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謀明 >第二十六章 變化
    “按戚帥兵書所言,槍法不要練花槍,要習真正對敵本事,不要學習花槍招式,徒支虛架,只徒人前好看,臨戰卻無絲毫用處。”

    二十餘人持槍肅立,按閔元啓要求只站成兩排。

    紀效新書中陣法也很多,鴛鴦陣,小三材陣,大三才陣。明軍陣列也多,方陣,圓陣,方圓陣,魚鱗陣,還有更繁雜的明尚書石茂華的六陣八卦圖陣。

    類似八卦圖陣的多半是紙上談兵,一個龐大的幾千上萬人的軍陣,外圍兩條長線俱爲長槍,內裏大大小小几十個方陣,有正有斜,保護中軍的十幾個小型方陣,這些方陣再聚合爲一個大型的八卦圓陣……待這般陣法擺好,怕是敵人已經殺進殺出好幾回了。

    戰場上千變萬化,擺開排陣絕對是大學問。

    地利,時間,風向,雙方軍隊數量,士氣,訓練程度的高低。

    精銳之師和名將能在最短時間內根據地形擺開陣列,冷兵器交戰,陣列嚴整爲第一,一支軍隊如果在混戰中始終陣列不亂,則必能獲得最終的勝利。

    閔元啓這段時間一直在研究陣法,但眼下的人太少,他打算先練槍術,再練刀牌。

    至於弓手,雖然弓箭極多,還是隻能放棄了。

    國初時一個百戶弓手最少四十,帳面上是如此,其實是遠遠不止。

    戰亂之時,人爲了保命俱要練習武藝,就象現在這樣的末世時,難道閔元啓憑着百戶官職和一番話就能令人敬服,此前不願操練習武,現在憑一番話就願意了?

    亂世之時,自有亂世的應對之法,如果有人挑頭,或是結寨自保,或是組成團練,又或是如閔元啓這樣,練兵團存,而衆人也都願依從。

    若換了二十年前,天下尚屬太平之時,閔元啓要達到現在的效果,花費十倍以上的力氣也是未必能成功。

    大明國初到中期之時,合格的弓手極多,不僅有過半的弓手編制,按照習慣,長槍兵也是要兼爲弓手。

    臨陣之時,當敵未及槍陣時,挾帶弓矢的長槍兵與弓手一併射箭,力圖在接戰之前,先儘可能的多殺傷敵人。

    “軍士各執一器如槍刀之類,然必兼以弓矢焉。”

    明初至中,山東長槍兵就以善用弓矢聞名,曾銑在復套的奏議中就明確提出要帶兩千山東長槍兵與火器兵一同使用,長槍手既能立陣防禦,保護弓手和銃手,又能使用弓矢,加大遠程打擊的力度,優秀的長槍兵甚爲難得,也是軍種中的利器。

    至戚繼光時,優秀的弓手就極爲少見,能用長槍又能用弓矢的便是更加難得了。

    所幸歷史演化至此,新的強勢兵種又出現了。

    得益於葡萄牙沉船送來的利器,大明工部和戚繼光本人都仿造出了更先進的火器。當時大明自己用的還是以火門槍爲主,打放時震耳欲聾,需挾至肋下使用,鳥銃則是更爲先進的火繩槍,打放相對火門槍要容易的多,精度高,威力大,戚繼光在紀效新書裏詳細的記錄了鳥銃的打造辦法,在工藝上並不複雜,只需要在選取材料和打造過程中都秉承認真的工匠精神就可以了。

    有了大量的鳥銃,明軍在對倭寇的戰事中無往不利,刀牌手掩護長兵器,長槍手掩護火器手,大陣再於兩翼佈置騎兵,戚家軍在對倭寇後期的戰事中,往往以極小的損失獲得大勝,主要便是得益於兵種間的配置合理,又有了鳥銃這樣的利器。

    戚繼光移鎮北方時,把鳥銃和佛郎機炮還有戰車配套,加上修築的長城敵臺,構築了完美的防線,在他鎮守薊鎮期間蒙古人絲毫沒有機會,只能涌入遼東,倒是成就了李成梁的功業,戚繼光終身未得封爵,李成梁憑着斬獲的蒙古人首級獲得了寧遠伯的爵位,成了嘉靖過後幾十年前惟一得到封爵的武將,並且李家憑着幾千家丁和人脈獲得了事實上統治遼東的權力,這都是戚繼光沒有辦法比擬的。

    閔元啓當然更佩服戚繼光,看的越多,對這位大明名將就更增添幾分佩服。

    “身形要穩,出槍要準,列陣要齊,勁力要猛,氣勢要狠!”閔元啓站在槍陣一側,自己先帶頭出槍。

    十餘年的苦功不是白費的,明軍現在只要稍微用點心操練的槍兵,大抵是用的梨花槍法,也就是楊家槍法。

    戚繼光又屏棄了一些花槍招式,不管是封,擋,掄,砸,或是刺,多半都以實戰套路招式爲主。

    比如敵從左紮腳,我帶槍往右閃,同時出槍封住敵槍來勢,再順勢以槍扎敵胸膛。

    天啓年間槍術名家程衝鬥在長槍法選中指出的槍術七法,便是大封大劈,喫槍,還槍,鳳點頭,左右閃賺,花槍等七法。

    紀效新書裏的槍法,還有程氏的長槍法選,這類藏書閔元啓均有。

    以他的理解,程氏畢竟是武術名家,個人槍術的因素佔的多些,雖然在此時更爲流行,練槍兵還是當以紀效新書之法爲主。

    不要花槍,不要太多套路,練膽,練力,練陣列,練出格速度,大封大劈是對的,槍兵對陣,齊力並肩,以戚繼光的話來說是:開大陣,對大敵,與場中較藝擒補小賊不同。堂堂之陣,千百人並列而行,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後,叢槍戳來,叢槍戳去,亂刀砍來,亂刀還他,只是一齊擁進,轉手皆難,焉能從容左右跳躍,一人回頭,大衆同疑,一人轉移寸步,大衆亦要奪心……

    大體上來說,便是不要講什麼左右騰挪,就把基礎技藝練好了,臨陣之時,萬衆一心,保持槍陣整齊,叢槍戳刺,這纔是最好的致勝之法!

    “拿槍,豎槍,橫槍,邁步,擰腰,刺殺!”

    閔元啓的槍法早就入門,不管是拿槍的動作,還是豎槍時長身而立給人的淵渟嶽峙之感,或是擰腰邁步時給人果決有力的感覺,再到最後,一槍刺出時的狠辣與強勁,都是令人眼前一亮,心生佩服。

    韓森等人一直在外觀望,閔元啓把全套、動作使出來之後,包括韓森在內的所有人俱是在大聲喝彩。

    不論如何,在這個亂世開啓的時候,人們總是敬服武藝高強的豪傑好漢,特別是閔元啓是這一方土地的保護者,他越強,人們內心就越是感覺安穩。

    所有人都跟着閔元啓做一樣的動作,但閔元金和梁世發還有謝祥等人的動作都不盡如人意。有人急有人慢,有人歪有人斜,動作總有偏差,自己使了喫奶的力氣,戳刺的動作在外人看來還是軟塌塌的,自己感覺也是極爲糟糕。

    “莫急。”閔元啓面無表情的道:“這纔是剛開始,練好拳,練好力,還得練站功,站直了,崩緊急,再練發力之法,這槍術要一天不停的練,你們上一次練槍是何時?沒有十天半個月功夫,你們連門檻都找不着,更不要說入門,就這麼練,十天之後再看!”

    半個時辰的槍術練完,所有人都是滿身大汗。

    接下來便是練陣列,站立筆直,然後按閔元啓的要求同時左轉,右轉,向前,向後。

    至於鴛鴦陣,小三才,大三才,或是方陣圓陣,這些東西閔元啓打算人手多一些時再練。一則現在人太少,不好練習陣列,二來連基本功都沒過關,不必操之過急。

    旗軍們並不至於左右不分。

    隔幾年會有御史或兵備道巡看各衛所,陣法操練是隔一陣就會練的,所有旗軍要在軍旗鼓號之下襬出極爲複雜的陣式,什麼九宮陣八卦陣魚鱗陣,各人自己的位置在何處,小旗在何處,總旗百戶在何處,如何看旗號,怎麼認旗,怎麼跟着本隊隊官廝殺或是後退,甚至行軍紮營也各有規矩,若是真的連左右也分不清楚,又如何能做到這些事?

    當然,到了此時此刻,旗軍們的訓練最多也就是擺個九宮八卦陣,金鼓旗號和認真擺陣也是沒有的事了,還是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方能達到閔元啓的標準。

    官廳門前的校場上,二十餘人練槍,練習前後左右轉身,前進,後退,儘管天氣尚寒,所有人俱是練的大汗淋漓。

    頗多旗軍圍看,到暮色漸深,天氣擦黑訓練停止時,仍有不少旗軍抱着膀子在不遠處瞧着熱鬧。

    都是世代軍戶,這些事連餘丁也不陌生,衆人幾乎未曾見過這樣認真操練的場景,但彷彿又很熟悉,似乎自己也是躍躍欲試。

    幾家匠戶也看了一氣,那個適才面露不憤的後生臉上先是露着冷笑,接着面上表情似悲似喜,象是想起了什麼悲慘的過往之事。

    中年男子則是嘆了口氣,拉着後生小聲道:“過去的事咱就甭想了,想亦無用。現在能安身立命,活下來,養活你嫂子和侄兒侄女,不叫她們餓死,那就是老天保佑!”

    後生神色黯然,點頭道:“哥說的是。”

    兄弟二人未說兩句,韓森已經叫喚起來,將一羣匠人和家屬們都帶走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