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宋仕妖嬈 >第一百一十二章 鄧王欽差建康!
    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洪适表了態度,衆人卻見官家臉色沒有變化,心中都明瞭,官家的心果然還是向着這位大英雄的,再加上陳康伯也沒反對洪适的說法,這件事怕是要就這麼定了。

    然而畢竟是事關金國的大事,刑部尚書諸葛瑾我上前一步說道:“茲事甚大,不宜如洪知事說的拖字法,臣以爲,應當快刀斬亂麻,無論辛青兕有沒有裏通金國,都應迅速查證清楚,以免徒生事端。”

    趙昚不置可否。

    禮部尚書魏杞也上前一步,“臣附議,此事應儘快水落石出,若有益於我大宋當爲最好,接下來的和談中我們可佔盡先機,如對我大宋不利,則應早作處置。”

    魏杞不得不表示態度,自己作爲禮部一把手,未來的和談肯定要肩挑大樑,這是個喫力不討好的事情,不論怎麼和談,都是要遭受非議的,如果能佔得先機那是最好。

    用金國柔妃換一些有益大宋的條件,這對自己的仕途而言無疑是極好的。

    趙昚雖然不相信辛棄疾裏通金國,但魏杞的話又說到他心裏去了,歷次和談大宋都極其被動,飽受侮辱,如果能因此讓金國退步,倒是相當不錯的事情,點點頭,“魏尚書說的極是。”

    大宋雖有骨鯁錚臣,卻也沒幾個傻子,都到了這個地步,焉能不知道官家心思,聞言幾位大臣紛紛附議魏尚書。

    新近權兼了兵部尚書的太傅湯思退卻一言不發。

    趙昚看了一眼他,既然擠出一抹笑意,“湯太傅有何高見?”

    湯思退上前一步,“臣以爲,魏尚書說的極是,歸正人辛棄疾也好,海陵王的柔妃耶律彌勒也罷,一切人事在和談之前都是小事,此事還是應以和談爲重。”

    官家起用自己,不就是想和談麼,自己要想重新宰執大宋,所有事情都得給和談讓路。

    都是些大道理的意見,趙昚並沒有聽見自己想聽見的,於是看向陳康伯,老邁卻不昏聵的陳康伯只得說道:“臣以爲諸位說的都有道理,此事要拖也可以,畢竟事關歸正人,若是冤枉了辛棄疾,倒是叫天下人寒心,速辦速決也有道理,畢竟和談第一,兩權相取,辛棄疾之清明不可辱,柔妃之名不可掩,倒是要叫金人知曉爲好。”

    姜果然還是老的辣。

    這個說法既支持了自己副手洪适的觀點,又不得罪魏杞等人,同時還迎合了官家心理,能成爲大宋左相絕非偶然。

    趙昚點頭,“陳賢相說的在理,那你覺得此事應如何處置?”

    這便是要問細節了。

    陳康伯早就胸有成竹,緩緩說道:“着人欽差建康查證真相即可,並將查證結果邸報發送全國。”

    衆人眼睛一亮。

    這裏面貓膩就大了,辛棄疾的歸正人身份,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倒是敏感,所以如果他真的裏通金國,按照罪名處置了便是,到時候在邸報上作足文章,不致使天下人寒心,他若沒裏通金國,自可大肆表揚一番,讓天下人看見我大宋有待歸正人,你們金國那些漢人要造|反的就趕緊了……

    而邸報通報全國,就是告訴金人,你們的前帝王柔妃在我大宋,我們有的是辦法讓你們丟面子,若是不想丟面子,和談的時候就悠着點兒……

    這絕對是目前最好的處理辦法了。

    趙昚很是

    滿意的點頭,不過旋即皺眉,立即有人想到了這個處置辦法的漏洞,同知樞密院事陳俊卿說道:“可是恭王殿下正在欽差建康,又怎好再派欽差前往?”

    這確實是個問題。

    然而人精陳康伯和湯思退卻看見官家趙昚有意無意的在打量趙愭,心中瞬間明白過來,感情官家也是想趁機考察兩位皇子。

    同時欽差建康,誰辦的漂亮,在官家眼裏都多一分讚賞,立儲便多了一分把握。

    陳康伯本來是支持恭王趙惇的,這個時候再派趙愭欽差建康,不是給趙惇找麻煩,因此心裏明白也不說,讓趙昚鬱悶去。

    然而湯思退能再度起用,焉能沒有點能耐,深諳帝王之心的他知曉,自己是時候出來和陳康伯唱反調了,要是自己和陳康伯同心,那官家憑什麼讓自己去擔任相公。

    歷來朝堂上的相公,都不會是一個陣營的。

    大宋的左右相公和樞密使,絕對不會和藹相處,處處都透着天子制衡的需求。

    湯思退才四十幾歲,比起陳康伯的老邁來,顯得尤爲年輕,上前說道:“臣以爲,恭王殿下欽差建康極久,前些日子又和張宣撫生出罅隙,讓他一人督查此事恐難服衆,官家應從諸皇子中再擇以爲賢才欽差建康督查此事。”

    皇子就這麼三位,一位還在建康,剩下的兩位不是趙愷就是趙愭。

    衆人恍然大悟,感情這事又特麼牽扯到立儲了,於是有人上前表態,說恭王賢明,一個人足以辦妥此事,和張浚的矛盾也不是因爲辛棄疾等等等……

    這自然是支持恭王殿下的。

    不過這股聲音終究不大,尤其是連陳康伯都沒發話,便顯得呼聲更小了,湯思退力主派鄧王趙愭,官家很快便同意這個提議。

    陳康伯暗暗嘆氣,不是自己不願意爲趙惇說話,實在是作爲左相,不適宜在這種場合爲趙惇說話,你堂堂左相公然支持恭王,你讓官家怎麼想?

    更讓陳康伯鬱悶的是,湯思退這貨還真不要臉,竟然還說什麼長幼有序,趙愭深明大義有賢才之德,欽差建康主辦此案,讓恭王趙惇從旁協助……

    官家還順勢同意了這個提議。

    雖然副手參知政事洪适提出反對意見,認爲應該二王並重,免得有失偏頗,但官家對此不置一詞,這讓衆人心中清楚,官家怕是喜歡鄧王趙愭多一點。

    事實上也是這樣,趙愭在乾道元年被立爲莊文太子。

    趙構雖然好色,但勝在知人,又何況中興之主趙昚,兩人都對趙愭這個大皇子感到滿意,但立儲事關重大,儘管很是滿意趙愭,還是要多方考察。

    當然,真正的用意是讓兩位皇子競爭,別天天惦記着我的皇位,等我老了,你們差不多也競爭出誰勝誰劣了。

    趙昚深知過早立儲的缺陷。

    自己不就在皇宮中等了三十年,如果不是父親趙構禪位,也不知道自己還要等多少年。

    因此趙惇這纔有機會,不過最後還是趙愭死了他才真正成爲皇太子。

    小朝會上此事很快決斷下來,等明日大朝會便會宣旨,歷朝諸多大事,都會在小朝會上討論確定,大朝會上提出然後宣旨。

    否則如果這些事在大朝會上討論,諸多臣子大肆討論爭辯甚至罵街的話,這和雞鴨豬狗的菜市場有何區別。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