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興宋 >第401章 打仗不再靠拳頭了?
    第401章打仗不再靠拳頭了?

    第401章打仗不再靠拳頭了?

    最初,濃煙剛飄起不久,江面上隱隱約約傳來打雷一般的聲音。這打雷聲接連不斷響成了一片,滾滾的濃煙反而被人忽略了。

    古人並不知道光線傳播比聲音快,他們先看到煙火,然後聽到雷聲,卻並沒有把這二者聯想到一起。這煙火有可能是拔頭水軍戰船被焚燒而產生的,當然,也可能是方臘水軍的船隻焚燒而形成,不過,因爲大家都見了方臘水軍出營時的威勢,所以後一種想法只是在腦海中轉了轉,卻覺得絕無可能。

    其實,宋人是最早知道光線的“小孔成像作用”,著名文學家蘇軾曾發現了小孔成像以及銀版固定影像的現象,如果蘇軾不是被貶謫,導致他的學問在宋代不被尊崇,也許照相機已經相片會在宋代被髮明出來,也許中國會提前發現某些光學理論……但這個時候,衆人都在憂心忡忡的望着下游。

    接下來,濃煙不僅沒有飄散,反而不斷有新的火柱飄上天空,在此期間,隱隱的雷聲一直響個不停。等到了傍晚,火光越來越亮,下游方向已經紅透了半邊天,在暮色中,那片火焰比晚霞更明亮。

    方臘水軍出陣的時候,那龐大的數量嚇壞了所有人,這時候大多數人都不敢猜想勝負的結果,只是希望海州水軍方面不要損失的太慘。此刻,眼見得暮色蒼茫,江面上的雷聲還響個不停,太尉譚稹嘆了口氣,豎起大拇指誇獎:“海州軍真是頑強啊,都打了一下午了,雖處劣勢,居然還纏鬥不休。嗯,看來,方臘軍不可避免地要被拖入了夜戰,但願夜戰能有轉機……至少,他們能多逃出幾艘船來吧?。”

    在場的將領中,多數都見識了方臘水軍出動時那浩大的隊伍,這時候,衆人都猜測海州雷火兵是處於下風。然而,一直處於逆境的隊伍,面對如鐵壁銅牆一般推進的巨船,鏖戰半日猶在堅持戰鬥,而且把戰事拖延到了晚上——這支隊伍該有多頑強啊。

    這一刻,衆人雖然都未見過海州雷火兵當面,但都不由自主的在心中默默向這支隊伍致敬。

    真是頑強啊

    因爲最後的戰況不明朗,童貫等人一直放心不下,衆將聚集起來一直未解散,就枯坐在帳中等候最終結果。傍晚時分,方臘水軍部分的戰船零零星星的返回,但這些戰船都是小型戰船,並不是戰事的決定因素,這讓大家對戰況的判斷依然摸不着頭腦——雖然返回的戰船全都是一副慘遭極度蹂躪的模樣。

    童貫在帳中一邊指揮江寧府殘存的水軍人員冒險過江,打探下游的戰況,一邊感慨:“沒想到海州雷火兵如此強悍,大約,摩尼教教匪也吃了不少虧,瞧他們的小船一副慘樣……可方臘水軍的大船在那裏?他們的巨型樓船、艨艟、鬥艦、大海鰍……怎麼都沒見返回?”

    童貫這座軍帳就紮在江岸的大堤下方,大堤上時不時有瞭望的軍士下來,彙報方臘水軍的情況,方臘軍戰敗的船隻入營,全在岸上的監控下……當然,如果他們朝江北岸衝過來,童貫也有足夠的逃跑時間。

    因爲方臘水軍的空羣出動,整整一天江面上幾乎沒有漁船,只有江水滔滔不停地向下奔流,所以,這時候方臘水軍的一舉一動都特別明顯。譚稹側耳傾聽着夜晚的風聲,風聲當中,那隱隱雷鳴聲依舊響個不停,而且有越來越清晰的傾向。太尉譚稹閉上眼睛,想了想,插話說:“海州雷火軍真是堅韌——他們還在打。”

    這種堅韌讓戰士們肅然起敬。

    現代歷史教科書用他百分之九十五的不可信度敘說道:宋代是一個軟弱的王朝,俗稱“弱宋”——然而,據統計,宋代對外戰爭的勝率超過百分之七十,等同唐宋兩代的總和。

    這種勝率就是依靠決定的堅韌取得的——兩宋時代,宋人軍事方面有天生缺憾。他們失去了所有的養馬基地,全國的騎兵只有三萬左右。而冷兵器戰鬥中,騎兵是王者。

    因爲宋人沒有足夠的騎兵,他們只能用肉體對抗數量龐大的胡人騎兵。宋人的重裝步兵披掛的步人甲,重量達到四十餘公斤。這是一個非常罕見的鎧甲重量。除了步人甲之外,人類歷史上大多數鎧甲沒有超過三十公斤的,即使是騎士戰爭中著名的、鐵罐頭式的騎士全身鎧,也不曾達到步人甲的份量。

    然而,現代考古學從墓葬挖掘中發現,由於五六個世紀都奉行佛教,大多數宋人已經幾百年不喫肉了,所以他們的平均身高也就在一米六左右,一米七八的個頭在宋代已經是罕見的大高個了。就是這樣的身高體重,宋人用他們瘦弱矮小的身軀,披掛起罕見的重鎧,取得了在對外戰爭中堪比唐宋的勝利——這是何等的頑強與堅韌

    一個身高一米五六的人,即使披上四十公斤的重鎧,整體分量也就一百公斤左右;而一匹戰馬重量約半噸,以時速六十公里的速度撞向重裝步兵,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步兵鎧甲在沉重,如果沒有頑強的意志,豈能應付數以十萬計的西夏、遼國騎兵。

    大宋的邊軍是頑強的,他們能披掛上四十公斤的重鎧,排列出森嚴的陣式,面對西夏遼國騎兵的一波*衝擊,並在百分之七十戰爭對外中取得勝利——然而由於體力耐力限制,喫素長大的宋兵是不耐久戰的,他們常常取得戰場上的勝利,卻無力對敗兵進行追擊……

    如今,即使用最頑強的秦鳳邊軍來衡量,海州兵能夠在身處劣勢的情況下,依舊纏鬥整個下午,這種體力,以及頑強的死不認輸精神,放在整個大宋已經是罕見的了。

    意識到這一點,在場的諸位將領已不在意戰局勝負,只記掛着經過這場慘烈的戰鬥,海州兵還能剩下多少人。

    童貫這時也有點懊悔,如此一支頑強的軍隊,能夠給自己帶來多少榮譽啊,當初,自己怎麼就沒有想到派人出營接應一下……他懊惱的說:“海州兵報上來的兵員是戰兵一千二百四十餘人,輔兵兩千餘人。咱家原本想着,這樣一個三千人的隊伍,居然讓船隊川流不息的運送補給物資……

    啊,本相略略統計了一下,他們運送輜重平攤到每個人頭上,每個兵大約需要隨身攜帶四料(兩噸)的物資,哈,本相原本準備拿這一點,好好駁斥海州縣主薄一番,如今看來,倒是本相誤會了……他們一千餘人能持續戰鬥整個下午,難怪需要攜帶很多弓矢、彈藥、燃燒物了。”

    長溪(即霞浦)知縣劉鎮插嘴說:“張叔夜大人曾累次向朝廷舉薦雷火兵,聽說雷火兵的炮子都是用鐵蛋與鉛彈,每發一槍,不計火藥的分量,光打出去的鉛子、鐵蛋就重約半兩。這一槍發出去,據說價值一貫錢。難怪他們要帶如此沉重的行李,難怪朝廷不願配置雷火兵做爲常例。”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