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謀明 >第六十三章 想法
    “要謹慎小心。”閔乾德環顧衆人,沉聲道:“咱們出鹽的事瞞不住人,但這鹽池怎修,怎麼化晶成鹽,這細節各人都給我記好了萬萬不可對外宣揚,有孃家的婦人最近沒事莫走孃家了,實在和外頭的親戚朋友見面,也給我絕口不提。咱們這邊的旗丁,日常要練兵,曬鹽,事情不少了,沒事也不要出外走動。我聽說元啓請了其餘百戶的人過來幫忙,這樣吧,我替元啓當個家,在這邊可以修一些窩棚,時間久了修營房,過來幫手的就先在這住下,待確保各人不會出去瞎說八道了,底下的事再慢慢商量,王百戶,李百戶,你們覺得怎樣?”

    閔乾德的意思很簡單,鹽池這邊的事閔元啓也是外鬆內緊,今天若不是他親自前來,身爲族侄的閔元忠直接就放人進來,若是外人肯定是不得輕易到這鹽池邊。人手不夠,各百戶都要出人,人既然過來攬工做活,就索性先在這邊住下。待閔元啓最少發展幾個月到半年以上的時間,手中積累了大量的財富,養兵制械到了一定的規模,到那時有外人想模仿也要想想閔家和閔元啓手中的武力……說句難聽的,到那時候方圓幾百裏內有人敢在海邊仿造鹽池,閔乾德完全能放任閔元啓直接帶兵把挖出來的鹽池給平了,到那時財雄勢大原本就有根基的閔家,還有閔元啓手中的實力,完全能做到在雲梯關這方圓幾百裏地方說一不二……

    這種考量在王三益和李國鼎等人眼中是完全正確的,閔元啓也感覺到這個叔父的老謀深算。他此時才隱約明白過來,自己不是太重視保密的鹽池開挖和化晶成堆的技術,其實在這個信息傳遞緩慢的時代最少能叫他多賺好幾年甚至十幾二十年的錢,只要技術封鎖到位,那麼相當長時間內保持技術壟斷和封鎖是完全可以的,甚至藉着權勢和武力,完全能把這個技術封閉到幾代人的時間。

    這也就是徐光啓失敗的原因所在,想在舊有的格局下變換利益分配,難度有多大便是可想而知,就象閔元啓的這鹽池,其實閔乾德已經把它算是閔家的產業,閔元啓在肯定是閔元啓的,將來閔元啓若不在了也能傳給他的嫡系子孫,閔家的族人當然也要在鹽池裏效力,整個家族都能因此得益……

    閔元啓也說不上好或壞,這是現有的習俗帶來的東西,他既然在這個體系裏佔着便宜,也得了家族的助力,就不好把舊有的東西給推翻打倒,就以現在來說,他想做這樣的事也沒有這個權威和力量,舊有的格局體系,只能在權力的擴大之中逐漸緩慢的重組和變化,過於急切的做法只會導致極其不好的後果。

    “你打算湊多少萬斤去淮安?”這時衆多旗軍急急吃了早飯,渾身又是充滿了力氣,各人開始揮動鏟鍬把溼鹽鏟到蘆蓆之上,很快在鹽池裏的溼鹽就都鏟上了岸,逐漸在岸邊形成了一個個鹽堆。

    閔乾德看着閔元啓,問道:“你和朱家的少東此前有約定,出鹽應該先選他家,按我對朱家商行的瞭解,一天幾萬斤怕是很容易收下來。咱們的鹽只要工食錢,不要柴薪鐵器,運輸又是全部靠漕船,現在不需要北上,咱們所裏閒着的漕船多的是,一船最多能裝五六百石,裝鹽怕是裝不了那麼多,五百石十來萬斤是能裝的……你是怎麼打算?”

    “我打算就是湊到二千兩左右發一次船,多帶漕船,我帶四個到六個小旗押運,一則是水淺逆風時拉縴,二來便是小心匪盜,不過沿河地方,能動咱們手的不多,進了府城直接在岸邊交割,力夫腳費是朱家的事,咱們就在碼頭收銀,不進城,城裏客軍多,朱家財雄勢大,我估計劉澤清還要拉攏他,咱們的人能不進就不進,衛所的那些婆婆還有客軍將領都容易生事……”

    閔乾德幾乎是用毫不掩飾的目光看着這個族侄,這族侄的年齡比自己兒子大不了幾歲,但不擔練兵和鹽池上的這些成就,就光是眼前考慮事情的這縝密細緻的心思,自己那幾個不成器的兒子綁在一起也是比不上閔元啓……可笑自己在一兩年前還曾私下同人說起過,乾禮兄長留下的這兒子怕是挑不起閔家的大梁……

    “這些事你看着辦吧。”閔乾德微微一嘆,示意閔元啓走遠一些跟自己談話。眼前這邊人多也罷了,那些婦人過了這麼久還是在發出此起彼伏的驚歎聲,也是實在吵的人沒有辦法認真交談。

    叔侄二人向東行了幾十步,腳下已經是灘塗地帶。這裏地勢較高,可以通過灘塗俯瞰着海水,淮河就在北方不遠處奔騰入海,這一片地方几十里地就有好幾條河流的入海口,淮河雲梯關所更是這一片地方有名的海運集散地,最少在元朝時候,這裏曾經是山東河南與江北等好幾處地方的貨物和人員集散地,也是有名的海漕中心。

    在這個時候海州港口還完全沒有開發,江北這好幾萬平方公里的地方,千里海岸線適合當港口的地方卻是極少,近海地方全是灘塗缺乏深水良港,大船不易停靠,也沒處躲避風浪,一直到海州港口開發出來,整個兩淮江北地方纔算是有了一個合格的港口,就算如此,相比於北方的登州,天津,還有南方的寧波,泉州,福州,廣州等大型港口和集散中心,海州的港口也就是聊勝於無罷了。

    在閔乾德和閔元啓北方十餘里地方便是出海口,海水和河水交界地方的水域顏色明顯混雜,河水滔滔不絕涌入大海,沿着河口地方的海岸線較其餘地方要較高一些,水位也要深出不少,除了幾座備倭時修築的防禦堡壘,沿海地方還有多破殘破的碼頭,由於年久失修已經殘破不堪,故元時的輝煌是二百多年前的事情了,這裏在國初時還運用過一段時間,嘉靖到萬曆年間也曾經有倭寇自此上岸,但人數極少,朝廷在雲梯關設了備倭把總,修築土城防禦之後,倭寇也就絕跡不來,畢竟這裏是小地方,人煙稀少沒有集鎮城池,倭寇們在這裏上岸,供他們搶掠的只有貧窮的又不好啃的軍戶,未必他們就這麼傻,非得盯着這一片地方不放。

    結果從萬曆初年至今,好幾十年過去了,這一片大海變得沉默枯寂起來。

    沒有人的蹤影,軍戶們只顧着種地煎鹽駕馭着漕船北上,下海捕魚都是抓緊時間,偶爾爲之,一旦魚情不好便趕緊放棄,沒有真正近海民戶漁民不達目標不罷休的韌性和鑽勁。

    這片大海是枯寂的,無聊的,甚至估計近海地方的魚羣要比別處多的多,在這裏經常可以看到飛魚在海面上穿梭而過,若換了別的海邊地方,那些飛魚羣怕是早就被網捕光了。

    叔侄二人看了一會兒,還是閔乾德先開口道:“最近除了練兵,曬鹽,出鹽,還有什麼打算沒有?”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