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謀明 >第二十二章 土城
    衆旗軍紛紛散去,邊行邊揉胳膊,一邊走一邊說笑着。

    整個百戶村落都是活了起來,這個村莊最少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大河衛與淮安衛都是在太祖初建衛所時就設立了,並且逐漸編足軍戶,充實江北的防禦。

    到了此時,整個百戶官廂之下雖然還只有一百二十旗軍,但餘丁最少三百,加上婦孺老人,一個百戶村落六七百人,甚至千人以上的都屬正常。

    到了辰時,一早下地鋤草松地的人羣也慢慢走了回來,訓練完的旗軍很受衆人矚目,不少青年拉着旗軍們攀談說笑,言語中不乏好奇,待知道每個訓練的旗軍都能領四升糧時,不少人都是心動了。

    雖然要多喫兩個時辰的苦,但四升糧也足夠彌補這些辛苦了。

    窮苦軍戶哪有害怕喫苦的道理?

    在農閒時,他們如果不奉命出運軍的長差,留在家裏的便是扛着扁擔出門了,雲梯關有五個備倭的小城,但多半是半廢棄的狀態,城中無多少人居住。只有千戶所城佔地三裏餘,有千戶官廳和數千人居住在城中,等若是一個比較繁榮的大鎮,也有一些商行店鋪,各百戶的丁壯有一些到千戶所城去扛活掙錢,辛苦一天也未必掙得着四升糧。

    出遠門到灌南,海州,沭陽,或是淮安府城,又或是到鹽城,安東,寶應,到這些地方的城市或是繁榮的大鎮去扛活,掙的是多一些,但背井離鄉居無定所,又豈是容易的事情?

    在家裏操練,雖然辛苦一些,累的滿身大汗,但每天四升糧到手,累一些也是值得了。

    況且還省了兩頓飯,又有保護妻兒老小的大義名份,這一下,不少人都是心動了。

    閔元啓沒有太在意,有些事強迫而行效果未必會好,但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效果反而是更好。

    就如戚繼光說的,挑兵首要是膽壯樸厚之人,然後是體貌豐偉力大,腦子也要靈活,太蠢笨的也不行。最後的條件纔是有高膽的武藝,因爲一個人首先得膽壯纔夠格當兵,然後纔是身大力強,最後纔是會武藝,武藝可以在軍中操練,身體的先天條件就難彌補,一個身高五尺的,再練也成不了多強的強兵。最首要的條件則是膽魄和性格,浮華膽怯之輩,就算高壯和有一身武藝,這樣的兵也絕不會是好兵。

    這一次練兵,閔元啓在開始時絕不會強迫,只會用自願的形式,等鹽池修好,收入增加,可以在別的百戶也吸納膽壯之人來訓練,待練出一定基礎的部下之後,再根據現實的情形,考慮要不要擴大練兵的範圍。

    老實說,雖然閔元啓感覺事情已經上了軌道,但未來會發生什麼,局面會有什麼樣的變化他現在也弄不清楚,現在閔元啓最想做的就是有一支靠的住的精銳武裝,面對大規模的流寇或亂兵也有一定的自保之力。

    有了一支精銳的護衛武裝,再積累財富,這樣纔是正確的順序。若先積累財富而無武力護衛,怕就是替他人做嫁衣了。

    更遠的東西,閔元啓還沒有想過,在目前來說,超過了他的能力範圍。

    辰時二刻,閔元金和閔元忠二人趕了過來,兩人牽着三頭毛驢,說笑着走過來。

    閔元啓頗想捂臉感嘆,但也只有皺眉將自己那頭驢牽過來。

    整個百戶只有兩頭牛,其中還有一頭牛過了十歲,耕地都沒甚力氣了。牛是老了,卻也不能私賣宰殺,衛所比民間管的嚴,老牛要傷病而亡,稟報上去,由武官派人來剝皮分肉,私殺的,還是按大明律來處置。

    按大明律,故意殺死他人牛馬的,杖七十,徒一年半。私宰自己牛馬的,杖一百。牛馬死亡不報官府私自開剝的,笞四十。

    民戶之中,私殺的情形不少了,但衛所騾馬驢牛原本就少,是以管制還是較嚴。

    整個第三百戶,牛兩頭,騾馬均是沒有,雞鴨倒是不少,但閔元啓又不能騎,所以能騎乘的便是隻有眼前這三頭毛驢了。

    好在閔元啓騎的這頭個頭較爲高大,估計和一般的矮小些的馬也差不多,最少閔元啓這個頭騎上去,兩腳還不至於劃到地面,且還備了馬鞍,算是閔元金和閔元忠有心了。

    閔元金和閔元忠二人騎的便是不行了,沒有鞍,兩腳差不多能觸地了,兩頭孽畜還不服氣,昂昂叫喚着。

    閔元啓苦笑着一揮手,說道:“趕緊走吧,十來裏地呢。”

    三人壯漢騎着毛驢確實尷尬,一路上不少軍戶站在路邊叉手行禮,臉上神情也有些怪異。

    若不是閔元啓在,光是閔元金和閔元忠兩人,怕是會有不少人說笑取樂了。

    閔元啓這也是迫不得已,他要去的是千戶所城,距離百戶十六裏地多些,雖然走路也累不着人,但距離這麼遠走路去,太耽擱時間了。

    從村落出來往西北方向,千戶所城就在淮河邊不遠,從西到東,一路到出海口這邊,南岸錯落有致的坐落着五座土城,時日侵凌,很多土城的外牆都是坑坑窪窪凹凸不平了。出村之後,往西北有一條可容雞公車對行,或是容一輛小型兩輪大車行走的道路。

    雲梯關這裏沒有設州縣,方圓百里內只有衛所和集鎮村落,再往南二百餘里更是大面積的空白區域,如果在後世看歷史地圖就會發現,整個江北也就是後世江蘇省一半的地盤,只有淮安和揚州兩個府,當時的徐州還只是直隸州,宿遷是淮安下一縣,海州也就是連雲港也只是直隸州。而後世的鹽城地區有好多個縣市設立,後世一萬七千多平方公里的龐大區域,現在的核心區除了衛所外只有鹽城一個縣,也屬淮安府下管轄。

    很顯然,此時的鹽城和周邊區域不可能是無人區,閔元啓估計這一片區域最少生活着百萬以上的人口,沒有政府機構,只能說明是大明朝廷懶政,或是人口雖多,居住相對分散,而且沿海大量的地方是灘塗和鹽鹼地,在沿海地方居住的人口密度不高,朝廷又懶得多事,這才造成了眼下的這種局面。

    以雲梯關這邊來說,人口最少也有十幾二十萬人,大河衛雖然只有一個千戶所在這裏,旗軍一千餘人,餘丁最少三四千人,加上家屬婦孺人口在一萬多人到兩萬人左右。

    加上大量的民戶村落和集鎮,十幾萬人的人口肯定是有的。

    這麼多人是分屬四周的多個縣管理,來往相當不易,好在這個時代人們都信奉少和官府打交道,官府也視不擾民爲善政,離縣城遠並非壞事,就算那些拿了牌票的衙役和幫閒,騷擾勒索也嫌地方太遠而不來,這就再好不過了。

    從百戶村口出來,各有幾條叉道,往千戶所城的,也有往其它百戶的小道,閔元啓等人走到一半路程時,行人漸漸多起來,有不少人也是往着所城趕路。

    大半的都是普通的旗軍,髒兮兮的胖襖或是普通的破舊襖服,有單身行走扛着條扁擔的,這是往所城去找活計的,四周的百戶窮人多,所城也不大,想成功在所城找到活計的希望也不大。

    也有推着雞公車,上面放着行李,或是左右兩側坐着老婆孩子的,多半是去走親訪友。

    還有是推着糧包的夫子,也有一些放滿了貨物,沿着道路到村落叫賣的貨郎。

    快到午時的時候,太陽高懸,天氣逐漸暖和起來,四處是農田,稀疏的密林,還有各有目標的過客,沒有什麼燥音,人們見到騎驢的武官經過時會避讓開,或是主動叉手行禮……畢竟十之七八的路人也是各百戶的軍戶,遇着武官的時候,該有的禮數還是要有。

    臨近千戶所城的時候,人羣變得密集起來,村落也更多了。這些村落並非是守禦所下的百戶,而是滋生的餘丁聚集成村,加上外來的民戶依城而居形成。

    形成的原因也很簡單,嘉靖到萬曆年間倭寇橫行,雲梯關這裏也有倭寇從海口入侵,很多民戶跑到千戶所城這裏,也是在尋求庇護,倭亂平定之後,這形成的村落也保留了下來。

    所城只有南北兩門,城外有一些店鋪,多半是酒店和飯鋪茶棚之類,供遠來的客人打尖歇腳,也有一些腳伕行,替外來客商搬運貨物到碼頭。也有騾馬店,提供騾馬毛驢和騾夫,這些店在大明各處均有,只是雲梯關這裏的規模並不大。

    五座城象一串散落的珠子,在淮河南岸次第鋪開,在臨近所城的時候,閔元啓就近觀看了一座土城。

    高三丈多,夯土城牆上長滿了荒草,現在全部枯黃了,看起來更添幾分蕭瑟之感。

    這些備倭用的小城方圓不到一里,主要的功用就是駐守兵馬防禦倭寇,沿着淮河岸邊擺開,隔幾裏就是一個,庇護了身後的諸多集鎮村落。

    這和北方的軍臺和火路墩類似,和遼東的諸多堡城相差不多。

    現在已經沒有兵馬駐守了,只有歷史留下的痕跡。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