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後,黑山看着水田裏的稻子慢慢變黃了,又想着一個新的主意。這個年代的生產力十分低下,割稻子的鐮刀雖然外形和後世的一樣,但刀刃上卻沒有鋸齒,必竟鋸木頭的鋸子也纔出現不久。每次割稻子時,一把稻穗要來回割好幾下才能割斷。割下來後,必須人工扛到固定的地方擺在一起用木棍不停的敲打來脫粒,真是又慢又累。黑山想起了後世的鐮刀和打穀桶不但製作簡單,效率起碼比現在高好幾倍。於是又找來二哥明商量,把後世的打穀桶和打穀板描述給二哥聽,並對二哥說:“這個東西如果做出來,收割的效率會提高好幾倍,說不定還可以給我們兩個人也各拜一級爵位!”

    二哥明是專業的木工師傅,一聽便明白該怎麼做,立馬找來工具和木料,開始做起來。

    黑山再一次來到鐵匠壯家,鐵匠家這次大不一樣,幾個徒弟正在日夜趕工,鐵鍋的訂單源源不斷。鐵匠壯見黑山過來,十分熱情地迎了出來,“黑山侄兒什麼風把你刮過來!走,去裏面坐!”又對他的幾個徒弟大聲喊道:“你們幾個也去外面休息一下,不要吵到我和黑山侄子說話。”接着轉身對着屋裏喊道:“婆子,黑山侄兒來啦!茶來!”

    一會兒紅光滿面的壯嬸端來了兩碗茶,黑山連忙站起來接過一碗茶,說道:“謝過壯嬸,嬸嬸最近紅光滿面又年輕了許多了!”

    “黑山兄弟,什麼時候嘴巴這麼甜了?快來嚐嚐嬸嬸做的紅棗茶,可甜了!”壯嬸說着,將茶遞給鐵匠。

    “壯叔,我今天來找你,是有件要緊的東西,要你親自幫我做,在未經我同意之前,你不能拿給別人看,也不能和別人說!可否?”黑山一本正經的和鐵匠壯談起了正事。

    “黑山侄兒,你要做什麼儘管和壯叔說,我向你保證,不經你的允許絕不會向第二個人透露。”鐵匠壯拍了拍胸脯向黑山保證道。

    黑山將後世常見的鐮刀的樣子,詳細的告訴鐵強壯!

    “就是在鐮刀的刀刃上開幾道又細又密的齒狀嗎?這個簡單,我親自來做,明天早上我做好親自給你送過去!”鐵匠壯又拍着胸脯保證道,“只是這個是要做什麼用的呢?”

    “我也不知道好不好用,您只管先幫我做出來。到時候試試就知道了,記得一定要保密!”黑山交代完便告辭了。

    鐵匠壯熱情地送黑山出門,心裏暗自低估:黑山侄兒自從從神仙洞回來怎麼突然變了?變得又深沉,又成熟。這哪還是十五歲的大孩子?

    第二天早上,鐵匠壯就把鐮刀送了過來,黑山看了一下,和後世的鐮刀幾乎一模一樣,只要裝上木柄就可以使用。

    下午,一個方形的打穀桶也做好了,長寬高各四尺,裏面足足可以裝兩擔稻子;四個角各插一根木杆,木杆上三面圍着一塊一丈多高的蘆葦蓆,這樣打穀子的時候稻子就不會摔到外面去了!通通打進谷桶裏;桶裏放了打穀板,像一塊木板做的小梯子,只是那一塊塊橫着的木板比梯子密集很多;桶底裝着兩片弧形木板做底座,這樣就算桶裏裝滿了稻穀也可以輕鬆地在稻田裏拉着滑行。

    兄弟三人也沒有休息,直接帶上着鐮刀和打穀桶到自家一塊比較早熟的稻田裏試用了一下。果然速度快了好幾倍,特別是鐮刀非常鋒利,只要輕輕的一拉一大把稻子就齊齊割斷了速度最少比以前的鐮刀要快上好幾倍;打穀桶也是很方便,一大把稻穗摔上五六下就乾乾淨淨,比起以前也是快上好幾倍,省時又省力。村裏人從來沒見過這些東西,許多人跑來看熱鬧,都覺得這種收割速度比以前快了好幾倍。紛紛要求二哥名也幫他們做一套。黑山急忙找來里正地,里正地看到這麼好用的東西,二話不說急急忙忙地跑到大河鄉里去報告田典和鄉嗇夫。

    田典和鄉嗇夫觀看了這種收割速度都十分驚訝,問道:“黑山,你是怎麼想到要在鐮刀上開這麼多又細又密的鋸齒的?”

    “我是看到二哥的魯班鋸,用來鋸木頭的時候又輕鬆又快,便想着如果在鐮刀上也開出小鋸齒,收割的速度應該也會變得更輕鬆更快,於是便試製了一把,今天一試,速度快了這麼多也是出乎了我的意料!”黑三輕鬆的回答道,還假裝憨厚地摸摸自己的頭。。

    “張明,你又是怎麼想到做這種打穀桶的?”田典又問二哥明。

    “我早就有做這個打穀桶的想法,本來只想着方便在田裏可以邊摔穀子邊走,這兩天在做的時候,又改進了一些就成了這樣子了。”二哥明早和弟弟商量好,輕鬆地對答起來。

    田典對鄉嗇夫說:“這個東西太實用了,稻子馬上要收割了,我建議咱立馬帶着人和鐮刀、打穀桶送去縣城,一邊報告給縣令、丞,一面立馬安排縣工坊數百工師立刻訪做,這樣,今年的秋收任務就會輕鬆許多!”

    “去縣城,馬上連夜出發!”鄉嗇夫和里正都表示同意。

    這邊剛商量好,便有幾個年輕人表示幫忙扛打穀桶進城了。里正地立馬給衆人辦驗(相當於身份證)和傳(相當於單位介紹信)。黑山看到鐵匠壯也在看熱鬧,便對他說可以把鐮刀大批量打製出來,先優先保證給本村村民用纔可以往外賣!交代完便和衆人便向縣城出發。

    張家村離桐柏縣城有一百多裏地,半夜到大河鄉亭憑驗和傳在亭內休息一晚上,第二天早上繼續趕路,中午就到了縣城。

    一到縣城田典立刻報告給了縣令和縣丞,縣令和縣丞同樣也找了一塊熟透的稻田,找來兩個官僕,分別試了一下,果然速度快了好幾倍。

    縣令馬上命令道:“將這幾樣東西立馬裝車,田典會同縣糧曹率十名縣丁送到郡治向郡守滕彙報。張家兄弟暫留縣工坊指導縣工師趕製新式鐮刀和打穀桶!里正及其他衆人先回到張家村準備秋收,另派兩個官僕隨他們回去代替明和張山兩兄弟收割莊稼。通知縣工坊所有工師和官奴,暫時停止其它東西的任務,全力生產鐮刀二千把,打穀桶一千套。通知縣丁和各亭郵傳,隨時準備,工坊一生產出來,立馬送往各鄉里,先遠後近,爭取秋收時,全縣有一半的村民能用上。”

    秦國每一個縣都有一個工坊,一個工坊內一個大工師兼工坊令,管着若干個木木工師、鐵工師等,每個工師下有鐵匠、木匠、石匠、皮匠,多的數百人,少的有數十人。每個工匠還配有數名或數十名官僕。桐柏縣臨近楚、韓,縣工坊規模比較大。有二百多工匠負責兵器和農具。

    黑山感嘆,秦國官吏辦事效率這麼快,纔剛到幾個時辰,縣令已經準備將東西推廣到全縣各個鄉、裏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