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謀明 >第一百二十三章 報功
    大明的情形好就好在兩京制,北京完了,南京尚存,若南京有名正言順的太子,一切難題都解決了大半。

    史可法現在的想法就是立四藩,黃得功和劉良佐守鳳陽滁州和州一帶,拱衛南京側翼,北邊揚州直屬南京,放一些勢力較弱的外來客兵總兵駐守。

    劉澤清可以成一藩守淮安,只是北邊徐州雖然有徐州道,也有幾營兵馬駐守,但人人均是知道睢寧營銅山營都是空架子,說是一千多人,怕是要喫九百人的空餉,剩下的也多半是老弱病殘毫無用處。

    閻爾梅道:“若此事是真的,這閔元啓便是可造之材。應兄,你好友書信中是否提起這閔元啓的家門出身?”

    “大河衛閔家啊,閻兄好好想想應該會知道的。”

    “我想起來了。”閻爾梅笑道:“留暖道人程公曾經給閔家的一個指揮寫過輓詩,想來那首挽閔恭戶侯的詩,寫的就是這閔元啓的先輩了?”

    應廷吉挑了一下拇指,笑道:“閻兄不愧是詩家,也是博聞強記,沒錯,寫的就是這個閔家,二百多年與國同休的衛所將門世家出身,今年才二十來歲,正是能做一番事業的年齡。老實說,我聽說之後,也是驚歎之餘,又復歡喜啊。”

    這話的意思相當明顯,應廷吉也明顯不避諱什麼,他就是應該拿了好處,替閔元啓來說話。

    聽了應廷吉的話,史可法面露思索之色,接着就是搖頭一嘆。

    如果這閔元啓早出來幾年,甚至早出來一年,他也能給錢糧資源用心栽培,一年時間也足夠閔元啓掌握幾千兵馬,這樣能打的悍將,統合一些營兵將領,差不多也能獨擋一面了,現在卻是有些晚了。

    “先不多談,江北有悍將出現終歸是好事,待正經的報功文書到了再說。”史可法在很多大事決斷上被詬病,人卻是極聰明的,少年舉人,青年進士,幼學名家,現在已經歷經地方大吏等官職來執掌中樞,論爲人爲官都是聰明極頂,當下便微笑着道:“江北向無大事,斬首近千級是個能提氣的好事,地方官怕是會叫閔家的人送首級到南京來,若驗看無誤,給這閔元啓一個前程,能做到怎樣就得看他自己了。”

    “史公說的不錯。”應廷吉拿好處做事,現在已經圓滿完成任務,自是也不會再多事,微笑頷首以應。

    這事就算揭過去了,不管是史可法還是閻爾梅,又或是應廷吉和其餘幕僚,下意識的都是將閔元啓個人武力看的很高,將那四百旗軍的數字看的較低。

    這也怪不得這些武官,大明營兵和衛所軍實在提不上來,而且在一慣的認知裏就是有勇將便可提營伍之氣,勇將帶兵和庸將帶兵就是兩種結果。

    在長期的傳統之下,戚繼光那樣的文武雙全的良將就是異類,更多的就是杜松那樣身上全是傷痕打仗衝在最前的武瘋子。

    現在南方的幾員大將,只有黃得功個人武力最強,打仗的風格也最爲勇猛,結果就是黃部確實也是諸鎮中實力最強的,劉良佐和劉澤清等輩遠不是其對手,左良玉看似兵馬衆多勢力龐大,其實論起戰力未必比黃得功強。

    因爲左良玉所帶的精銳在朱仙鎮一戰時損耗的乾乾淨淨,只剩下少許殘餘,逃到湖廣後左良玉裹挾大量民壯入營,逐漸恢復實力,表面上兵力比此前多出很多,但擅長帶兵的哪怕是文官,心裏也是清楚左良玉實力尚未恢復……事實也確是如此,左良玉後來在東(-最快發佈)林黨鼓動下起兵清軍側,結果未抵南京就被黃得功部所擊敗,當時清軍已經快渡江了,南明兩鎮還在打生打死……

    在文官認知中,武將的勇力決定一切,有其原因在,也不能完全可以說是錯誤。

    只是在閔元啓這裏,很明顯這種認知是完全錯誤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