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唐朝貴公子 >第六百一十六章:花錢如流水
    李承乾這一次算是得了李世民的鼓勵。

    實際上,歷朝歷代的太子,智商都不會太低。

    哪怕李承乾也絕不是例外。

    只不過絕大多數的太子,不敢輕易表露自己的想法,害怕想法太多,而引發宮中的懷疑而已。

    而碰上了李世民這樣的皇帝,就更麻煩了。

    因爲李世民文武雙全,本就有着尋常人所沒有的才華!

    一個這樣的天子,眼高於頂,而像李承乾這樣的太子,但凡提出任何一點自己的想法,只會讓李世民覺得可笑。

    用後世的話來說,大抵就是,你這毛都沒有長齊的傢伙……

    現在難得有了機會,李承乾先和陳正泰擠眉弄眼。

    陳正泰卻一副榮辱不驚的模樣,目不斜視。

    李承乾討了個沒趣,便只好咳嗽一聲,對李世民道:“我大唐對天下,未歸服王化者,歷來採取羈縻之策,而今西域和大食、波斯諸國紛紛來朝,若只是進行朝貢,今日畏我大唐,便送來了貢品,到了明日卻又怠慢,這不是長久之道。因而兒臣以爲,想要長久,便需羈縻。”

    李世民頷首點頭道:“如何羈縻呢?”

    “其一便是互市。”李承乾道:“互通有無,便讓彼此都有了好處,大家各取所需,聯繫也就緊密了。這一點,陳家在百濟國就有過先例。因爲互市和通商,我大唐的商賈涌入百濟,與百濟互通有無,這不但令我大唐的子民獲益匪淺,而那百濟國的唐商日益增多,他們組建商會,如今,也爲我所用。”

    說到這裏,他頓了頓,又道:“兒臣細細看過百濟國的商會,現如今,百濟的唐商,入商會者有三百九十餘人!表面上,不過區區數百人,可是他們深入百濟各州縣,不但源源不斷的從百濟牟利,可影響……也不只是百濟的朝廷,而是各州縣的官長,甚至是其各鄉的世族,都或多或少有所聯絡。”

    “父皇,正是因爲如此,所以百濟上至其朝廷,下至他們的百姓,都因爲這些通商的商賈,與我大唐密不可分,甚至兒臣聽聞,朝廷所委派的監察使,在百濟說話的份量,未必能有商會的會長有用。因爲秉承天子的意志,也未必能抵得上人性的貪慾。”

    李世民似笑非笑,其實……當初他是在仁川停留過的,大致對於百濟國的現狀有不少的瞭解。

    只是他沒想到,李承乾居然也關心過百濟國!

    李承乾說的話雖然有些誇張,可是和事實的出入並不大。

    從前的時候,百濟不是沒有向中原王朝稱臣,可實際上,這種所謂的朝貢,意義並不大!

    百濟的朝貢,不過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官方上的遣唐使一年來一遭,便各自回家過自己的日子了。

    而現如今,卻是不一樣了,大唐甚至可以通過商會,直接影響到百濟國中一個縣一個鄉的問題,唐商的涌入,也在百濟那兒出現了圍繞着這一個個唐商所組成的利益羣體,一個商賈,往往都有合作的對象,在本地,有一定的人脈。甚至……孵化出了一個圍繞着唐商牟利的羣體。

    就單以一個販賣大唐棉布的唐商爲例,唐商將棉布運送到了百濟國,他便會在百濟國尋找合作的夥伴,每一個州,每一個縣,都有本地的世族和商人從他手裏拿貨,不少商鋪,也依靠着這個唐商的棉布爲生,最終的結果就是,一個唐商,決定了數百人的生計。

    而三百多個唐商的力量和他們的關係網,集合在了一起,就成了百濟的商會,這種力量集合起來是極爲驚人的,以至於商會的會長,可以直接和百濟國宰相和尚書級別的人直接洽商,直接決定某些政策的走向。

    如此一來,整個百濟國,其實已經和大唐密不可分了,就算沒有水師,沒有監察使,倘若百濟王希望切斷與大唐之間的聯絡。只怕這百濟國內部,就要自己鬧出事來!

    這可是所謂的百萬漕工衣食所繫,大家都要喫飯的問題啊。

    於是李世民點頭道:“互市……通商……這雖不是什麼真知灼見,卻也是勢在必行的。”

    “除此之外。”李承乾繼續道:“便是修路了,將鐵路修至大食去,沿途需經西域諸國以及波斯,這路一通,便是爲了更好的互市!就算將來出了什麼亂子,大唐也可通過鐵路,及時的反應。因而,各國來使,等他們到了高昌,便需讓他們體驗這鐵路了,一路讓他們坐鐵路前來,讓他們知曉了這鐵路的好處,再來洽商這鐵路如何修,誰出錢,誰出地,如此一來,商貿的往來,方可密切。我大唐對其的影響,方可增大。”

    “這大食偏遠,若是商隊來一趟大唐,至少需要數月的時間,可若是修通鐵路,大量的貨物,也不過是半月時間,便可過境,這是以往無法想象的。”

    李世民笑了笑道:“朕讓陳家修通長安至洛陽的鐵路,這工程卻還遲遲沒有太大的進展呢,倒是修路去西域,你們兩個小子很熱心啊。”

    陳正泰就咳嗽一聲道:“陛下,洛陽和長安的鐵路,涉及到的是錢的問題,陛下不將錢拿出來,兒臣修什麼?”

    李世民就立馬擺擺手道:“不說這些,不說這些。”

    陳正泰心裏忍不住吐槽,他一直懷疑李世民是想要白嫖修鐵路的錢,反正他是打定主意了,錢不下來,工程隊是不開工的。

    李承乾此時又道:“路修了過去,商賈也跟了去,那麼其他的,便好辦了。兒臣以爲,與其堅持無用的朝貢,倒不如得到實利。”

    李世民想了想道:“你說的不錯,看來太子還是很清醒的。朝廷教導天下人,要讓他們知禮法。可朝廷自己卻需有清醒的認識,若是一切都只務虛,就遲早要釀生大變啊!”

    李承乾得了誇獎,露出了一個大大的笑容,而後道:“還有一件事,兒臣以爲……也勢在必行。”

    李世民看了李承乾一眼:“何事?”

    李承乾便道:“大唐與各國,尤其是西域各國,語言不通,文字也各有不同,就算路修通了,若是彼此習俗不同,難免會滋生矛盾,長此以往,這不是好事。所以兒臣以爲,當召一些大儒以及讀書人,只各國教授我大唐的儒法,教人學習四書五經之道。”

    李世民笑了:“平日裏,你可不是這般,不是對書經一向嗤之以鼻嗎?”

    李承乾則是理直氣壯地道道:“這本來就不是兒臣學的學問,這學問,是教人恪守自己本分的,兒臣要學的,該當是經世之道。”

    李世民禁不住笑了笑,不置可否:“這些都是正泰教你的吧?”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