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春秋小領主 >第二百四十四章 都兵臨城下了
    第二百四十四章 都兵臨城下了

    遭遇過石彈打擊的楚軍將士驚恐地大聲喊叫,他們喊出的話毫無意義,只是一片驚歎聲,那片叫聲尚未終結,頓時,整個江面再次鼎沸起來,無數石彈落入江中,掀起巨大的浪花,浪頭衝入楚軍戰船,戰船左右搖擺不停,子木立腳不住,也滾倒在地,幸虧左右侍衛手疾,在甲板邊沿按住了他。

    一枚圓形的陶彈砸在子木船頭,陶彈隨即碎裂,碎片騰飛,彈落點,木材被解離成一條條纖維,木刺橫飛,遭受巨大暴擊的戰船在江面上打了個轉兒,船身橫了過來,站不穩的楚軍士兵彷彿被擊倒的保齡球,在甲板上滾成了一片……

    然而,災難並沒有終止,水面上,齊策敲響了晉軍的鼓聲,晉國人的戰船船頭安放着一具扭力投石車,船身左右依次疊放着數件輕便的牀弩,這些牀弩按照不同的角度調校開,等岸上投石車爲他們爭取了重整旗鼓的時間後,晉軍戰船發威了,無數只燃燒着的巨大弩箭烏壓壓從晉國戰船上飛起,撲向了楚軍戰船……

    在這個“鉤子”都能成爲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時代,牀弩與投石車的搭配,簡直是原子彈與氫彈一類的武器,巨型的燃燒弩箭以及裝滿燃燒油脂的陶彈,不計代價地傾瀉在江面上,掀起巨大的浪花……趙武製作戰船,向來是求大求闊,而出軍的戰船大小不一,江面上掀起的浪花雖然令晉軍的戰船飛塵顛簸,但對楚軍來說,這些浪花對他們的小船是非常震怒的。

    夾雜着投石車的攻擊,是晉國人源源不斷地火箭,由於棘輪的存在,晉國的弩兵無需多少力氣就能往復射擊,身爲霸主國,掠奪天下財富供自己享受,晉國專業的士兵彷彿從不在乎戰爭器械,他們拿製作精良的火箭當不要錢的江水一樣,盡情地向楚軍發射,戰爭進行到這裏,整個江面都在燃燒,時不時落下的石彈,更讓整個江面都在沸騰,無數江裏的魚泛起了白肚皮,浮上水面,跟這些可憐的魚交相輝映的是,一艘艘支離破碎的楚國戰船,以及滿江浮沉的楚兵屍首。

    陸地上,晉國人繼續在挺進,離江邊不遠的地方,楚王的弟弟公子圍帶領楚國最後的精銳、也是楚國從南方撤下來的最後兵力,迎戰晉國聯軍。

    趙武已經瘋了,一下以烏龜流著稱,擅長防守反擊的他,這時擺出的是全攻陣型,武衛軍與楚軍前鋒稍一接觸,趙氏常備領主武裝立刻從陣型間隙向前推出,兩個師的趙氏領主武裝這次是以全騎兵亮相,當趙軍騎兵接近楚軍前鋒的時候,無數趙兵跳下了戰馬,他們操縱着馬背上的一個裝置,只聽一陣類似投石車發射的嗡嗡聲,天空中萬石飛舞,強勁的石彈像一陣瓢潑大雨,傾瀉在楚軍前茅身上。

    這些石彈都不大,大多數是一羣鵝暖石,楚軍前茅的車士甲衣雖然厚重,但在這一片瓢潑大雨的襲擊下,他們條件發射地停住了戰車,用雙臂遮擋臉龐,咬牙承受着石彈。

    這還沒完,馬背上那件武器持續不斷地傾瀉着石彈,石彈落在楚軍身上,撞擊着楚軍精良的鎧甲,發出雨打芭蕉一樣的密集的噼啪聲,這時的楚軍光顧着應付晉國人的石彈打擊,沒有聽到晉國軍中鼓號的變換。

    晉國軍中,戰鼓齊鳴,勢如山崩。趙氏精銳武士開始衝擊了,領頭的趙氏武士一邊衝鋒,一邊發着口令:“槍豎直……預備……槍放平……全速奔馳,衝擊!”

    隨着晉國士兵的號令,起初,晉國騎兵的重騎彷彿一座移動的森林,槍桿比林木還茂密,直直的豎立在陽光下;緊接着,槍尖放平了,晉國人彷彿一座移動的浪潮,帶着不可阻擋的氣勢,那道鋼鐵洪流向滾石下山一般,向楚國人碾壓過來。

    劇烈的衝撞緊接着發生在兩軍分線上,槍桿戰爭,楚軍士兵被撞飛,趙軍士兵站來翻倒,整個天空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叫嚷聲,有聲嘶力竭的吶喊,有絕望的呻吟,有劇烈的碰撞聲,有兵器清脆的碰撞聲,有血液的飛濺聲,鈍器的打擊聲……

    不等楚軍反應過來,趙兵第二徹的衝擊到了,他們衝到了兩軍分線,輕提一下馬繮,戰馬越過橫陳在陣線上的屍體,或者加快馬速,穿過激戰的雙方士兵,順着楚軍的縫隙鑽入楚國陣線,劇烈的撞擊使得趙兵的騎槍斷折,趙武的趙兵毫不猶豫的放棄騎槍,並隨身抽出第二件武器,或錘,或刀,或斧,就地砍殺起來。

    之前,趙武曾記得他在現代,曾在軍事論壇上見過網友們討論西方騎兵與東方騎兵的不同發展方向。騎兵巨大的衝擊力是不可忽視,在撞擊過程中,騎兵自己手裏持的槍是對騎兵本身最大的傷害,因此,中國騎兵與西方騎兵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

    西方的騎兵發現了蘋果木,蘋果木容易碎裂的特性,使得西方騎兵找見了保護騎兵手臂的最佳槍桿,他們用蘋果木作爲騎槍的材料,走上了重型騎兵的道路——而對於中國人來說,蘋果木是一種外來植物,由於本土沒有蘋果,這種植物,或者說蘋果傳入中國的時間太晚,爲了不讓騎兵衝擊時,由於槍桿的堅韌,撕傷騎兵的手臂肌肉……於是中國開始尋求槍桿的彈性。

    於是,在唐代,中國騎兵最鼎盛的時期,我們發明了馬槊,依靠槍桿的彈性來緩衝騎兵衝擊時,槍桿對騎兵手臂的傷害,但馬槊製作臺費工夫,於是,自唐以後,中國騎兵的發展方向在普遍得向輕騎兵以及弓騎兵轉換,於是就形成了東方騎兵與西方騎兵兩個截然不同的發展方向。

    在論壇上討論這件事的時候,有位大俠也曾提醒到,其實,中國也有相應替代蘋果木的木材,比如椿樹,也有類似蘋果木一樣容易碎裂的特性,完全可以依靠碎裂時吸收的勢能衝擊,保護騎兵的手臂。

    趙武在發展騎兵的時候,這種從無到有發展過程是他歷經改革,在與齊國人的交戰中,趙氏騎兵因爲騎槍過於堅韌,使得他久經訓練的騎士最終成了一次性兵儒,在交戰當中,趙武偶然想起這段搞笑的事情,於是,趙兵的騎槍開始悄悄更換,這次來南作戰,趙氏騎兵大多更換了椿樹槍桿,在騎兵衝擊中,科學展示了它應有的威力,初次衝鋒,趙兵胳膊受傷的不多,大多數衝入楚軍陣中的騎兵還有能力抽出第二件武器,與楚軍繼續鏖戰。

    等第二徹攻入楚軍陣線,趙軍的第三徹也接踵而至,他們用四米長的騎槍猛烈衝擊楚軍陣線後,立刻丟棄了折斷的長槍,開始用第二件武器攻擊身側楚軍士卒。

    楚軍統兵的將領公子圍目瞪口呆,此時,趙軍第六徹已經更深得嵌入楚軍陣營,而武衛軍繼續向前推進,前鋒已經接近鏖戰的雙方陣線。公子圍看着混戰的場面,感到難以理解,他回顧左右,驚愕地質詢伯州犁:“不是說晉國人最講仁德嗎,兩軍相遇,晉國人連相互致詞都不顧,直接攻入我軍陣中,這是什麼道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