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謀明 >第八十二章 人才
    閔元啓現在想要的便是在有限的人羣裏,能挑出一些聰明人,細節,觀察力,還有能思考的頭腦,這便足夠了。

    自己都不曉得能走多遠,就不必想着能在這千把泥腿子運軍裏挑出臥龍,鳳雛了。

    從適才的事情裏閔元啓也隱隱得出一個結論,自己這一段時間腦子很亂,從工地到生活區到軍營,再到倉儲區,看到很有條理,鹽池出鹽售鹽購買物資,製造軍袍,逐漸確定營規,看着事情都做了,但很多事做的雜亂無章,除了訓練是按此前的經驗正常進行外,其餘各處都是相對的混亂,甚至可以說是十分混亂。

    錢財物資,外來人員的甄別管理,營區安置,錢糧發放,另外新鹽池趕工期帶來的工程管理,就算是窩棚區,雖然閔元啓有了詳細的規劃,但施工的進度和質量也得有人看管着……最近這一段時間,算是按下葫蘆又起瓢,各種事情亂七八糟,也是叫閔元啓無比頭疼。

    這纔是一千多人不到兩千人,幾處工程加上幾百人的練兵,居然就無比混亂,也是叫閔元啓有兩點感慨:第一,自己的能力和經驗俱是不足,甚至還不如一些有經驗的文官官僚,近來他不光是看兵書,也看一些大明律和工程類施政類的書籍,文官的施政,拋去那些大而無當的東西,內裏的經驗和各種制度設置也並非完全無用,最少可拿來借鑑。

    第二,便是身邊頭手的人才儲備嚴重不足,便是閔元啓知道該如何做,仍然千頭萬緒十分混亂,主要原因便是人才儲備嚴重不足。

    現在很多官職是旗軍武官充任,一則是這些武官畢竟負漕運之責,走南闖北的路程中十分辛苦,開了眼界,同時還肩負管理職責,這使得這些武官多多少少有些管理的經驗和手段。

    但武官畢竟最好只管與軍務相關,民政之事閔元啓不想武官們分心太多,現在梁世發和韓森等人也是一樣有軍職在身,他們的主要精力還是要用在軍隊上,就算有諸多事務纏身,閔元啓和韓森等人仍然要帶管軍隊,也會正常參加每天的軍事訓練。

    在回百戶官廳的路上,閔元啓叫來一個餘丁,將燧發槍遞給那人,說道:“將這自生火銃送到沈永那裏,叫他沒事琢磨,若能提升射程和鉛子殺傷,再能提高打放成功率,我必有重賞。”

    ……

    梁世發已經離開百戶十來天了。

    他從百戶所出發,弄了個挑擔,放滿了精心挑選的貨物,假扮成走街串巷的貨郎。

    只有這種職業會出沒於各個村落,哪怕是偏僻的有些風險的村落也去,不然的話出不脫貨便賺不到錢。

    這是在特定時代的商業上的補充,很多偏僻村落距離集鎮和縣城數十里遠,長期的閉塞封閉使那裏的人們畏懼出遠門。這些地方只有裏甲收稅時纔會有人上門,也只有在交夏稅和秋稅時村裏的人們纔會大舉出動,售糧換錢交稅,一古腦的把半年的事情忙完。

    貨郎對荒僻村落相當重要,這裏的人們很難得出遠門,也沒有多少購物需求,集鎮很常見的各種鋪子在這裏均不見蹤跡,因爲越是偏僻地方就越是窮困,購物需求和消費慾望均是很低。

    梁世髮帶的東西相當便宜,針頭線腦一類的小東西爲主,既是家用需要,價格又不貴,這纔是貨郎走鄉串村賺錢的祕訣所在。

    梁世發一路向南,花五天時間便到鹽城縣,那邊除了少數集鎮外大半都是相當偏僻的村落。這也並不奇怪,鹽城縣此時十餘萬人,有幾萬人住縣城和城郊一帶,幾萬人散落在最少五六千平方公里的地方以煎鹽爲生,到處都是以團和竈命名的村落,除了竈戶外,多半人口俱是以種地爲生,只是到處俱是鹽鹼地,產量收成相當一般,百姓普遍要比淮安府那邊窮困的多。

    梁世發在幾個荒僻村落遇着多股土匪,好在他這樣的貨郎身上貨物加起來不值二兩銀,而且這些土匪多半出自這些村落,這年頭的土匪也自有規矩,搶掠多半是到遠處集鎮,那裏可以搶的東西多,綁票則是綁富人爲主,這時候的窮人家裏未必拿的出一斗糧,銀子更是罕見的稀罕物,只有交兩稅時人們才直接賣糧換銀,還得叫糧商盤剝一道,張居正的一條鞭法是將繁瑣的實物交納和一些雜役折納在田畝裏,以白銀交稅減輕百姓負擔。結果便是到了崇禎年間,賣糧交稅使百姓損失不小,各種地方雜稅徭役也是絲毫不少,而且條鞭法貫徹執行的並不徹底,很多地方是交銀兩,又有不少地方還是交糧,大明的財賦制度實在是太過混亂。

    梁世發沿着小道行進,前面是三竈臺村,這個名字在附近已經出現好幾次,估計整個鹽城縣四周百里最少有二十個三竈臺村,這個算是最偏僻的一個。

    他挑着擔子,內裏放着一些麥芽糖,大小不一的鐵針,頂針,絲線,絨布,胭脂,頭繩,還有一些錫制的小飾物之類,從貨物種類來看,售賣的主要銷售目標明顯是婦人和孩童,和後世的情形一樣,男子處於銷售鏈條的最下層。

    其實這時代男子的地位要遠超後世,但男子喜歡的東西多半在城裏,貨郎的挑子卻是沒有辦法挑着古董,字畫,上等的文房四寶,或是名妓,酒樂等男子喜好的東西前來售賣。

    聽到撥浪鼓的聲響後,村中立刻有孩童奔了出來,大大小小男童女童均有,十幾二十個孩童均穿着破爛,面黃肌瘦,普遍的營養不良模樣,梁世發見的多了,當下便放下挑子,笑眯眯的道:“莫要亂翻亂動,找家裏大人要些銅錢來買,糖豆,麥芽糖均有,還有小泥人,糖人,小鼓,小竹馬,竹蜻蜓,這些均有。”

    衆多孩子發出嘆氣聲,也有孩童小心翼翼的道:“大叔,鹽換不換?”

    “這話說的,當然換。”這三竈臺村距離鹽城東五十餘里,就是近海村落,這裏的百姓肯定不會有多少銅錢,也不象城裏居民能拿出一些用不到的物品換貨郎挑子的東西,多半拿出來換東西的肯定還是鹽。

    “那跟咱們進村。”說話的男孩十歲左右,兩眼亮晶晶的,卻是頗能拿主意的樣子,語氣也頗爲堅定。

    梁世發有些遲疑,這種近海村子要麼有海寇,要麼和土匪勾連,一般的貨郎均不願進村交易,就在村口,有什麼不對可以撒腿就跑。

    能大搖大擺直接進村的便是懸鈴的遊醫,不管哪種村子均需要醫生進村,等閒人家是不敢爲難遊醫,哪怕是隻懂賣成方草藥的江湖騙子。

    “大叔莫怕。”那男孩咧嘴一笑,說道:“咱這裏可不象別的村子,真的爲難了貨郎,風聲傳開去可沒有人敢再來。”

    這時也有一些婦人聚攏起來,在村中一幢房舍前向梁世發招手,此時便是想走也不成了,梁世發裝成一些畏怯模樣,挑着擔子隨孩童們進了村中。

    他的靴子一側插着匕首,每天晚上睡下之前均要磨一磨,梁世發倒不是指望這匕首能自衛殺敵,而是若真的有土匪要綁自己,多半是那些心理有些毛病的喜歡虐殺外人的變態,這一類土匪頭目也並非沒有,對這些沒油水的外來人,綁了去虐殺取樂,梁世發雖擔心家中親人,但也打定主意,若真的遇到這些人找到機會便要自殺。

    這一次的哨探任務是閔元啓再三交代,一定要打聽清楚四周百里內過百人的土匪的情報,梁世發一路走一路記,明顯已經感覺到不妥,近雲梯關的幾股土匪毫無異常,往南多走幾日便發覺多股百人以上的土匪有異動,鹽城地方的土匪海寇多半是和楊世禮這鹽梟有關,各股土匪異動,梁世發已經感覺到了迫在眉睫的威脅。

    連想到鹽池出鹽之後的收益,還有自己在軍中的前途,再加上家小都在百戶內,若真的大股土匪海寇來襲,誰能討的了好?便是想回家搬取家小逃命,也得看閔元啓會不會放人,自楊世達一夥被殺之後,梁世發心中已是明白,自己上了船得了好處,再想下船怕是下場也不會太好。

    梁世發到此時只能咬着牙,臉上還帶着人畜無害的標準笑容,在孩童簇擁之下進入村中。

    一羣婦人也是圍了上來,這些婦人雖然都身形瘦弱臉色枯黃,一看便是日子過的不易,但貨郎難得到這偏僻地方來,有一些東西不管再窮也是缺不得,比如針線一類,新衣新鞋一般人家幾年才置辦一次,平時衣袍總會有破損時候,縫補衣袍,納鞋製鞋,甚至制頭巾帽子俱是婦人的必修功課,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沒有線針頂針一類的東西,巧婦亦只能束手。

    除了針頭線腦,婦人們對飾物和胭脂一類也頗爲心動,但只有家境尚可,勉強能溫飽的家庭纔會購買這些東西,多半的婦人也就是看看而已。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