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明血 >第四卷帝國東昇第八章接見
    李濬和李世緒兩人在理藩院住了五天後,纔等到了王福的接見,這期間,兩人雖然心急如焚,恨不得馬上見到大明皇帝,呈上禮物後將自己的要求說出來,不過,在大明皇帝沒有發出召令之前,他們也只能耐心的等待,在沒有拜見皇帝之前,朝鮮人的表現足可以稱得上典範,即不拜見大明重臣,也不上街遊玩,一直待在理藩院,幾乎是足不出戶。

    連王福接到理藩院官員對朝鮮使團行蹤的報告,對這些朝鮮人也產生了一絲好感,這個時候的朝鮮對於大明王朝確實是發自內心的崇敬,當然,這也在於大明王朝對朝鮮並無所求。在明初,朱元璋就列出十五個不徵之國,其中將朝鮮列在第一位,而日本列在第二。

    若說進攻日本有大海阻擋,又有蒙元兩次失敗的教訓,朱元璋將日本列爲不徵之國很好理解的話,將朝鮮列爲不徵之國,不但是因爲朝鮮一直以來的恭敬,更是朱元璋壓根就看不上朝鮮。

    在列出十五個不徵之國後,朱元璋還有一段話,道:“海外蠻夷之國,有爲患中國者,不可不討;不爲中國患者,不可輒自興兵。古人有言,地廣非久安之計,民勞乃易亂之源。如隋煬帝妄興師旅,征討琉球,殺害夷人,焚其宮室,俘虜男女數千人。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虛名,自弊中土,載諸史冊爲後世譏。朕以諸蠻夷小國,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爲中國患者,朕決不伐之。惟西北胡戎,世爲中國患,不可不謹備之耳。”

    這裏,無疑也是把朝鮮等同於海外蠻夷之國,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爲中國患者。打下來反而導致民勞成易亂之源,所以不徵,不過,若是朱元璋知道後世數百年,朝鮮分裂成兩半,一半極力搶奪中國的各種文化遺產,還對中國的領土生出窺視之心,爲了割裂與中國的聯繫,不惜修改歷史。一半雖然受到中國扶持,卻是翻臉不認,將中國人爲保護其領土作出的犧牲極力淡化甚至抹黑,不知朱元璋會不會仍然認爲主朝鮮不爲中國患。

    大明王朝不但對朝鮮無所求,非但如此,與大明的交往中,朝鮮還可以得到極大的好處,萬曆年間更是出兵解了朝鮮滅國之危,這讓朝鮮上下對於明朝感激涕淋,崇禎身死的消息傳來,雖然朝鮮已經成爲滿人的屬國,仍然舉國致哀。

    “小使李世緒、李濬拜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金鑾殿內,兩名朝鮮使臣一進大殿,就對王福大禮參拜起來,從李成桂立國以來,朝鮮國王從來沒有稱帝,只有到最後清王朝沒落的幾年裏,朝鮮高宗纔開始稱帝,並將上面國王一律追封爲皇帝,此時使臣對於大明皇帝稱吾皇,無疑是朝鮮人與大明拉近關係的手段。

    儘管王福對後世的朝鮮人映像極爲不好,不過,眼前對方禮數周到,王福倒是沒有故意找茬的意思,口中平靜的道:“免禮吧。”

    “謝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兩人又是一番大禮參拜,這才起身。由李世緒道:“皇上,這是敝國國書和恭賀皇上御駕親征,凱旋而歸的禮單,小國國力有限,小小禮物,還望皇上萬勿介意。”說完,將隨身帶着的木盒高高舉起。

    王福點了點頭:“呈上來吧。”

    “是,奴婢遵旨。”田成應了一聲,走下臺階,將木盒接過,查看了一下才將木盒呈到皇帝手中。

    王福接過木盒,先將朝鮮的國書取起翻看了一下,朝鮮人的國書寫得極爲謙卑,先是解釋了一餘年沒能朝貢的原因,又是痛表了一番對大明的忠誠,末尾才提到向大明借兵,希望大明能夠幫助朝鮮從滿人統治下襬脫出來。

    將國書看完,把盒子推到一邊,對於那份禮單皇帝卻瞄也沒有瞄一眼,這讓偷偷觀察皇帝的李濬和李世緒兩人失望不已,這次他們送出遠勝於以往朝貢的禮品,結果大明皇帝看也不看,無疑有一種獻寶後,對方卻當成沒看見的樣子,這讓兩人極爲鬱悶。

    “你們要借兵對付胡虜?”

    聽到皇帝的問道,兩旁的大臣臉上卻沒有什麼驚訝之色,畢竟有萬曆年間的舊例在,朝鮮要向大明借兵也不是什麼難猜之事,文臣默默思索此舉的利弊,不少武將已經摩拳擦掌,準備向皇帝請求出徵。

    李世緒連忙回道:“稟皇上,胡虜以武力強迫敝國爲屬,需索無度,使敝國上下如處水深火

    熱之處,又迫使太子和兩位大君爲質十年,敝國雖然爲胡虜之屬,只是與胡虜之仇不共戴天,只是敝國國小力弱,無力獨自驅除胡虜,聽聞皇上大勝胡虜後,敝國上下都欣喜若狂,皇上仁慈,必會派兵解救敝國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

    王福聽得眉頭輕皺,李濬一直在觀察皇帝的表情,見到皇帝臉上有不愉之色,心中不由七上八下起來。

    “不知貴國需要借兵多少?”

    李世緒一直低着頭說話,沒有看到皇帝的臉色,聽到皇帝問話,以爲大明皇帝有答應之意,連忙道:“回皇上,如今朝鮮所駐滿人只有五百人,如果皇上能派數千人足予。”

    王福搖了搖頭:“數千人太少,如今滿人仍有上萬騎,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這句話貴使想必也聽說過,若是出兵數千,實難保勝利。”

    李世緒和李濬兩人都聽得一愣,大明皇帝這是什麼意思,要出動更多的軍隊,這當然更合他們之意,李世緒連忙道:“皇上英明,小使考慮不周,不知皇上要出兵多少?”

    “不是朕要出兵多少,而是對付滿人要用多少兵馬,朕以爲,非二萬人不可。”

    李世緒和李濬兩人聽得大喜:“小使感謝皇上天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慢,兩位貴使暫慢感謝。”王福擡了擡手,制止了兩人的繼續磕頭:“朕可並沒有答應出兵。”

    “那皇上之意……”兩人頓時糊塗起來,剛纔皇帝主動由數千兵馬提升到二萬,怎麼又說沒有答應,心情也由剛纔的狂喜中跌落。

    “朕說要替貴國驅除滿人,至少要動兩萬人馬,可是眼下大明剛經歷過一場大戰,耗資千萬,國庫早已經空虛,若要出兵,卻是力有末逮,這樣吧,貴國暫且忍耐數年,最多三年,大明休養生息完畢,再出兵不遲。

    兵肯定是要派的,沒有朝鮮的請求,王福也說不定會主動向朝鮮提出要求,畢竟若是從朝鮮出兵的話,對於掃平滿洲,追剿殘餘的滿人,可以省時省力不少,不過,眼下朝鮮人還在滿人的統治下,既然朝鮮派出使臣前來請求,王福打定主意不能白白出力。

    萬曆年間,爲了抵擋日本人對朝鮮的侵略,出兵數十萬進入朝鮮,事後,大軍撤回,雖然收到朝鮮上下的一片感謝,只是將國庫耗盡,卻沒有實質的好處,實在得不償失。後世那場戰事,出力的是中國人,爲此更是死傷數十萬人,只是一撤軍,對方就將親中國人員清除,全面倒向蘇聯,前車之鑑,不可不防。

    若是沒有來大明看到海關之前,對於皇帝這番話,兩人肯定會相信無疑,只是光是一個海關收入超過了千萬兩白銀之多,雖然大明剛經歷過一場大戰,若是連二萬兵力也無法出動,他們肯定不信,只是皇帝如此說,他們卻不能夠反駁。

    休養幾年再出兵,這絕對不行,在滿人的統治下多一年,朝鮮就要多受一年壓榨,再說他們前來大明朝貢之事總有一日會傳到滿人耳中,一旦讓滿人知道此事,不知滿人又會有如何反應,兩人對視了一眼,李濬一咬牙,連忙道:“稟皇上,既然是爲了敝國出兵,敝國自然願意承擔兩萬大軍的一切費用。”

    “這……”王福彷彿遲疑了一下才道:“雖然如此,只是二萬大軍每日所費頗巨,朕擔心朝鮮無力負擔,若是如此,反而不美,不如暫待數年。”

    兩人唯恐皇帝反悔,李濬連忙道:“皇上放心,敝國雖小,可是供應兩萬大軍所需,還可以免強應承,只是小使還有一件事向皇上請求,請皇上務必答應。”

    聽到兩人答應負擔兩萬大軍的費用,王福心中大爽,道:“貴使請講。”

    兩萬大軍,全部派羽林衛前往,光是每月軍餉就是十幾萬兩,加上喫穿用度,各種軍械損耗,一月費用不下二十五萬兩,一年就是三百萬兩,真不知朝鮮能支付得起幾個月,到時自然可以迫使朝鮮作出更大的讓步,

    李濬自然不知大明的軍隊會如此昂貴,他沉浸於另一個想法中,只要朝鮮開海,想必可以支付兩萬明軍的費用,如此一來,可謂是一石兩鳥,激昂的道:“小使請求皇上允許敝國仿大明例,在平壤設立海關,還望皇上允許。”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