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唐朝貴公子 >第三百二十六章:跨時代的神器
    虞世南察覺到了非同一般,連忙親自去看這些令人驚歎的文章。

    取了試卷,其實真正論起文章來,你要說它有多好,也有些過獎了,和真正的好文章比起來,總能感覺有許多欠缺之處,而至於和那些千古名作相比,就更是差得遠了。

    可是……這是試卷啊。

    千古名作乃是有感而發,而現在這試卷卻是命題作文。

    何況還限定了考試的時間,自己所出的題格外的難,若是讓一個有才華的人,花上十天半個月,去作一篇文,或許能驚豔。

    可似這般,只考兩個時辰,對於許多人而言,能否破題都是問題,哪怕能破題,能否切合題意又是一個難關。

    何況還要引申出道理出來,需要四平八穩,這其中的難度,只有真正作過題的人方纔知曉了。

    因而,這並不驚豔的文章,還是讓虞世南嚇了一跳,因爲即便是自己,捫心自問,在這難題之下,能寫出一篇合格的文章嗎?

    他繼續看下去,這樣的文章不只一篇兩篇,而是有很多。

    這時就讓虞世南有點懵了。

    難道……泄題了?

    不,絕不可能。

    大考是決不允許舞弊的,因而,也採取了無數的措施,泄題就意味着抄家滅族之罪啊。何況這題放出來之前,天下只有他這個主考官才知道此題,而他在這段時間一直封閉在明倫堂裏,沒有絲毫與外界接觸。

    可……除非見鬼了,實在想不出其他的理由了。

    這一下子……也讓虞世南不禁有些羞愧起來。

    原以爲自己苦思冥想,想出了一個好題,此次大考,定能震驚四座,讓無數生員搜腸刮肚,撓頭搔耳。

    可哪裏曉得……能做出文章的人,竟是不在少數。

    “我大唐文氣,竟至這樣地步了嗎?”虞世南尷尬的道。

    其他考官心裏瞭然了,虞學士心裏頭顯然是對自己所出的題還是頗爲自得的,可哪裏曉得,虞學士還是小看了這些考生,因而才用大唐文氣鼎盛來掩飾尷尬。

    可這個時候,誰敢說一句不是呢?於是紛紛頷首道:“不錯,不錯,虞公所言甚是。”

    …………

    考題之難,早已傳遍了長安,卻也有不少自認爲考的不錯的人,對於自己的文章頗爲自信,這長安城裏沸沸揚揚,而二皮溝大學堂卻很低調!

    大學堂的生員們考完,直接回了學堂,便閉門不出,繼續苦讀了。

    對於教研組而言,這才哪跟哪啊,不過是一場大考而已,接下來還有會試呢,哪裏有半分鬆懈的可能?

    只是這大學堂低調得出奇,卻也不免得來了不少的嘲諷,都說大學堂這點三腳貓的功夫,而今已黔驢技窮了。

    其實這也可以理解,血統論在這個時代是主流嘛,人們深信不同的人,身上流淌的血液也是不同的,世族的血脈更純一些,寒門則次之,至於尋常小民,太髒。

    此前大學堂是出奇制勝,現在世族的族學也開始有樣學樣了,那麼……大學堂就再沒有資本了。

    當然,這不過是茶餘飯後的談資。

    陳正泰聽了雖然不免惱火,卻也不可能將人一個個綁來打一頓,好在在二皮溝,大家還是對大學堂有信心的。

    此時匠作房的人興沖沖的來了,因爲新的軸承已經制好。

    這軸承經過了一次次的完善,已是越來越接近實用了。

    古代的匠人們對於某些精細的物件,往往是以巧奪天工的技藝爲方向,可自從有了作坊,一切就變得不一樣了。

    對於匠作房而言,數十個手藝高超的匠人日夜打磨,想要打製幾個接近完美的軸承當然不成問題。

    可問題就在於,隨着作坊經濟的出現,導致匠作房不但要考慮到工藝的問題,還需考慮大規模製造的成本。

    而現在……這個滾珠軸承在陳正泰的手裏,陳正泰覺得頗爲沉重,內軸和外軸之間是一個個滾珠,外軸一旦轉動,則裏頭的滾珠也隨之滾動,整個軸承顯得極爲平滑。

    陳正泰把玩了一會兒,興致勃**來:“這樣的軸承……可以大規模製造嗎?”

    “鋼鐵作坊那裏,專門製出了磨具,大規模倒磨之後,卻還需匠人人工打磨一番,達到精度纔可,現在若是生產,一日生產三十副不成問題,只不過……若是再進行一些改良,減少一些工序,培養一批新的匠人等等之後,這產量……定可大規模的增加。”

    匠作房這邊,可不敢誆騙陳正泰,老老實實的回答。

    陳正泰眸光亮了亮,卻是道:“倘若……倘若將這東西用來連接馬車的車輪呢?你看,外軸套在車圈裏……這馬車……豈不是可以事半功倍了?”

    匠作房的幾個匠人一愣。

    其中一個也是陳家人,一聽,眉一挑……他驟然明白了陳正泰的意思。

    這個時代,是沒有大規模的普及轎子的。只不過在南方,因爲山路崎嶇,所以出現了輿轎,而此時的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乃是北方,北方平原較多,因而大多數人習慣了馬車,哪怕是皇帝出行,車駕也多以馬車爲主。

    只是這個時代的馬車,卻頗有幾分一言難盡的味道。

    一方面,是沒有好的軸承,因而輪軸之間摩擦力很大,費馬。

    另一方面,又因爲底盤中沒有轉軸,所以馬車的車廂,大多是兩輪。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畢竟車軸和車輪多爲木製,摩擦力大,所以馬車在使用時面對泥濘的道路行走起來還是很喫力的!

    相比較於四輪馬車,兩輪馬車在這樣的路上行走起來要更爲快速,而在古代的地面多爲凹凸不平,這樣的路面,四輪馬車走起來的確有些喫力,一匹馬是很難拉動的。

    何況,四輪馬車轉向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正因如此,大多馬車只有兩輪,而這兩輪馬車舒適性是極差的,坐着很是顛簸,這也是爲何到了後來,轎子出現之後,就迅速開始風靡的原因。

    而陳正泰的設想很簡單,現在有了這軸承,就能將摩擦力大大減小,若是再改進一下馬車的底盤,那麼就更妥當了。

    經陳正泰這麼一提,匠作房的人驟然好像有了明悟一般。

    手中的這個軸承,且先不說風車,就眼下而言,這馬車豈不是可以運用?

    陳正泰一再囑咐:“這馬車要造出來,定要四個輪子的,車廂可以建的寬大一些,都可以嘗試。”

    匠人們行動力很強,畢竟……他們已有過許多研究的經驗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