬,呈現的是守勢,從未向和州用兵——唐軍用兵和州時,都是從揚州、滁州這樣有重兵的地方進軍,故而東關雖有守卒,卻是不多。

    烏江縣在和州東北,東關在和州西南。

    一支唐軍自廬州南下,過巢湖,兩日間急行軍百三十里,於這日黃昏時抵達東關關前。

    這支軍隊人數五千左右,其中騎兵千餘,面孔大多年輕,其中不乏稚氣未退者,但個個眼神堅毅,神色肅然,身上也有一股精悍之氣,顯然久經訓練。

    人皆鐵甲,兜鍪罩面,持矛負弓而帶刀,既顯得殺意凜然,又充滿精銳之氣。

    甲士列陣,跪坐歇息,當頭者有三人,正聚在一處商議着甚麼,看他們的甲冑,與身旁士卒無異,乃是大唐最新制式的冷鍛甲,但兜鍪上的羽翎,還是暴露了他們不同於普通士卒的身份。

    這三人,中間的那位書卷氣最濃,生得英俊瀟灑,正是江文蔚;左邊那位,眉宇堅韌,身有豪烈之氣,正是在嵩山求學時“食無監酪者無歲”的張易;右邊那位賣相最爲普通,卻是眼光獨到,建議李從璟大力興建水師的朱元。

    李從璟沒有將長興二年的春帷三甲分開,而是把他們一股腦扔到了江淮,各授指揮使兼錄事參軍之職,使其既有統兵之權,又能參贊軍機,先行歷練,觀其才能,再議後事。

    “東關之敵並無防備,速向西方將軍請令,攻打東關!”江文蔚說道,眼中似有流光溢彩。

    西方將軍者,西方鄴也,是這五千兵馬的統兵主將。

    張易看了一員關山關城,“太陽就要落山,必須速速進擊,在天黑前拿下關隘,否則等到天黑就不好動手了。”

    夜襲之策不能常用,因爲視線不好,時人有大多有夜盲之症,風險太大。

    須臾,軍令傳回,令攻東關。

    朱元第一個拔刀躍起,“殺賊報國,就在此時!諸公隨我進擊!”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