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在大明割韭菜 >第142章朝局之變
    

    站在周延儒和王永光的角度,他們是樂意看到孫承宗和盧象升這些人被撕的。

    周延儒不是東林黨,王永光也不是。

    爲什麼樂意看到孫承宗他們被撕?

    很顯然,對他們來說,那是東林黨內部的撕逼事件。

    這對從目前整個朝局來說。

    朝中東林黨勢大。

    到底有多大?

    內閣中,韓爌、錢龍錫都是東林黨。

    前禮部尚書何如寵,前刑部尚書喬允升,都是東林黨。

    前順天府府尹劉宗周也是東林黨,太僕少卿侯恂也是東林黨。

    六部九卿中東林的勢力極大,這是在崇禎上臺對閹黨大清洗之後促成的局面。

    不過經歷了今年整整一年,朝局其實有不小變化。

    例如劉宗周被罷免,何如寵被罷免,喬允升被罷免。

    這三個人在東林中威望都極高。

    大家都認爲皇帝是要清洗東林黨,可偏偏親東林的袁崇煥被力排衆議,得到重用。

    韓爌入閣,錢龍錫次輔的位置坐得穩穩當當。

    甚至朝中傳言錢龍錫和邊疆大吏袁崇煥來往甚密,也並未吹起風浪。

    這讓許多人完全看不透皇帝到底是怎麼想的。

    一邊打壓東林人士,一邊又重用東林人士。

    這還不是讓衆人最疑惑的。

    對孫承宗和李邦華的重任,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以至於這一年的時間,在朝中形成了一種新的格局。

    爲什麼這麼說?

    孫承宗、李邦華、盧象升、孫傳庭這些人,全部都是東林黨。

    但皇帝將他們單獨出來,塞進新的衙門裏。

    起初主要是勳貴們對他們有很大的意見,大臣們倒是不知不覺。

    可隨着時間的推移,新軍在今年立大功,樞密院的威望暴漲,儼然已經影響了朝局的平衡,形成了一股新興的、不容被忽視的力量。

    尤其是這一次剿匪,功勞幾乎全部是新軍的,可以說,將以樞密院爲首的新勢力,推向了一個對立面。

    所以,暴發這一次雪夜宮門事件,絕不是突然,而是權力之間的矛盾的一次暴發。

    而在這次暴發中,朝中明顯已經形成了三股勢力。

    一即原來的東林黨,以韓爌、錢龍錫等人爲首,如成基命、侯恂等人都是中間力量。

    二即被東林黨罵的所謂奸黨。以周延儒、溫體仁、王永光等人爲代表,他們搞走了何如寵,李標等人,自然被東林黨痛恨。

    三即以孫承宗、李邦華爲首的新派。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個力量,也就是所謂的新派,是從東林黨分化出來的。

    並且分化得非常成功。

    爲何會被成功分化出來?

    導火索是雪夜宮門事件?但其實本質上是東林黨極具攻擊性?朝中又魚目混珠,在利益出現巨大沖突之後?便有人煽風點火?將矛頭指向了孫承宗。

    對朝堂矛盾推波助瀾,又在一羣言官和噴子的極端情緒下?出現了一大批罵孫承宗和李邦華的人。

    於是,終於出現了涇渭分明的三派。

    連以前和孫承宗關係比較密切的韓爌?也逐漸對其冷落起來。

    其實?造成這種格局的,是人心,政治場的人心是敏感而脆弱的。

    但推手卻是皇帝無疑。

    不過,朝局向來是複雜的。

    被分化的何止孫承宗等人?曹於汴也是標準的東林黨?現在卻成了一個孤臣。

    而袁崇煥,原本是孫承宗的學生,現在儼然與孫承宗的關係有些冷淡。

    所以,這種局面,是周延儒、王永光這種“奸黨”比較願意看到的。

    東林黨內部撕逼、分化?他們站在旁邊看好戲,等兩敗俱傷了?周延儒、王永光這些人再站出來做和事佬,得到皇帝的好感?然後趁機將自己的人安插到重要崗位。

    而在周延儒看來,這一次一下子那麼多官員反對樞密院?要搞事情?就算皇帝再支持?也不可能置之不理。

    別看那宮門口跪的都是四品以下的,但其實背後都是各個部堂、侍郎官的想法,也是朝堂上的主流風向。

    而且這一次不僅僅是文官,武官們,例如勳貴們也來湊熱鬧了。

    就是要趁機徹底扼殺樞密院,讓局面回到一年前的正軌上。

    要不然以後發軍餉和軍糧,拿的錢大大的減少。

    所以啊,勳貴們早就在連夜準備奏疏了。

    他們就更牛逼,直接就噴盧象升是虛報戰功,有欺君之罪!

    古代又沒有天眼,更沒有電子設備做監控,戰場上的殺敵數統計和實際肯定是有出路的。

    勳貴們就是利用這一點,來雞蛋裏挑骨頭,趁機把事情再鬧嚴重一點。

    反正,大晚上的,幾十封彈劾的奏疏是已經準備好了的。

    當然,他們也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了,不能只提問題,還得提解決方案。

    他們提的解決方案就是,所有的武將,都還是得從五軍都督府裏挑選,不然就容易出現盧象升這種誇誇其談者。

    陛下,這種人實屬敗類啊!

    還是我們這些老勳貴對大明忠心啊!

    連英國公張維賢也在想着新軍趕緊玩完,別到時候新軍真的把京衛軍的位子給霸佔了。

    作爲左軍都督府的左都督,張維賢是老派京衛軍不容忽視的存在,他自然也樂得見到此事。

    大家都在家裏一邊喫着熱乎乎的酒,一邊等着好消息。

    消息也的確很快就傳來了。

    只是這消息並非所有人預想的那般,不僅不是,而且還完全相反。

    魏中雲幾乎霍然站起,盯着門口的小太監:“你說什麼!你再說一遍!”

    屋內是一片死靜,所有人都瞪大眼睛看着那個來通風報信的小太監。

    “陛下在大明門前杖斃四十三名官員,斬首兩名官員!”

    “其餘人呢?”

    “都已經離開了。”

    “這不可能!”魏中雲壓低聲音,這完全違背了他認爲的政治常識。

    一邊的韓爌筷子上還夾着一塊羊肉,但懸在空中,一動不動,似乎已經忘記了。

    周士樸、錢龍錫等人聽到這個消息,也驚得下巴差點掉下來了。

    而此時,正在家中大快朵頤的英國公張維賢聽到這個消息,差點跳了起來:“你說什麼!一口氣殺了四十五個……”

    不同,消息傳到王永光那裏,周延儒和王永光手裏的酒杯都墜落在地上,酒是灑了一地。

    消息正在雪夜裏傳開。

    已經是臘月二十八日,後天就是大年三十。

    這個消息着實震驚了所有人。

    崇禎三年,以四十五位官員的命閉幕。

    但確切的說,是爲崇禎四年,新政正式拉開序幕而祭旗。

    這一場雪夜逼宮案帶來得政治影響,纔剛剛開始,甚至是一場政治風暴的開始。

    年輕的皇帝回到了乾清宮內,沒有人知道此時此刻的皇帝在想什麼,他們也看不透。

    當天夜裏,大明門前的雪被清理乾淨,血跡也被清理乾淨,彷彿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但四十五位官員的空額,卻是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

    不僅如此,朝堂政局之爭,遼東引發的政治爭論,亦在此關鍵時刻爆發。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