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宋仕妖嬈 >第三百一十二章 殿試
    殿試的考場在崇政殿的兩旁,考場中整齊擺着一排排二尺多高的桌,桌後是方凳。

    在北宋前期,考桌唐制的几席,考生要屈膝就席,俯首據案。

    極不舒服。

    到北宋後期,宋人已習慣了坐椅子,再學古人實在苦不堪言,所以南宋延續北宋後期制度,棄用几席採用桌椅。

    桌上貼着考生的姓名,擺着御賜的筆墨紙硯。

    都是上好的貢品。

    考生考完後,可以帶走,算是官家的賞賜,也算是自己人生最重要一個階段的記憶。

    除此之外,還有一把用以改錯字的刀。

    因爲試卷是特製的宣紙白榴,比一般宣紙厚一倍多,很難書寫,如果寫錯了字,不準塗改,只能用刀把錯字輕輕地告去再寫,否則就視爲‘髒卷”。

    以前是不予錄取,現在則直接落到三甲以後,一樣很慘。

    終於坐在宏偉大殿的考桌前,年輕的貢士們不禁感慨萬千,他們回想起自幼頭懸樑、錐刺股、五更起、三更眠,經過那麼多考驗、那麼多失敗,才坐到這個大殿中。

    心中充滿了希望、興奮,與患得患失,許多人竟久久不能平復……。

    李鳳梧卻不一樣,他早間被老爹棒喝一頓,哪還敢想三想四?一坐在桌前,就撕去封皮,展開了捲成一筒的卷子,便嗅到濃重的油墨香味。

    殿試題目是昨日由出義官草擬,官家欽定的。

    考題定下後,由宮中保密措施最好的御藥院連夜刊刻印刷,外面有皇城司侍衛看守,嚴防有人探查考題。

    開考日凌晨方印刷完畢,趕在考前發給每位貢生。

    李鳳梧看那考題共有三道,一詩一賦一策論,考試時間是整個白天,在太陽落山之前交卷口不能完卷者也必須交卷,其成績列爲最後。

    時間還是很緊迫的,容不得胡思亂想,他深吸口氣,在試卷上寫好自己的姓名後,便心無旁驁,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三道題上vvvv,。

    只見詩題是‘鸞刀詩”賦題是‘民監賦”策論題是‘重巽申命論”按道理講,這三道題按照重要性,分別是賦第一、詩第二、論第三。

    但近年來,論的地位開始上升,所以哪個都大意不得。

    把三道題都審過之後,李鳳梧便先拿《鸞刀詩》下手,殿試出題很講究,都是從儒家經典中搬下來的,絕不會引起誤解。

    譬如這一首,便是出自《禮記》:‘割刀之用,鸞刀之貴,反本修古,不忘其初也。,

    能坐在這兒的貢士,都有較高的學養,破題作詩肯定沒問題,就看誰做的好了。

    李鳳梧半路出家,名師陸游指導自己極少。

    好在這一兩年向周必大討教獲益良多,在臨安又討教過陳俊卿和蔣芾,倒也算有才華。

    最重要是過目不忘。

    引據經典順手拈來不要太容易。

    他唯一欠缺的,就是經過歲月沉澱出來的才華和天賦才情。

    當然,還有蛋疼的書法造詣。

    用了半個時辰精心訓詞用韻、尋章摘句,將這首《鸞刀詩》作完。

    李鳳梧又開始對《民監賦》下手,這是重中之重,哪怕策論的地位再提高,怕是在十分保守的官家這裏,也高不過律賦。

    用了整整一上午,李鳳梧才把這篇賦的草稿打出來,正欲細細推敲,有內宦搖一下鈴,輕聲道:“請諸位貢士用午膳。”

    然後便有役者將飯食分發下來。

    因爲是在考桌上喫飯,肯定不能七碟子八碗,御膳房用類似於後世便當的梅紅色尺許見方的盒子,爲貢士們提供喫食。

    李鳳梧擱下筆,收好試卷。

    打開蓋子一看,只見裏面隔出了八個格子,每個格子裏都有一樣喫食,諸如荔枝白腰子、鮮魚炒鯊、鵝朧掌湯齏、鴛鴦炸肚之類,四葷兩素一個湯,還有一盒麪食,都是御廚精心烹製的,自然可口無比。

    但量都不大,不會撐到你。

    這不是官家吝嗇或者御膳房剋扣,而是爲考生考慮……要是喫得太飽,下午還考不考試?

    不過大多數人並沒有多少食慾,因爲這些菜餚,京城的大酒樓都能做,而且做得更好,在臨安的考子門早就喫膩了。

    李鳳梧也不例外,簡單的填飽肚子,便把飯盒推到桌角,自有內侍來收走。

    他則專心致志繼續雕琢那篇《民監賦》。

    殿試的時間很緊張,不能隨意浪費,李鳳梧只用了半個時辰,就定稿,然後謄抄下來。

    此時距離考試結束,還有兩個半時辰,李鳳梧還剩一篇《重巽申命論》。

    所謂‘重巽以申命,剛巽乎中正而志行”出自《易經》‘巽卦“象傳”其實只表達了一個意思‘上下順也”

    上下順也,正體現當今官家的心思。

    李鳳梧不禁暗歎一聲,官家趙昚,纔剛年近四十,正是年富力強,風光無限的好時候。

    但他已經當了三十年皇帝,如今纔剛登基。

    現在的大宋官家趙昚,剛登基不多久就被湯思退和張浚以立儲之事下了一跳,這‘上下順也’怕是他今日的深刻感想。

    那這篇策論該怎麼寫,就呼之欲出了,甚至連那‘鸞刀詩’,、‘民監賦’的調子,也應該與此一致,否則很難取得好名次。

    好在李鳳梧在審題時,就發現了這,所以詩賦都做得極爲心……其實‘鸞刀”是一種神兵,在這裏就是指的岳飛。

    對於大宋的當今官家,親眼目睹風波亭冤案,這讓趙昚這位以大宋天下爲家財產的官家,心中有愧,但又因爲岳飛當年曾干涉過立儲的事情,趙昚對此也有所忌憚。

    雖然當初立儲是幫助自己,但趙昚如今的角度不一樣。

    自然不能再像當年般看問題。

    處於這種心理,纔出了這道題。

    這樣的詩有很多種寫法,譬如以‘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或者以‘刀者兵也,不祥之物,聖人當慎用,爲論,都是很好很好的口但結合官家的心理,就知道最合適的寫法,其實是設法寬解官家的心結。

    所以李鳳梧,鸞刀收在鞘中,既可以保護鋒刃,又不會誤傷自己,一旦有事,又可拔刀出鞘,了卻君王天下事。

    就不信這首詩撓不中官家的心。

    而《民監賦》的調子就是歌功頌德,不止派了當今的馬屁,還把太祖太宗真宗都誇了一遍,這是最安全的寫法……

    寫得花團錦簇、萬家生佛,也是爲了贏得官家的好感。

    應試文章,向來應該如此。

    思路定下來,行文便如文恩泉涌,當李鳳梧答完卷子擱下筆,距離交卷還有半個時辰。

    這次應該能考個進士出身了吧?

    他長長鬆了口氣,想要再仔細檢查一遍,卻見內侍左都知、通侍大夫謝盛堂過來,指一指御座上的官家,又指了指李鳳梧的卷子。

    李鳳梧愕然望向趙昚,只見官家微笑着頭,便明白這是要看自己的卷子。

    頓時就不爽,又暗爽。

    不爽是自己還沒檢查,暗爽則是因爲皇帝老兒貌似很關注我嘛。

    能不嘚瑟?

    謝盛堂便把李鳳梧的卷子,連同草稿一道收上去。

    這一幕,自然落在衆位監考的考官眼中,但這並不出奇,因爲官家纔是主考。

    他在御座上悶了一天,對提前答完的卷子,自然會見獵心喜,當然也有可能是官家認識此人,出於關心想看看,總之是人之常情。

    答案肯定是後者。

    誰不知道大宋雛鳳這名號就是官家給的。

    不過考官還是得緊盯着官家的表情,看他對這篇文章的反應,他們得讓評出的成績,符合官家的期許纔行。

    魏杞和洪遵兩人關注着吶,很想知道官家的意願。

    只見官家一邊閱卷一邊微笑,甚至還有不好意思的笑。

    魏杞和洪遵心裏都在苦笑,你妹的李鳳梧,這就把咱們這位君王的馬屁拍好了,這次的殿試,怕是要一甲及第了。

    官家這笑意,明顯是馬屁被拍着了的郝然笑意。

    但讓兩位意外的是,趙昚什麼也沒,就讓人把卷子交給收卷官,裝在了箱子裏。

    卷子被收走了,李鳳梧也不知道幹啥,君前不敢造次,只好枯坐等着收卷,但閒極無聊啊,於是四處觀望……

    在一列列人中,看見楊邁,貌似做的不錯,眉頭很是舒展。

    沒有看見史彌大和周綸,倒是看見了木待問,一臉愜意,顯然考題出在了他擅長的溝裏去了,想來也是,這貨本來就是本次進士科的狀元。

    就這麼看着考子衆生百態。

    幾十年後,在場五百多人中,又有多少人能權傾大宋呢……

    好容易捱到天色昏暗,便聽考官一聲令下道:“都停筆!”

    馬上就有人下來,連考卷和草稿一起收了上去。

    這時仍有考生未能謄抄完畢,卻也不敢因失大,只好乖乖把卷子交了。

    然後捶胸頓足,懊惱不已。

    收卷官把所有卷子收上去,裝在那個大箱子裏,然後貼上封條,送去位於後殿的彌封所。

    貢生們則在鴻腫寺官員的率領下,起身列隊,向官家行禮口待趙昚離開後,纔在有司的帶領下,由東華門魚貫而出。

    十天後,便會殿試唱名,之間這十天裏,考生既放鬆又緊張,難免痛並快樂着……(未完待續。)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