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販夫全神錄 >第558章 孝宗大封賞
    南宋宰相洪适(kuo),生於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卒於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終年六十八歲。

    原名“造”,後更名“適”,字景伯,又字溫伯、景溫,號盤州,洪晧長子。因晚年居住老家饒州盤州,故又自號盤州老人,饒州鄱陽人。

    因其父之功而入仕途。紹興十二年二月,與弟洪遵同中博學宏詞科,洪遵第一狀元,洪适第二榜眼。

    累官至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官至右丞相。封太師、魏國公,食邑五千戶,實封二千六百戶,卒諡文惠。祀鄉賢。配石氏封蔡國夫人,又配沈氏封魏國夫人。

    周必大所撰《宋宰相贈太師魏國文惠公神道碑銘》:“公器業早成,與人誠實,無浮禮,文華天賦,濟以力學,步驟經史,新奇富贍,兄弟鼎立,自成一家。”

    洪适父子全都顯貴,他們的才學和言行,完全不是儒家朝秦暮楚、見風使舵、乘人之危的風格。那他們是什麼門派的弟子?

    從根子上看,洪家父子與岳家一樣,都是商門弟子。

    商門的尚平思想,從炎帝首立市廛以來,代代相傳,到南宋六千七百年不變,與漢武帝所需的崇尚尊卑的儒家思想,格格不入。商門不以儒家及任何諸子百家爲敵,而儒家死死盯住商家,以其爲大敵。

    說洪家父子是商門弟子,有什麼憑據嗎?

    如果沒憑據,本書自然不會着墨,肯定有憑有據。

    其曾祖洪士良,是北宋著名糧商,是洪家父子發達起來的開山鼻祖。

    洪士良,以字行,名研,生於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卒於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享年七十三歲。始居於樂平縣金山,此縣爲饒州下轄六縣一監之一。

    洪研十二歲之際,拜在丁唐山平德宮本撞道長門下。本撞,俗名範陵,字金撞,乃金相大帥、五金商神範丹後裔。

    丁唐山平德宮主祀平德大帝望霄,而範丹作爲朝歌三商神的二哥,與三弟水靈大帥、海產商神萇度,自然是配祀的兩大神。

    範陵作爲範職第三子範銳的十二世孫,從小崇敬老祖爺範丹。他家祖祖輩輩奉祀五金商神範丹、長江侯範職、壽春郡公範銘、門山侯範鎮。範丹自然是範陵的十五世祖。

    範銳一生從商,不曾涉及戰事,沒有博得功名。不但如此,爲了不給父兄惹麻煩,避開官商禁律,還曾一度改姓丁。這是其祖母丁氏的姓。

    丁銳從二十歲經商,重拾其祖父的錫錠販賣,並且躲進了饒州樂平縣定居,這裏是他老丈人家。直到六十八歲,唐僖宗乾符五年(778年),鹽商黃巢起義爆發,天下大亂,他這一支才改回範姓。

    範銳的十二世孫範陵,乃兮斤道長的大弟子。

    兮斤乃叧血道人鄭丁寡的大弟子孫子金,鄭丁寡作爲大宋的通商法繩天師,幽國公,雖然在大茂山平準宮看着平準大帝柴榮的香火,但對於丁唐山平德宮自然也十分有利。江淮一帶商家子弟,到平德宮拜師的絡繹不絕。

    洪研跟隨本撞學習經商及商門武學八年,按照血洗派道門的十六字派“元本販夫,何來沉浮;平德唯上,功於展足”,他的道號“販良”。二十歲成人之際出師,單獨販賣饒州特產“寸長大米”。

    平德宮八年學徒,每天跟師父本撞一道,卯時練武,辰正販賣,黃昏打賬,睡前讀書。商門實戰授徒對洪研可謂是脫胎換骨的改造。

    到他十八歲時,就長成了七尺八寸大漢,所使紫金刀重達九十四斤,文武全才,保貨販運自信滿滿。

    五十歲時,洪士良成爲樂平首屈一指的富商。在三十年賣米過程中,闖出個大號“米俠”。閒暇之餘,廣交豪傑,堪輿名士吳景鸞是他的好友之一,對他十分看好,來往頻繁。

    洪士良以師事之,到四十二歲,對於吳景鸞的堪輿術大爲敬服,拜之爲師,學了吳景鸞的“青鳥術”,對家裏的陽宅穴地逐一檢討。

    往來經商於歙、徽、婺、鄱、樂之間,被鄱陽城的繁榮所吸引,遂起意遷居鄱陽。發現鄱陽東十公里處的“滃潭”是塊寶地,“滃港舟數來往,愛其山水環匯,可卜宅兆”,就刻意結交當地的雷姓長老謀制。

    經過多年的謀劃和交涉,達到了買地建房、舉家遷居滃港村的目的。爾後隨家業的發展,再向鄱陽城裏搬遷,實現了他遷居鄱陽城裏的大願,享年七十三歲,立遺囑:“葬我必滃港倉下,子孫當青紫不絕”。

    結果應驗了:過了十六年,是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洪晧的伯父洪彥升,考中進士,官至太中大夫、秦國公。

    接着,洪晧與洪皎同中進士。晧生八子,其中適、遵、邁都位至公侯,長子洪适官至樞密使,次子洪遵官至同知樞密事,三子洪邁官至端明殿大學士。因爲這三人很有名氣,就被後世的人稱爲“三洪”。

    一門三宰相,而且是親兄弟三個,這可不是什麼巧合以及血統問題,就算皇帝的兄弟們,也從沒有出現三兄弟都當宰相的事例,三洪之事真可謂曠古絕今。洪士良孫輩官者七人、曾孫輩官者二十六人,仍方興未艾。

    看起來,洪士良師從吳景鸞所學青鳥術,好生厲害。

    吳景鸞當然厲害啦,此人乃仁宗慶曆年間的司天監正。吳景鸞之父吳克誠,師從華山陳摶老祖,即陳希夷。

    慶曆間朝廷詔選陰陽學者,郡學舉薦吳景鸞。吳景鸞入京,入對稱旨,授司天監正。

    然而沒多久,以上奏“牛頭山山陵議狀”奏言過直獲罪。

    他奏稱:“坤風側射,厄當國毋。離宮坎水直流,禍應至尊下殿。”

    天子不悅,把他下獄。後來因爲皇帝晏駕遇赦。

    1127年“靖康之變”發生,徽、欽二帝被金人擄去,果然證明吳景鸞沒錯。吳景鸞後棄仕途,修真於天門西岸白雲山洞。往來饒、信二州,數處同日皆有其跡。治平初端坐而逝。

    吳景鸞,字仲翔,饒州德興人,其父吳克誠。

    他們父子都是晚唐名將吳昂後裔。吳昂乃平涼郡公吳彝長子,吳昂以芙蓉縣尉起家,在晚唐累官至潭州刺史,官階爲忠武將軍,爵至德興侯。

    其封地德興縣在饒州,故而建府德興,子孫在此繁衍。吳克誠乃德興侯吳昂的七世孫,即仍孫。吳昂是吳克誠的太祖,是吳景鸞的遠祖。

    商天之上的中帥吳公鼎是吳昂的高祖,吳景鸞是吳公鼎的十二世孫。

    洪士良除了師從吳景鸞,早年的商門師父範陵,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後裔,範陵的玄孫范成大,比洪适小九歲。此時與洪适同朝爲官,現爲尚書吏部員外郎,也站在百官班位之內。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