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販夫全神錄 >第261章 結義販吾爾
    兩下對於龍氏移牧的處置,白亭海與崑崙山情形基本相同。

    畢竟尤統經商二十五六年,比黃昭辦的更加順溜,也沒有花費巨資購買牛馬。現在合兵一處,是一千三百二十人,尤統決計直取甘州城,清理黨氏一族。黃昭表示贊同。

    因黃昭是武連子,爵位較之尤統的武寧男要高。隴右各州陷入吐蕃以來,兩三代人不見大唐正官統領,現在就服這個,這些人馬就以黃昭爲統領。

    黃昭當即傳令,派龍預帶二十騎、兩名喇嘛及黨強的人頭及朗傑頓珠對黨強的敕旨,回馬直奔洞庭山,一來向張雄報知白亭海及崑崙山移牧情況,二是協助張雄破肅州。

    這邊剩下一千三百人和三名喇嘛,飯後殺奔甘州。計劃於路做好兩件事,給崑崙山龍氏族長龍穎留下三旅三百騎,護衛移牧。再尋到菊潭子黃羿、宋潛、黃俠等,以菊潭子爲主帥,聯兵三千,一起攻打甘州。

    這樣對甘州攻打,他守城的刺史朗傑頓珠就無暇派兵西援肅州。而肅州的德吉央宗既沒了白亭海及崑崙山牧場,也沒了甘州後援,必然泄氣,快速攻取也就順理成章。

    除非張雄不會用兵,但這個不是問題,畢竟武寧縣君安芝就在肅州前線。

    那邊攻破甘州,以三名喇嘛和恰巴臘仁的人頭及朗傑頓珠私封的大澤侯,證他甘國王及黨氏無恥,誅殺頓珠及黨氏之族。頓珠及黨氏願降者,必須改姓爲李、張、黃、尤,否則就地誅戮。爲何改姓這四個姓?

    李乃是大唐的國姓,張乃收復失地的義軍首領張議潮的姓,黃乃黃家將的姓,尤乃尤家將的姓。

    各方面都考慮好,決計飯後出發。黃昭、尤統喫完飯,忽然覺得眼皮子發粘,一起倒地睡去。天啊,兩位主帥一起睡去,到底什麼情況?

    自然是水果販神尤貫、花蜜販神張涯託夢,講了收取恰巴臘仁的赤色魔光情形,叫他們儘管隨張雄收復大唐失地。

    尤統從夢中醒來,頓時淚雨橫飛,望天磕頭:“爹,您老人家既然是販神界南部販都廣州大總管,要多看看潮陽老家。二姐在那年淮西之亂平定後,舉家逃到了潮陽老家,他們常年販賣老家特產烏酥楊梅、姜薯、鱟餜。”

    黃昭也醒了,看姑父這麼說,也望天磕頭,哭道:“張爺爺,您老人家既然是販神部西部販都成都大總管,近幾年要緊密關注隴右戰況啊。這裏的販界投錢出力,收復失地之戰慘烈非常,還要一如既往提點。”

    兩人擦乾眼淚,站起身形,黃昭一聲令下,先派出探馬,遠遠哨探爺爺黃羿及甘州城消息。繼而整隊開拔,殺奔甘州。

    半路撞見龍穎以崑崙山洪水金帳爲領首,三十六帳牛馬牧民一起跟定,共計十七萬多頭牲畜,浩浩蕩蕩而來,整體移牧肅州。

    龍穎見到龍遨,兩下親熱不已。龍遨將伯父龍穎拉到武連子跟前,他見黃昭這樣的大唐封爵大將,果然威儀非常,當即率領三十六帳集體跪下,口誦:“我等移牧瓜州大澤,還望武連子庇佑。”

    武連子黃昭滾鞍下馬,厲聲高叫:“蕃國害我,祖輩顛簸。收復失地,熄滅怒火。武連子如不能叫諸豪傑隨心移牧,羞於大唐爲將。今番尚書討肅州,耀漢討甘州,湯陰子討鄯州,冬凌公討涼州,叫爾等盡情移牧,可否?”

    湯陰子乃花蜜販神張涯,冬凌公乃臘八販神子敬父、冬凌販神子祝壽父子,其實都是大唐及武周冊封的販神。這樣浩大的氣勢,順口而出,除非商家知曉,凡夫俗子哪裏知道真假?

    龍穎等三十六帳牛馬領主無不大放悲聲,以龍穎爲首,齊聲頌曰:“武連子復我故土,宛如生父。大唐子民,永不忘祖。謹祝征剿遂心,暢通無阻。”

    黃昭也被衆豪傑這樣的頌祝之聲大爲感動,禁不住熱淚盈眶,大聲誓曰:“武連子既稱耀漢,必與民便。征剿甘州,朗傑爲啖。隴右作帳,安西爲甸。”

    衆人震天高呼:“隴右作帳,安西爲甸!隴右作帳,安西爲甸!”

    黃昭見衆人依依不捨,下令埋鍋造飯,大排宴筵,拿出軍中所備十壇戎州春酒,那可是二百斤啊,叫來所有團校尉、旅帥與龍穎等三十六帳豪傑開懷暢飲。

    飲宴之間,衆豪傑無話不談,特別是武連子、武寧男等兵將一千五六百人爲了龍氏移牧,差一點被沙暴魔法徹底吞噬,歸天三百人,龍穎等人無不感激涕零。經龍穎提議,以水果販神尤貫、花蜜販神張涯爲主神,結義爲販門二老五十傑。

    其中龍穎與尤統,分別五十六歲、五十四歲,輩分高出一輩,稱之爲販門二老。黃昭、多吉索朗、龍遨、黃傅及三十六帳豪傑爲同輩,加之一千三百兵的團校尉七人,旅帥十三人,共五十人,稱之爲販門洪水金帳二老五十傑。

    簡稱洪帳五十二傑,也稱之爲肅州販門五十二傑,肅販五十二傑,販傑五十二。更有簡稱洪水五二、金帳五二、販門五二、肅州五二,叫轉音,稱之爲洪水烏爾,金帳烏爾,販門烏爾,肅州烏爾,洪烏爾,金烏耳,範烏爾,蘇烏爾等等,都是指的武連子收服甘州途中這次大結義的五十二人。

    也許是天作弄,許多年後,隴右數百年沒能回到中原朝廷的懷抱,其中稱帝、割據、稱公侯者數百人,都是五十二傑的門人弟子。等於說還是販門弟子死守着華夏國土。

    五十二傑中,除了多吉索朗爲吐蕃人,有十數位是其他胡人子弟,名字千奇百怪。至於後世外族想在隴右稱雄的,更要先入五十二傑的門下才有機會,其中包括一個影響深遠的王朝西夏,也是靠五十二傑撐起來的。

    很多人說西夏文明程度很高,影響力巨大,卻在歷史中突然湮滅,到底怎麼回事?

    說白了,西夏王朝就是五十二傑子孫及門人弟子在這裏面的歷史演繹,李夏王朝滅亡了,其子孫、文化自然而然落入底層五十二傑的鄉村山寨,還做販門之事。

    西夏王朝本就是控制隴右至外邦絲綢之路的販門立國,滅亡了,不稱國了,販賣活動該怎麼幹,還是祖傳的活計,國與不國沒多大差異。所以李夏王朝後裔也懶得追究這個歷史淵源,導致現今的史學界一團迷茫。

    五十二傑結義之後,武連子傳令拔寨出征,留下三旅三百騎,有年長旅帥統領,護衛龍穎移牧。安全到達瓜州大澤,即找張雄歸建。剩下一千人馬,浩浩蕩蕩殺奔張掖城。

    順大道進入甘州境內,過去建康軍故址約一百里,到了蓼泉守捉故址南側。再往東走,兩邊高山峻嶺,絲綢之路在這兩山之間穿行將近二百四十里之遙,才能到甘州治所酒泉縣。

    這一帶地形複雜,山峯密佈,草木茂盛,其中有一段路喚作鷹巡谷,最爲險要。鷹巡谷長約十里,最窄處只有五丈寬,最寬處也不超一百步。那誰說了,非要走這裏幹啥,繞道不行嗎?

    往南繞,不遠處就繞進了茫茫戈壁灘,連一口水都找不到。往北繞,又需要翻越很多山峯才能到更爲寬闊廣袤的戈壁灘,幾乎是死路一條。

    所以,河西走廊,什麼叫走廊?就是這麼個地形,你不想按照走廊路線去走,不是不行,關鍵是誰去自取滅亡呢?

    黃昭、尤統常年販運油料,這段路每年一趟甚至走兩趟,熟悉得很。北面深山裏,隱藏着兩三股盜匪,一股大的二十多人,兩股小的,分別九人,五人。他們這種小打小鬧惹不起油料十三將,往往不會露頭,不用擔心。

    現在往討甘州,經過這段險境,將要遇到的情形只有兩種可能,要麼是黃羿帶兵守在這裏,擋死甘州馳援肅州的去路,要麼是甘州朗傑頓珠派人守住兩頭路口,防備沙州兵突然來襲。

    黃昭帶兵距離鷹巡谷五里,恰好該用午飯,找了一處靠近南部戈壁的開闊地,將一千兵先停下來造飯。派兩火精騎前往哨探,看到底是爺爺黃羿還是朗傑的兵?

    二十名哨探飛馬去了兩刻鐘,返回來兩個人稟報黃昭,十里鷹巡谷空無一人。另外十八人分爲兩組,登上了鷹巡谷南北兩邊連綿起伏的山峯,少時就會回來再報詳情。

    那就再等吧,衆人只管用戰飯。黃昭傳令,人不解帶馬不卸鞍,嚴陣以待。想休息一會兒的,就着路邊草叢、石頭和衣而臥,隨時出動。

    等了好久,北山下來九人,談笑風生,向黃昭報喜:“菊潭子老將軍伏兵在北山之內一處極美的桃花源,山村水郭,古木參天,牛羊遍地。叫只管過去,他們將在前面谷口等候。”

    黃昭聽到爺爺消息,尤統知曉老丈人在裏面,十分高興。衆將紛紛起身,準備繼續行軍。黃昭看看姑父,兩人不約而同說:“再等等南山哨探。”

    南山也該回來九人,等了半天,卻只來了一個人,還被削掉一隻耳朵,血流滿面。

    這個兵對黃昭報憂:“南山埋伏着甘州兵三千人,爲首大將叫做次仁平措,在一處險峻山上築寨爲關,山叫鷹鳴山,關叫鷹鳴關。從關門出來,有一小段極其隱蔽的蜿蜒小路,大隊人馬可以突然出現在鷹巡谷。”

    黃昭、尤統及衆將無不大喫一驚。但是,北山、南山同時存在敵我雙方伏兵,這就奇了怪了。我擦,難道黃羿不知道南山有甘州伏兵?反過來說,難道南山的甘州兵不知道北山埋伏着黃羿?

    這到底該怎麼通過鷹巡谷呢?卻是個難題。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