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天君 >第四十五章戰戰心猿
    以下是爲你提供的《》小說(正文 第四十五章戰戰心猿)正文,敬請欣賞!謝靈運先進藏書樓翻閱起了關於修煉心性的書籍,直看到覺得夠了,便出了仙宅,在雲龍山尋了一處山景優美而隱蔽靜瑟的林間,開始修煉起來。

    他不知道自己的魂力是不是在相同境界下比別人多,但最清楚自己的性功修爲就完成了第一境煉己第一層入靜,今天則是向煉己第二層出發:“養心”。

    即是儒家說的“靜而後能安”,即是佛家說的“安心”。

    當年禪宗達摩祖師一葦渡江到了嵩山後,終日默然面壁,多年後終於等到後來的二祖神光。

    最初神光侍候他多時,又經過“立雪求道”後,達摩纔開口說話,問他爲什麼甘願天寒地凍的捱苦。神光就說求大師開放成佛法門,廣度天下人。達摩卻罵他,諸佛無上妙道,是行人不能行之功,忍人不能忍之苦,才能修證到的,你以爲可以利用一點點小德行小心機,就求得大乘道果的真諦嗎?可笑。

    神光爲了表明求道決心,就找來一把快刀,當着達摩面砍了自己的左手下來,才通過了達摩的考驗,這便是“斷臂求道”。

    神光一入門,就問了:“諸佛法印,可得聞乎?”那些佛法能不能清楚明白的講一講呢?

    達摩大師只是說:“諸法法印,匪從人得。”一切的佛法大道,這些都不是從別人那求得的啊,是從自己那裏證到的,是從心裏得到的。

    這也是《孟子》中曰的:“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神光因此自省,然而修煉了一段時間後,他覺得覺得此心無法安寧,就求達摩說:“師父給我一個安心的法門吧!”達摩就說:“你把心拿出來,我就給你安。”神光一聽傻了,許久才說:“可是我怎麼把心拿出來?這找不到的啊。”達摩對他一笑:“我已經爲你安心了。”

    既然此心找不到,豈非不必求安,就會自然安了嗎?相反有一個求得心安的念頭存在,又怎麼會安心?

    想起這段佛門公案,謝靈運捂住自己胸口的心臟,感受着那一下一下的心跳,忽然笑了笑,嘀咕了句:“要是神光大師當時把心挖了出來,達摩大師會怎麼做……”

    其實不然,心是什麼?

    心臟不過是其一種表象而已,而思維、思維、六識……都不是,“心”是極度虛無縹緲的東西,他也不知道是個什麼。

    不過達摩大師說的“無心可安自然安”只是修行綱要,又如孟子說的“大人不失赤子之心”,老君說的“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這些都是綱要,心性高強的人,如果行的是入聖之門,那必然會童心未泯,甚至整天嘻嘻哈哈,就像遜師傅和呂祖他們的嬉鬧,所以頑空師叔在證的道也確實是正道。

    而且嬰兒不會去想心安不安,這就是淡泊清虛,本色自然。但古今以來又有幾位聖賢呢,入門者養心煉性還是要靠法門,如達摩大師自己所言:“外息諸緣,內心無喘。”

    道佛儒三家有着許多許多的法門,不說平時日常生活中的修養,光是下手功夫,謝靈運就知道了十幾種,覺察法,休歇法,泯心存境法,泯境存心法,泯心泯境法,存境存心法,內外全體法,內外全用法,即體即用法,透出體用法……

    這些法門是從師傅那、遜師傅那、典籍等地方得來的,它們大多都有一個相同點,那就是“觀”,觀外景、觀內景、觀幻景……

    既有幻景,即有心魔,在道門裏“養心”一層最重要的修證便是擊敗心魔,所謂的“擒意馬鎖心猿”。

    “心猿意馬”其實都是一種比喻,是指神魂中的兩種魔障,簡單而言,散亂就是心猿,妄念就是意馬。

    修士把它們擊敗控制,就可以做到“止念”、“息妄”。

    之前修完第一層入靜後,雖然能靜心下來,也能元神出殼,卻遠沒有心安。但擒意馬鎖心猿之後,修士就不需要沉睡識神,也可以清醒着出元神,如同那一次阮先生不需要打坐入靜,說出就出。

    識神將會成爲元神的臣子,修士平日裏就更加減少了出現散亂、昏沉狀態的次數,那樣無論練功做事,都可以專心致志,提升效率;神魂自然也會變得更強大,不管是魂力值、元神出殼後離開的距離和時長等,都得到大幅提升。

    等到“心安”了,纔可以邁入到煉己第三層“煉性”,到時候就有機會開啓心的奧妙,從自己自身裏,獲得玄真無上的神通。

    佛家把煉己這一境稱爲“止觀”正是此意,止、觀、慧,入靜之後就是觀,觀了有所得,即是智慧。

    好處確是多多,但“心猿意馬”不是那麼容易擊敗的,火龍真人在《參同契》中說“心猿不定,意馬四馳”,“心猿”是一隻頑劣猴子,整天在心裏跳來跳去,攪亂心神,十分兇猛;“意馬”是一匹千里快馬,平時尋不到,一旦有妄念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