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販夫全神錄 >第349章 拜相夫餘國
    想知道目夷爲什麼成了糧神,要先看他的糧食生意做得怎麼樣?

    目夷輔佐宋襄公的苦心孤詣,就連攻打宋國的楚成王都扼腕嘆息,爲之鳴不平。其他諸侯國國君更是對目夷尊敬有加。目夷的販糧商隊所到之處,受到各國國君的禮遇,給予最好的價格成交。

    十二年之後,周王室洛陽附近爆發旱災,王室鬧饑荒,特別是那年冬季,簡直沒法撐下去。目夷聞聽,當即送去各種糧食達三十萬斛之多,受到周襄王的親自接見,褒獎其救國救難的善舉。

    周襄王除了賜宴,將其封爲司倉,專門籌措周王室糧食,解決喫糧問題。之後,目夷長期奔波於北方各大糧倉之國,使得燕、鮮虞、肥鼓、邢、衛、曹等北方諸國,及周王室附近的宋、陳、蔡,與周王室的糧食交易保持暢通。

    目夷在周王室職掌司倉之職十五年病逝,被周襄王封爲糧神。

    目夷的故事到了這裏,漆雕卉朗聲說道:“司倉、糧神目夷歸天之後,這一千五百年間都陪伴在顯定極風天周襄王一側,聽說販神立界,情願歸於販神一界,於是轉世投胎,成爲坎道帝君、皮膠販神齊眉伯。”

    他這前世神蹟,衆神聽得津津有味,原來春秋時代的宋襄公是這麼回事,目夷與周襄王還有這麼多淵源故事。這其中包含的信息量大到驚人啊。

    衆神對齊眉伯的前世感嘆一回,漆雕卉說道:“坎道帝君的前世,對於北國販事瞭如指掌,轉世爲皮膠販神,家資累萬,也是走的北國各州,故而元販大帝冊授其爲坎道帝君,協管北部販事,主巡冬季,統攝冬至、小寒、大寒之間。”

    齊眉伯禁不住抽泣起來,嘆道:“齊眉伯能夠歸位正神,多謝元販大帝點化,多謝南冥師尊教誨,本帝君必將敬神敬事,爲販夫謀利,爲平德盡力。”

    大家稍微一停,牙皁神將起身一揖,問道:“都虞候,末將之主神艮道帝君前世是誰?”

    漆雕卉略微品茗,振聲而談:“艮道帝君、皁針販神、建昌侯向衝者,前世乃夫餘國相濊沃丙。”

    向衝的前世職務、姓名,衆神聞所未聞,頓時陷入莫名其妙的沉默。這個南詔權臣之婿,南詔頂級富商,他自己也覺到暈暈乎乎,不知究竟。

    夫餘國,乃紂王遠征東夷十五萬大軍的逃兵、掉隊者,經過八百年周朝的繁衍而成爲巨族。因他們既是商王遠征東夷的兵,就天然不受周朝待見。

    而且又是逃兵,很不討人喜歡,更加不敢吱聲。所以,都自稱亡人。亡,就是逃的意思。

    在周朝建立之初,周公姬旦平定武庚叛亂和三監之亂時,大肆殺戮殷商遺民,成千上萬的殷民從齊國渡海,或者從燕、薊逃亡。

    許多人都逃亡到了東北地區,這些亡人與先前的逃兵裔融爲一體,成爲一個巨大的亡人族,也就是商裔族。經過數百年繁衍,其勢力更是大得驚人。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居於青州的濊國,是神農帝最初派到齊魯之間墾作農業的九黎之一,因居於濊水而立國。

    濊國曆經炎朝、黃朝、陽朝、辛朝、唐朝、虞朝、夏朝、商朝八大古朝,四千八百年曆史傳承,看到姬旦窮兇極惡,滅絕前朝古國,慌忙舉國遷移。

    除了一支迷惑姬旦的軍隊化妝爲平民遷往河西,濊王帶領宗族人民全部遷移到了東北。

    因爲是濊國王舉國遷移,其統治基礎牢固,政治制度完備,在五十年之間,迅速集結了東征軍逃兵一族和殷遺民逃難族,這些亡人族全部集合在濊國之內。

    濊國統治範圍迅速擴大,在統一東北過程中,遭遇了強敵,那就是貘國。這是一個巨族,唐虞之間,舜帝大戰末代唐帝,逃難的唐朝遺民族。經過多次戰爭,貘國失敗,兩下講和,融爲一體,改爲濊貘國。

    濊貘國是濊國王爲了籠絡人心而自稱的,史家只承認濊貘族、或穢貊族、穢貊族。

    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就曾經派水軍渡海打擊濊貘,足見他絕不是一個散亂的族,必然是一個國。否則,不值得齊桓公動用國家力量去征討他。

    曹魏滅公孫淵後,發現夫餘國庫有玉璧、圭、瓚等唐、虞、夏、商等幾個上古朝代的古物,夫餘王的印信是“濊王之印”,居然是漢文帝所賜。

    既然漢文帝賜印,表明是稱臣納貢的藩屬國。說明周初整體遷移的濊國,到漢代一直與中原王朝保持緊密的宗藩關係。

    那麼夫餘國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其實還是濊王國,歷史上從來沒有夫餘國,這個濊國一直存在。只是中原王朝換了朝代、換了皇帝,其官方語言和通譯人員都是新任皇帝祖籍地的發音,見到濊國使臣的朝拜,將濊王通譯爲夫餘。這沒啥奇怪的。

    濊王國只能遵從宗主國的說法和冊封帽子,從此就成了夫餘國,其實用印還是濊王國印。按中原王朝錯訛爲夫餘國算的話,至少是在曹操發現印信之前,而新莽開始稱之爲夫餘,可以大致判斷夫餘國在西漢中晚期被改稱。

    到了被高句麗所滅,史稱夫餘國存在七百年,而實際上從周滅商算起,夫餘國及濊王國存在一千七百年之久。

    濊王國及夫餘國只不過是紂王遠征東夷的十五萬大軍遺落的部分,主體力量遠征到了哪裏?就是美洲麼,史學家可以考證。當時中國所說東夷,絕非後世史家認爲的狹隘概念,將東夷指向山東半島。

    如果東夷指的是山東半島,周武王孟津觀兵,彙集八百諸侯,殷紂王完全可以詔令東夷遠征軍殺回馬槍,與朝歌大軍南北夾擊。周武王也就壓根不敢襲擊朝歌。因此,殷紂王所指東夷,絕非山東半島。

    至於後代史學家以爲,殷紂王是形成當今華夏版圖第一人,也是對古史研究不深,孤陋寡聞的結果。自從第一個稱帝的神農,華夏的版圖就形成了現在的雛形。

    那時候的行政區劃制度是:嶽、州、伯、方(氏)、子。天下分四嶽、十三州或者九州,州下伯。從伯以下皆稱爲國,各都築城。方(氏)聽命於伯,子聽命於方。到了周朝,將這一套行政區劃制度進行了大改造。

    所以,後代史學家以爲,遠古朝代管不了多大。是壓根不懂邏輯關係。

    比如,當時中國所說的崑崙山,也被後世史家狹隘地認爲不是現在的崑崙山。也是基於當時疆域狹小的錯誤觀念導致的。

    當時中國所說的赤縣神州四至範圍全部通海,也被後世史家認爲那些海只不過是一些湖泊。炎朝的蚩尤都“食鐵石”,也被後世的史家認爲是傳說。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