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販夫全神錄 >第565章 鑿帝成長記
    七曜摩夷天華胥仙境,博望寶殿。

    鑿空大帝鄭丁寡坐於脂玉精雕常山之上,傳佈使主陶抗居左,香供大都督楊宗桓居右,八大帥及其隨護神分列兩班,都坐在脂玉圓墩之上。

    鑿空大帝說道:“朕被玉皇封爲此職,實在勉爲其難,名不副實。全賴八大元帥襄助,方可成就絲路大功,還望我等絲路九位神仙同心戮力,將絲路商貿做到萬世不朽,爲寰宇人民謀福。”

    不消說,這就是鑿空大帝極其簡短的就職宣言了,三大陸帥、三大海帥、兩大瓷帥齊聲高呼:“我等謹遵陛下號令,但凡絲路商事不守平德、不守信用、不守準度者,我等將按照商天法條,嚴懲不貸,死保商天平德。”

    鑿帝笑道:“商天平德唯上,雖有職事之分,但須通力合作。我等九位神仙不分彼此,凡事共同商議,共同處置,斷無差池。下面就有勞陶布使和楊都督了,將我等九位神仙的前世淵源說一下。”

    陶抗和楊宗桓一起轉身,衝鑿空大帝抱拳施禮。陶抗說道:“陛下前世是開拓絲綢之路的鼻祖、博望侯張騫。”

    八大元帥一聽,個個敬服不已。難怪玉皇將叧血道人加封爲鑿空大帝,其前世是博望侯張騫,轉世投胎後,又是大宋的幽國公、通商法繩天師,道教商神宗的血洗派創始人。

    鄭丁寡早在修成地仙之際,就聽過自己的前世乃是張騫。那是與衆神諸仙在一起,沒能多問。

    這時候再次聽講,還是喫驚非小,瞪大雙眼看着陶抗:“陶使主,寡人雖然已經知道是博望侯轉世,但有兩個問題,第一是寡人在今生怎麼就沒闖過西域呢?第二,博望侯到底是怎麼獲得了西域、西海各國的信任?”

    傳佈使主陶抗笑道:“陛下,容臣細說。”

    張騫,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人,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生於漢文帝六年(前174年),卒於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終年六十一歲。

    張騫乃漢三傑留侯張良之孫。有後世方城縣博望鎮張氏一族供奉的牌位及兩邊的對聯爲證:

    博留受封流芳遠,

    洛鞏遷居世澤長。

    橫批:家傳百忍,或者張公百忍。

    張騫的封地更有博望坡爲證,劉備、諸葛亮火燒博望坡就在這裏。

    上聯中,博留二字,博是博望侯張騫,留是留侯張良。爲什麼不讓張良的留字在前?

    博望鎮張氏一族是張騫的嫡系,而張騫是張良的別室子後裔。

    張良的祖父張開地,連任戰國時韓國三朝的宰相。張良之父張平,亦繼任韓國兩朝宰相。

    張良年輕時策劃反秦,替韓國報仇,與潁川城父老家才女水雲相恰,生子張黃,字漢林。爲什麼起這個名字?

    張良募請大力士刺殺秦始皇失敗之後,躲入葦叢逃掉,在沂水圯橋撞見黃石公,三次爲之撿履,被授予《太公兵法》。

    張良拿到兵法,帶着水雲到了漢中城固躲避。不久,水雲生子。張良爲了紀念黃石公,就給孩子起名張黃。

    張良在城固研習太公兵法,以經商來爭取家資。

    後來陳勝吳廣起義,張良將經商所得錢財拿出來,募集一百餘名好漢反秦。一路投奔景駒,路遇劉邦,感覺此人定能成就大業。於是改變主意,直接效力劉邦,從此共同創下了大漢江山。

    不久,劉邦、項梁會合,擁立楚懷王之孫熊心爲楚王。張良陳說韓王諸公子中的橫陽君韓成最賢,可立爲王,藉以多樹黨羽。項梁與張良在下邳有舊誼,當即應允。

    項梁以韓公子爲韓王,以張良爲司徒,即丞相。韓王成感謝張良,以妹妹韓淑子嫁給張良。韓淑子成爲諸侯盡知的張良之妻,生下兩子張不疑、張闢疆。劉邦建漢之後,得到蔭封的自然是韓淑子和張不疑。

    而在城固的水雲,帶着張黃,靠張良留下的少量錢財做點小生意,在城固生存下去。到張黃長大後,娶城固之女胡淺爲妻。

    胡淺於文帝六年二月初二生下張騫。此時,張良已經去世十五年。張黃、胡淺夫婦帶領全家,靠母親水雲積攢的一點錢,繼續做生意。張騫長大後,也娶城固當地民女行遠爲妻,連生兩女兩子。

    張騫出生這年,張黃在經商過程中得知,匈奴向西擴張,迫使其西鄰牧主開始了遷徙運動:月氏人遷到了烏滸河——藥殺水流域,塞人遷到了印度。

    張騫十六歲就跟隨父母經商,長成八尺大漢,力大而機敏,司馬遷贊曰:爲人強力,寬大信人。

    十八歲成婚之後,生兒育女,更是幹勁十足。歷經五年拼搏,賺取不少錢財,置辦了自己的商船,往來販賣城固特產蜜桔、元胡、生薑、附子、仙豪、天麻、柑桔等。

    在他二十八歲之際,船行左谷水,忽起風暴,將他的商船打翻。一船貨物、銀錢,連船都無影無蹤,商業徹底破產。幸好張騫水性好,活了下來。

    張騫回家,面對一家老小,以淚洗面。父母妻子安慰他,只要活着,就有一切。

    此時,是漢景帝中元四年(前146年),景帝爲了備戰匈奴,開始大規模牧養官馬。在原秦之邊郡牧馬苑的基礎上,益造苑馬以廣用。設牧苑三十六所,分佈西邊北邊,以郎爲苑監,官奴婢三萬人,分養馬三十萬頭。

    同時在京師建大廄、未央、承華、騊駼、騎馬、路軨等六廄,每廄養馬多至萬匹。至此,西漢的養馬業初具規模。爲了防止好馬外流,保證官馬的數量和質量,景帝嚴令,馬高五尺九寸以上,齒未平,不得出苑。

    大規模養馬,當然需要專業的馬倌。張騫的鄰居有好幾戶匈奴族的,善於養馬,聞聽朝廷的徵召令,紛紛響應,並相約張騫一起去養馬。

    張騫正在鬱悶,不知如何起家,當即奮勇前往。養馬屬於太僕寺,最高長官爲太僕卿。管馬政的太僕卿,管宮殿掖門戶的郎中令,管宮門衛屯兵的衛尉,併爲九卿,都歸太尉統領,屬於軍政。

    此時,太尉不常設,多由皇帝、丞相決斷軍政。

    時間到了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正月景帝逝世。甲子(前141年3月9日),太子劉徹即皇帝位,乃赫赫有名的漢武帝。

    此時太皇太后竇太后仍然左右朝政,他是文帝的皇后,景帝之母。漢武帝喜好儒學,愛儒生。竇太后仍舊沿用黃老學說,對儒學極其反感,因而,十六歲的劉徹還不能親政。

    雖然不能親政,但漢武帝着手製定他自己的治國方略,通過深入研究大漢的內政外交、軍事民政、農工商業及稅賦情形,特別對於北邊的匈奴,給予高度關注。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