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謀明 >第五十九章 陪葬
    幾個師爺或是通錢糧兵谷,或是老於刑名,海防兵備道其實不管地方具體政務,主要職掌是監督地方軍務,覈查糧錢,督看訓練,戰時領兵與賊人倭寇交戰,地方政務除了巡撫府州縣治之外,有分守道或分巡道,還有提學道,糧道等若干名義的各道,也是因爲地盤太大,巡撫一人管理過於喫力,所以按治安,提學,儲糧和兵備分設道員來管理。

    身爲兵備道,周亮工身邊自是備着一些師爺幫手,否則他一人也是根本無法兼顧那麼多繁蕪的軍政事務。

    周亮工身邊的幕僚也是極爲出色,畢竟周亮工也是一個頗有前途的官員,只是近來由於劉澤清所部至淮揚一帶,使其的地位相對尷尬,簡直是陷於困境之中。

    “他們推諉上來,怕不止如此吧。”周亮工略一沉吟,冷笑道:“楊世達這人我知道,其不過是一青皮首領,不值一提。其兄楊世禮盤踞在寶應和鹽城一帶,不僅在本地是很有勢力的鹽梟,還與外海的海寇楊世勇有聯繫,擁衆過千,這樣的人等閒人都不敢惹他。本官又聽說劉澤清有意拉攏此人,這事就更難辦了。着實查辦,他們不敢去惹那試百戶,推諉不辦,又怕得罪楊世禮,只好推到本官這裏。”

    “東翁高見。”

    “事情應該便是如此了。”

    “我們該當如何?”

    “不必理會。”周亮工稍一沉吟便道:“本官麾下又無營伍,轉遞到徐州兵備那裏去,他那邊有睢寧等三個營,就算俱不足額也理應有剿滅賊寇之職掌,若查實是那試百戶做的,本官諮請徐州道派兵剿除便是。若無真憑實據,本官也不會行此諮文去多事!”

    “東翁這一招高妙的很。”

    有個幕僚師爺眼神一亮,笑道:“我看州縣還有一層用意,若大人這裏無法,他們會請客兵相助,這是給劉某人公然干涉地方政務的藉口,此人近來在地方多行不法,但總不好一點規矩不講,若地方官員請他相助,正好是將各地軍政事務都攬在身上……”

    “此例斷不可開。”周亮工神色冷峻的道:“大夥畏懼客兵勢大,協助徵糧亦是爲了養兵,無可說得,若將政務刑名之事也交給他,劉澤清不成了淮揚之主,形同藩鎮?斷然不可!”

    話雖如此,周亮工內心卻也明白眼下的局面不會維持太久。

    現在綱紀廢馳,象劉澤清這種擁兵幾萬的將領幾乎可以爲所欲爲,朝廷法度不被其看在眼中,將淮揚地方藩鎮化也是遲早的事情。現在的局面不是他一個淮揚兵備道能左右的,劉澤清更是他難以壓制的存在,得看南京方面的動向,史可法這個南京兵部尚書擁有真正的實權,是因爲南京六部尚書五部是虛銜,並不負責實際政務,而兵部尚書的本職之外加了四個字,便是“參贊機務”,有這四字,南京兵部尚書擁有不遜北京兵部尚書的實際權力。

    南京這個陪都自有一套行政班子,鎮守太監負責監督和維護宮禁,兵部尚書負責節制操江各營和應天巡撫,鳳陽巡撫,狼山總兵和福山總兵,此外還有南京管轄的四十九衛,龐大的兵力配置和現成的行政班底,加上守備勳臣指揮的南京京營,體系完全,構置合理,兵部尚書權力最大,但對太監和勳臣也沒有壓倒性的優勢,幾方勢力彼此牽制,形成了相當合理的配置。

    若崇禎在半年前聽從衆意,不優柔寡斷試圖諉過於下,斷然南下,南京這邊的班底順利配合,其局面要比困守北京強的多,最少應該派皇太子南下,以順利掌握南京,北方有變則南方尚有一個相當完整的大明,比起北宋時趙構單槍匹馬逃走要有優勢的多。結果就因爲未派皇太子,又有大量親藩在外,南明的局面反不如南宋,趙構雖然沒有班底,但在外的宗室親王只他一人,無人可以與他相爭,南明雖然有現成的班底,卻是陷入內耗之中,就如眼下的局面一樣,劉澤清南下,根本無有約束限制他的力量,僅餘下的就是大明尚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積威猶在。

    “多事之秋啊。”周亮工喟然長嘆,對左右道:“最新的邸抄闖逆已經圍困太原了,太原不保若大同諸鎮不能擋住他,怕是京師被圍是必然之事了。”

    “皇上可有南下打算?”

    “現在想南下也不可能了。”周亮工搖頭道:“河南大半地方爲流寇盤踞,又有偏師至山東,雖未斷絕漕運,山東地面卻並不安穩,皇上於此時南下並不保險,以今上的性格……”

    話未明言,衆人也是明白,今上在有足夠把握時甚是剛毅果決,比如顯戮那些今上看起來失職的文官。但對武將便頗多優容,很多人感覺是崇禎二年之後祖大壽不聽指揮擅離京師戰場,由此給皇上帶來了強烈的心理暗示,他能順利逮拿袁崇煥這個文官,對祖大壽這個武將便只能請孫承宗曉瑜大義,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勸其折返。

    而可能損壞大局,甚至影響今上自己安全的決斷,今上便是絕不會冒險。若去年南下闖逆主力尚在河南西部一帶和初入關中,對山東沒甚威脅,此時的情形,就算大臣們勸皇帝南下,今上也不可能同意了。

    ……

    “周亮工不肯出牌拿人?”

    鹽城縣三竈鎮的一戶闊大的民宅之內,一個四十餘歲的中年漢子捧着茶杯悠然喝茶,頭戴東坡巾,身着繭綢圓領長衫,其姿態悠然,臉上神色卻是異常陰狠。

    四周站着十餘條漢子,積威之下俱是不敢出聲。

    說話的便是楊世禮,他在鹽城縣盤踞多年,身上也捐着鹽課司的佐雜官職,他自己卻並不在意,平素很少穿官袍。楊世禮能盤踞鹽城,在揚州和南京的鹽商羣體中都有不小的影響力,主要是其能掌握鹽城爲中心大片地方的煎鹽竈戶,很多竈戶連官鹽數額都完成不了,煎出來的私鹽俱是此人掌控,十數年間楊世禮從一個潑皮無賴發展到一年出鹽幾千萬斤的大鹽梟,以其現在的權勢在鹽城一帶已經無人敢惹。

    此時的鹽城縣地域相當廣大,北抵山陽,也就是後世淮陰市區一帶,南界海陵,是泰州東臺一帶,西抵安宜,向東則一直抵大海。

    這種情形是因爲整個江北只有淮安,揚州二府的原因,其中淮安府地方最爲廣大,後世的宿遷和徐州部份,整個連雲港,還有淮安市,鹽城市等二十餘縣此時都屬淮安府管轄。

    大明國初時江北地廣人稀,大明又定都於南京,長江天險是第一道防線,而守江必守淮,所以淮安府是北方要衝之地,戰略地位要緊,太祖便壯大淮安,多設衛所,使其成爲北方門戶。

    鹽城縣便是淮安府下最大一縣,此時的面積應該超過五千平方公里,在後世最少五個縣屬其現在的管轄範圍之內。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