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謀明 >第二十七章 四升
    ……

    “好了,今日操練已畢。”閔元啓揮了下手,令所有人將手中長槍放置到原位,一一擺放整齊。

    這是一種心理暗示,武器異常珍貴,也關係到每個人的性命,需得認真對待。

    對武器是這般態度,對訓練習武,操練佈陣,自然也是要極爲認真的對待。

    “明早還是繼續。”閔元啓看向幾個小旗官,吩咐道:“每個均帶了口袋來吧?每人四升,不要少給了……也不要多給,一合也不行啊。”

    百戶官的笑話不是太好笑,但衆人都配合着大笑起來。

    所有人在笑的時候都盯着官廳大院左邊偏廂,那邊就是儲糧的糧倉,推門進去是竹編的大糧囤,那是傾倒出來的麥子,其餘各間屋就是碼放着穀子,也有打出來的糙米,黑豆一類。

    一共是二十多石糧,兩萬多斤,對一個普通軍戶來說這是一輩子也攢不下來的財富。

    但對真正的有錢人來說,二十多石糧只值十來兩銀,怕是連一頓飯錢也不夠。

    幾個小旗官負責搬糧拆包放糧,工具是現成的,木製的鬥,升都相當標準,只要不和縣裏的衙差學,在收糧的時候故意踢一腳,踢落下來的便算損耗,正常來說是不會有什麼誤差。

    所有旗軍,謝祥,郭尚義,徐文煥等人俱是拿着布制的口袋,呼吸沉重的站在廂房前等着。

    他們前來訓練,大義上是沒得說,各人都知道這樣的年頭相當危險,哪怕沒有流寇或是官兵前來,光是海盜土匪也有相當實際的威脅。

    這些年來,因爲是沿海地方,小規模的海盜騷擾根本就沒有斷絕過。只是這一片大海荒蕪貧窮,海盜原本是在登萊一帶混,後來朝廷因爲支持東江鎮而大興水師,水師主力就在天津和登州一帶,北方海盜勢力不強,大量被驅離南下,也有一些到雲梯關一帶騷擾……這也是無可避免之事,北方又不象福建廣州沿海,地方大利益大,反而容易出現有掌控力的大海盜,比如李旦和其後的鄭芝龍,雲梯關這裏的海盜多半是一團散沙,最多有千多人左右的團伙就算不錯了。

    雲梯關在元時就是海運的重要出海口之一,明清之時也是蘇魯一帶百姓出海的海運要道,在崇禎十七年的末世,海盜和土匪多如牛毛也就不足爲奇。

    就算有這樣的警惕心理,如果沒有半文錢的好處,這些來訓練的人肯定還是會受到無情的嘲笑。

    這年頭巴結百戶也沒甚用處,大頭的好處早就被衛所高層瓜分乾淨了,百戶的權力剩下的有限,真有什麼賞賜也拿不出東西來,處罰也是衛指揮下的鎮撫官來負責,百戶沒什麼直接的權力。

    只有當領到眼前的四升糧時,今天一天的汗水付出算是有了真正的回報。

    每個旗軍臉上都浮現笑容,包括小旗官們在內。

    這些漢子都是黑瘦精幹,他們能喫苦也不怕流汗,從童年紀事時起他們就一直在辛苦勞作了,後世的人很難想象他們艱辛的生活,從童年少年到長大成人,結親生子,他們一代代都是這麼苦過來的,這種苦象是燒紅的烙鐵一樣,給了他們很多印記,哪怕幾百年後的現代社會,這種基因也是一樣流傳下去了。

    下發的糧食是去年秋天的收上來的秋糧,稻米沒有脫殼,這樣更易於保存。

    這個年頭,每家每戶都有去殼的工具,只是稍費些力氣罷了。

    稻殼散發着一股奇特的香味,各個旗軍都是帶着布口袋來,四升糧確實不多,在布口袋底部撐起了不起眼的橢圓形狀,拎在手中,也並沒有太重的份量。

    但就是這麼一點未脫殼的糙米,也是仍然令在場所有的旗軍們動容了。

    每天四升米,十天便是四鬥,一個月便是一石多糧。

    只要來百戶官廳這裏,每天操練兩個時辰,一個月便多一石多糧?

    這些旗軍種的地,九成是替高級武官們所種,只有收成的一成左右歸他們所有,種上十幾畝地,一季收五六十石糧,落到自己手中的不過五六石,加上雜糧米豆,一年能有十來石糧食可供全家食用。

    在缺乏肉食,禽蛋和油類攝入的前提下,僅憑主食攝入是嚴重的營養不足。這年頭的壯實漢子,一頓飯喫上五六斤飯纔算得飽,一日三餐喫上十來斤飯纔夠一天勞作的消耗。就算是普通孩童,後世臉盆大的碗喫上滿碗也並不算困難,也不是難以想象之事。但十來石糧食肯定不夠喫食消耗,各家總得換些現錢,要買些必須的日用品。

    貨郎送來的針線得買,否則衣裳破了怎生修補?農具要買和修理,否則如何耕作?就算小農經濟,衣帽自做,總有一些物品是需要拿糧食換了錢再去購買,這麼一來,軍戶們那菲薄的收入就更加難以維持了。

    以閔元啓所見,幾乎所有軍戶都是面黃肌瘦,瘦而精幹,婦人們也是普遍瘦弱,孩童個個營養不良,發育緩慢,這個村落平均身高是男子一米六左右,婦人一米五左右,閔元啓等出身軍官世家的身高,在衆人之間可謂鶴立雞羣,一眼便可看出身份與普通旗軍不同。

    一個月能多一石多糧,雖然男子要每天操練,消耗大了些,但還是能省下一半給家中的父母妻兒,哪怕是能叫他們多喫一升糧也是好的。

    謝祥拿着布袋,眼中先是懷疑,接着便是紅了眼圈,差點兒掉下淚來。

    很多旗軍也是差不多,在外頭還是有一些人等待圍觀,在發糧之時,圍觀之人發出羨慕的聲音,也是烘托了氣氛,很多旗軍都相當的興奮,也是極爲感動。

    各人領自己該得之糧時,並沒有太多感動,畢竟煎鹽收入就是自己辛苦所得,也是一年中正常的收入,憑着各人種的那些薄田,真是餬口也難,就算加上煎鹽的收入,也就是在溫飽線上掙扎,一遇春荒就是要忍飢挨餓……這個百戶村落,每天晚上都能聽到孩童哭聲,此時正是春荒時節,大人們喫不飽便咬牙忍着,孩子卻是會哭鬧,特別是哺乳期的幼兒,婦人們喫不飽奶、水不足,又沒有米粥給孩子們充飢,每天半夜都會有孩童不停哭鬧。

    這些喫不飽的孩子,哪怕念上一萬遍天皇皇地皇皇,亦是無用。

    而眼前手中的糧食,卻是額外恩賜,百戶心念這一方地方,令衆人練武以圖自強,結果還發出自己的糧食給各人,言而有信,令人無比敬服。

    旗軍們雖然多半大字不識一個,但道理還是懂得的,閔元啓今晚發糧之舉,其實考慮的並不深遠,用意相對單純,但效果出乎閔元啓的意料之外。

    “小的謝祥謝過百戶,此後一定拿命來報效百戶大人的恩德。”

    “小的郭尚義謝過百戶,此後定然竭誠效力。”

    “小的徐文煥謝過百戶,此後一定用心操練……”

    一個個旗軍過來致謝,臉上俱滿是感激的神情,很多人眼圈發紅,顯然是相當的激動。

    閔元啓微笑着給這些旗軍還半禮,今晚發糧的效果這般好,令得他的心情也是極佳。

    有一些旗軍,雖然跟着操練吆喝,也是流汗,但這一天操練並沒有多用心和出力氣,比如那徐文煥便是,這旗軍一臉機靈,若沒有這四升糧食,哪得這樣的人真心效力?

    眼前之人,不是什麼名臣名將,但也是活生生的人,閔元啓仍是向衆人微微點頭,心中若有所悟。

    各人一一排隊領糧,再一一向閔元啓致謝,待背糧出去之後,已經有不少旗軍家屬聞訊而來,官廳之外和整個村落之中很快都是沸騰起來,人們在路上走着,一邊走一邊談天說笑,人們的心境變得極好……雖然遙遠的北方正在大戰,京師危急,皇上危急,但這些和大夥有什麼關係?只要保護好這一方水土,使父母妻兒平安便好,若能穿暖喫飽,那便更加別無所求了。

    閔元啓的心境也是變得極好,自己想圖存只能利用眼下能利用的一切,這個村落,這些旗軍,還有自己百戶官的身份。

    回想起來,自己祖父和父親當年,除了養少量的家丁之外,對旗軍也從未有過集中訓練和發糧的舉措,在自己視爲理所當然的事情,對大明的武官們卻顯然是離經叛道了。

    也還好,現在是殘明末世,若在嘉靖或萬曆年間,怕自己就被上司視爲異端,甚至是被認爲心懷異志,圖謀不軌了。

    練兵圖強,以求自保,這個藉口哪怕是到南京的中軍都督府也是說的響,不會有人認爲自己做的不對。

    星空之下,閔元啓隱隱有一種感覺,雖然自己來自後世,但經過十幾天的沉澱和思索,還有歷練實踐自己的想法,他已經在這個時代隱隱的推開了一扇門,門後有大好風景,但還是需要自己一步一步的走,不可以得意,也絕不能懈怠。

    ……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