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驕寵 >472 小兔崽子們
    小小少年年約六、七歲,眉眼稚嫩的很,然他長相卻非常出色。

    五官乾淨立體,皮膚白皙水靈,一雙上挑的鳳眼漆黑狹長,鼻子也很高挺,小嘴巴更櫻桃般紅潤潤的,這模樣活似觀音坐下的小金童,說不出的俊俏。

    然他五官輪廓卻和大魏某個威名赫赫的王爺像了八、九分,儼然就是其縮小版,再看其行事風度,穩重得體的簡直不像是這個年紀孩童該有的模樣,舉止有度,審慎有方,身上一股子貴氣,明眼人一看,就知其乃位高權重的勳貴世家出身,這少年確實出身不凡,蓋因其乃秦王府世子秦元劭,小名叫小勺子。

    而另一個方纔稱呼車中貴婦爲“嬸嬸”的,年約十一、二的少年,卻是自三歲後就一直養在秦王府的魏釋錦。

    小勺子站在車轅上觀察了一會兒周邊環境後,確定沒危險了,這才朝着小叔叔魏釋錦笑一笑,一下從車轅上跳下來。

    “哎呦小祖宗,你慢着點。”魏釋錦忙不迭上前去接,雖說這小侄兒自三歲起就一直由他父親親自打根基學武,至今用上計謀和他身上各種防身物品,撂翻三、四個大漢不是問題,可他畢竟還是個小童兒呢,若是一個不慎歪了腿腳,得,待會他那嬸嬸指不定又該怎樣給他們兩個排頭吃了。

    小勺子嘻嘻一笑,站穩了身子就對魏釋錦說,“小叔叔別緊張,劭兒無事。”黑眸靈動的轉了兩圈,眸中全是慧黠狡詐,這小東西,除了在他父親和舅舅跟前老實些,別的休想有人能制住他。

    不過,秦王府的秦王妃自有一套教養兒女的辦法,因而,即便聰慧靈動如小勺子,再不想惹的母親煩心,被知情的父親用鞭子抽的情況下,在母親跟前也得規規矩矩的。

    小傢伙和小叔叔打了招呼,擠眉弄眼一番,再回首去接母親,卻見母親已經從馬車裏躬身出來了。

    六月和七月正扶着她下車,眼前的婦人二十左右的年紀,正處在一個女人最美好的年華,她皮膚白嫩的像是可以掐出水來,遠山眉鍾靈毓秀,一雙美眸嫵媚撩人,每一寸眼波都像一段就秋情,不笑自帶三分嗔,一笑便開三春顏,真真是豔比花嬌。

    偏她一舉一動都規矩端方,優雅如畫,讓人看上一眼就再不忍心移開,卻又不敢心生冒犯。

    這是三年後的秦王妃,歲月沒有在她臉上添加上多少印跡,卻賦予了她更多的曼妙的韻味和女人獨有的萬種風情,一種養尊處優的貴氣從骨子裏散發而出,讓見到人的俱都躬身行禮。

    “母親,孩兒扶您。”小勺子巴巴的湊過來獻殷勤,六月此時也拿了幃帽過來,要給池玲瓏帶上。

    池玲瓏微微彎身,待眼前被一層黑紗遮住,才捏了捏身前兒子的小臉,沒好氣的嗔道:“行了,你父親沒在跟前,不用笑的那麼諂媚。哼,既然跟着母親出來了,可不許胡鬧亂跑。待會就跟着你小叔叔,以及兩個暗衛去街角處看看便過來,不許去別的地方。”

    “是,是,孩兒都聽着呢,母親您說什麼就是什麼,孩兒都聽您的,您看這樣行麼”

    小勺子揚起腦袋討好的問母親,雖然很喜歡被母親捏捏小臉揉揉小腦袋,但是,此刻是大庭廣衆之下,他好歹也是秦王府世子,孃親您能不能給兒子些臉面

    小小少年已經懂得了面子的重要性,池玲瓏爲人母的,自然知道兒子黑漆漆的眼珠子咕嚕嚕轉着,是在想什麼,不由笑出聲來,溫聲應了,又叮嚀囑咐了兩句,便不再說其他的了。

    魏釋錦看這邊母子二人的感情交流的差不多了,這才走過來見禮,池玲瓏扶他起來,小勺子已經自然的牽了小叔叔的手,兩人結伴往前走。

    此番是魏釋錦奉師命,出來體察民不聊生下的世態炎涼,小勺子好奇,也想跟着出來,看看舅舅口中的“百姓苦不堪言”到底是什麼場景,池玲瓏不放心,在參加完池明瑄第二個兒子的滿月禮後,才讓六月將兩個小的送到江閣老府上,她陪着他們一道過來。

    兩人小兒在前方走着,池玲瓏不緊不慢的跟在後邊,因爲是出來赴宴的,她穿着奢華,即便眼前的黑紗直接垂到腳踝處,遮蓋了髮髻上的寶石珠釵,卻還是遮蓋不住靴子腳尖處偌大的兩顆東珠,以及裙襬下邊閃閃發光的流雲紋金邊。

    這副行頭出現在亂民和乞丐聚集的南大街,肯定會引來騷亂,池玲瓏自然不會輕易露面;索性小勺子和魏釋錦都穿的“質樸”,即便走出去,也不會出什麼事兒。

    小勺子回首看看不緊不慢跟在他們身後的母親,和母親招招手,就由兩個已經露臉的暗衛領着,往難民匯聚的地方而去。

    池玲瓏停步在衚衕口,看着已經有了小少年雛形的長子走遠,不知怎的,竟有一種雛鳥要飛離母親身邊的辛酸感;也還好,兒子對母親依戀又敬愛,即便走遠了,也不忘回頭看一眼。

    遠處的粥棚冒出滾滾熱氣,鍋蓋掀開,一股子白粥的清香向四處盪開,難民們早就排了看不見尾的長隊,只爲巴巴等一碗一點不能打底的稀飯。

    即便這樣的景象已經看了三年,池玲瓏仍是忍不住心酸,三年滅頂天災,國庫存銀告結,難民四處皆是,一開始她還和秦承嗣商量,拿出她部分私銀在城門口設立粥棚,秦承嗣同意了,卻沒用她的銀錢,顧自走了秦王府公帳,開支了一大筆錢財,高價買來糧米

    然而,天災不是一日兩日,也不是一月兩月,甚至不是一年兩年可以結束的。

    秦王府所設立的粥棚,也從一開始濃濃一大碗粥,到了後來的稀飯,直至到了現在,只能每隔七、八日施捨一次。

    施粥數量日益減少,一方面確實是因爲不想在這亂世太打眼,成爲先爛的出頭椽子,畢竟連國庫都沒存銀了,大魏國境內幾個特大糧倉的糧食也已經接近告罄,若此時獨獨秦王府還這麼大張旗鼓給難民施粥,就別怪弘遠帝看不順眼,要向秦王府“借東西”了。

    二來,因爲三年天災,秦王府中早年存的糧食只出不進,五十萬大軍的糧草已經成了負擔。

    秦王府確實在諸多州府都設有祕密糧倉,然那些糧倉供應一個州府半年喫喝都成問題,更何況是人高馬大,一人能喫普通四人飯量的五十萬秦家軍們

    若不是在天災第二年,秦承嗣手下遠航番邦的船隻迴歸,帶來了池玲瓏開口索要的幾樣畫成圖樣的糧食玉米和紅薯,若沒有紅薯的產量在撐着,五十萬秦家軍都不知道還能不能繼續上戰場。

    索性這已經是天災第三年的尾聲了,至如今天氣轉暖,萬物都有復甦的跡象,若是過幾天不再接連半月下凍雨,想來這最艱難的三年應該是熬過去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