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他從末世來 >第八二八節 愛喫醋的小魚寶寶
    顏沉魚是一個很是有趣的妹紙,在送走了考拉之後,就是哼哼着審問了雲落,聽到雲落和考拉跑去了揚州遊玩,也是鬧着要出去玩,雲落只能是順從着顏沉魚的心思。香初純子卻是不想去的,就是留在了四海市,照顧着紅鼠糖糖。

    悄然就是回到了揚州,雲落帶着顏沉魚來揚州的博物館,雙博館的建築獨特造型,外觀採用荷葉造型,使之融入緊鄰的湖濱地理環境,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建築與自然交融合一的設計理念。

    自然流暢、沒有棱角的建築外觀線條抽象地反映了水的屬性,是揚州地方特色文化精神的提煉,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建築與環境交融合一的設計理念。

    雙博館的前身是揚州博物館。揚州博物館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建立的揚州“文物館”及同年籌建的“蘇北博物館”。經過50多年的發展,揚州博物館已成爲國際、國內頗有影響的藏品豐富、功能齊全、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綜合性博物館。

    雙--博館總佔地面積五萬多平方米,總建築面積二萬二千多平方米,分主樓和附樓兩幢,主樓建築面積二萬平方米,北庫區附樓建築面積一萬多平方米。主館建築高度22.4米,主樓爲三層框架結構,局部四層。

    主樓分爲三部分,東部爲揚州華國雕版印刷博物館,西部爲揚州博物館,中庭共享空間將兩館有機結合。雙博館展區面積一萬平方米。雙博館外面的廣場上,有不少和揚州歷史有關的石刻文物與著名歷史人物雕塑。

    劉濞(前215—前540),漢初受封吳王,以廣陵爲都邑,管轄三郡五十三城。在封國內開鑿運河,“即山鑄錢,煮海爲鹽”,促進了地方經濟迅速發展,策動“七國之亂”,最終兵敗被殺。

    夫差(?—前473)春秋時期吳國君主。春秋末爲奠定向北發展的根據地。在揚州蜀岡尾閭修建“邗城”,並開鑿了溝通長江、淮河的邗溝,拉開了揚州城市的序幕。

    阮元(1764—1849)字伯元,號芸臺,揚州人。清中期文壇領袖,一代名臣。主持編纂、校刊大量古籍,並積極支持出版揚州派學術成果。晚年全身心投入到文物古蹟的修復中。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北宋古文運動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任揚州知州,在任期間築“平山堂”,維修名勝古蹟,開展文化運動,影響深遠。

    董仲舒(前179—前104),西漢江都相,思想家、哲學家、儒家文化最主要的推廣和傳播者。他提出的“正誼明道”一說,得到了漢武帝和後世統治者的尊崇。

    鑑真(688—763)。俗稱淳于,唐代律學高僧,晚年受日僧禮請,東渡傳律,履險犯難,雙目失明。終抵奈良。在傳播佛教與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歷史功績。

    史可法,字憲之,又字道鄰。明末抗清名將、民族英雄。早年考中進士,步入仕途。後轉平各地叛亂。京城城被攻陷後。史可法擁立明福王(弘光帝),繼續與清軍作戰。清軍大舉圍攻揚州城,史可法城破身死。

    雙博館大樓爲三層框架結構,分爲東西兩大區。東區爲揚州華國雕版印刷博物館,西區爲揚州博物館新館,中部共享大廳有機連接兩館,使整個建築融爲一體。

    進入雙博館大門,迎面而來的即是雙博館的館標——伏羲女媧像,立刻把你的思緒帶到了我們祖先生活的遠古時代。雲落和顏沉魚向左轉進入序廳,裏面就是一個能夠承接各類展品的大型臨展廳,在這裏能看到各具特色的臨時展覽。

    出臨展廳順大廳拾階而上,就來到了揚州博物館的專題陳列廳,這裏設有展示本館“鎮館之寶”——元?霽藍釉白龍紋梅瓶的“國寶廳”,有展示揚州獨特雕刻藝術的“揚州雕刻藝術陳列廳”。

    爲了紀念鄭板橋誕辰320週年,市博物館從館藏中遴選出34件(套)鄭板橋書畫精品,在博物館二樓明清書畫廳舉辦《絕世風流——揚州博物館藏鄭板橋書畫精品展》。據悉,這是揚州博物館館首次將館藏鄭板橋書畫精品全部集中亮相展出。

    《絕世風流——揚州博物館藏鄭板橋書畫精品展》涵蓋了鄭板橋不同時期的作品,主題鮮明,形式多樣,既有蘭、竹、石等立軸代表作,也有板橋體草書、行書等衆多冊頁、手

    卷,品相保存得十分完好。

    此次展品中,一些鄭板橋書畫精品是首次亮相,其中包括一幅六尺整張的《蘭竹石圖》,這是博物館收藏的鄭板橋最大的一幅作品,以淡墨勾山石,濃墨繪蘭竹,這麼大尺寸的板橋畫作在全國也屬少見。

    展品中還有兩幅鄭板橋爲同時代畫家羅愚溪題詩的作品。羅愚溪是“揚州八怪”最年輕的畫家羅聘的父親,這兩幅傳世的作品爲研究揚州八怪畫家之間的交往提供了資料。

    鄭板橋,漢族,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清代著名畫家、書法家;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也稱鄭板橋。

    鄭板橋是華國曆史上傑出的藝術名人,“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絕“詩、書、畫”聞名於世的書畫家、文學家。他的一生可以分爲“讀書、教書”、賣畫揚州、“中舉人、進士”及宦遊、作吏和再次賣畫揚州五個階段。

    鄭板橋生於1693年11月22日,卒於1765年1月22日,享年73歲;應科舉爲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官縣令,有政聲“以歲飢爲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

    做官前後,均居揚州,以書畫營生。工詩、詞,善書、畫。詩詞不屑作熟語。畫擅花卉木石,尤長蘭竹。蘭葉之妙以焦墨揮毫,藉草書中之中豎,長撇運之,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

    書亦有別致,隸、楷參半,自稱“六分半書”。間亦以畫法行之。印章筆力樸古逼文、何。爲人疏放不羈,以進士選縣令,日事詩酒,及調縣,因歲飢爲民請賑,忤大吏,罷歸,居揚州,聲譽大着。恣情山水,與騷人、野衲作醉鄉遊。

    時寫叢蘭瘦石於酒廊、僧壁,隨手題句,觀者歎絕。著有《板橋全集》,手書刻之。所作賣畫潤格,傳頌一時。爲“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擅畫蘭竹。鄭燮一生畫竹最多,次則蘭、石,但也畫松畫菊,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鄭板橋出身於書香門第,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舉人,乾隆元年中進士,五十歲起先後縣城計十二年。“得志加澤於民”的思想,使得他在仕途對連年災荒的平民百姓採取了“開倉賑貸”“捐廉代輸”等舉措,這引起了貪官污吏、惡豪劣紳的不滿,被貶官。

    之後,他靠賣畫維持生活。鄭板橋的一生,經歷了坎坷,飽嘗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態炎涼,他敢於把這一切都糅進他的作品中。

    品析鄭板橋不同時期所畫的蘭竹圖上的題畫詩,我們可以透過有限畫幅的形象聯想到鄭板橋的人生經歷,聯想到清代社會的種種腐敗現象,使單幅畫面猶如文學作品、影視片一樣,敘說着許多許多……

    他任知縣,曾作過一幅畫《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畫中題畫詩云:“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這畫中的竹子不再是自然竹子的“再現”,這詩題,不再是無感而發的詩題,透過畫和詩,使人們聯想到了板橋的人品,他身爲知縣,從衙齋蕭蕭的竹聲,聯想到百姓困苦疾聲,說明他心中裝着百姓,情感鏈系在百姓身上。

    這時畫中的竹葉有了形象的擴展,鄭板橋開倉賑貸,救濟災民的場景一幕幕地浮現在人們腦海裏,“凝固的瞬間”在觀衆的腦海裏變成了無限延續的故事,好似極富感染力的小說、影片那樣,扣人心絃,發人深思。寥寥幾筆竹葉,簡練幾句詩題,讓人倍感作品中蘊藏着的深刻的思想、濃濃的情意。

    再有幾幅是鄭板橋被貶官後離縣城,三頭毛驢一車書,兩袖清風而去,臨行前後作的畫,其一畫竹圖題雲:“烏紗擲去不爲官,囊囊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竹漁竿”,借竹抒發了他棄官爲民、淡泊名利、享受人生的平靜心態。

    其二《竹石圖》中題詩曰:“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畫幅上三兩枝瘦勁的竹子,從石縫中挺然後立,堅韌不拔,遇風不倒,鄭板橋借竹抒發了自己灑脫、豁達的胸臆,表達了勇敢面對現實,絕不屈服於挫折的人品,竹子被人格化了,此時,“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未完待續。。)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