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謀明 >第一百四十二章 校場
    “見過大人。”

    “大人來了?”

    兵器作坊和火器作坊是放在了一處,用地極廣,也是工坊中投入最多,用地最多,用人和用工料最多的地方。

    所有人都明白閔元啓手中最大和最硬實的本錢就是受訓的旗軍,隨着時間推移,大量的新軍已經全部陸續入營受訓。

    由於有四百多老兵當底子,軍訓司的高存誠和楊志晉兩人也相當得力,還有郭尚義,沈亮,謝祥等有經驗心也狠的中層軍官幫手,從老兵裏挑了一批出來任新軍的伍長,隊官,旗隊長,這樣新軍入營後不到十天,站隊已經很有樣子,除了列陣會操已經有模有樣外,內務也上了正軌,不象剛入營時那副亂七八糟的樣子了。

    每天早晨時,三千五百多人會操跑步,聲勢已經是相當駭人。

    也還好雲梯關這一片近海的地方原本就是相當的荒蕪,地方大的很。

    人力也夠,除了原本的軍營區在擴大之外,校場也多建了三個。

    現在軍營區有三個大校場,還有兩個小校場,一個是騎兵用來練習上下馬等基本功的專用校場。

    還有一個,就是和沈永這一塊有關,主要是火銃旗兵用來練習火銃的地方。

    三千五百七十多人的旗軍,一個營總部,若干書辦吏員是不在軍隊編制之中,編成了一個總務局,隸屬於中軍司,歸閔元忠來管。

    底下的檔案科,收發科,侍從科,這些都是營中軍司之下,除了侍從司下,吏員多半是僱傭而來效力,將來在第三百戶辦的學校出來的學員,也可以充實到各司之下充爲文吏。

    這也是閔元啓的思路。

    大明的軍隊主將,不能說全部是文盲,但九成是文盲是沒跑的。

    將領們對下的軍令,對上的稟帖,奏疏多半是要請師爺操辦,營中也會僱着一些吏員,但不成體系,相對要散漫的多。

    戚繼光倒是在軍中有固定的文書吏職,但也沒有部門,是依附在軍方將校之下的辦事之人。

    如果在軍中成立相對應的部門,各司其職,以文法吏運作公務,將領專管軍營訓練和征伐之事,這樣在軍中事務上怕是能事半功倍。

    只有軍訓和軍法部門,怕是要用軍官爲主,就算是吏也是軍吏,要在軍中挑選出識字又機靈的來允當。

    眼前就是在火銃手專用的小校場上,這邊和軍營工坊也近,相隔不到二百步,戒備異常森嚴,已經很成規模了。

    要說對各個工坊的重視,兵器和火器工坊肯定排第一,甚至不遠處的軍營區還在蓋房舍,這邊已經又起來大片的新房給工匠們居住,哪怕是學徒們,也是住着兩人一間的五間一排的新居,內裏傢俱都是工地上的工匠優先打造,爲的是給工匠和學徒們早早安下心來,好生做事。

    除了住處,各種喫食福利也是一等,此外工錢也相當優厚。

    對這些事,嫉妒的人肯定是有,說怪話的也有,但多半到不了閔元啓耳裏就在半道上被掐來了。

    誰都知道甲堅兵利纔是硬道理,要是人人披厚甲戴鐵盔,上一次對土匪的戰事也不至於陸續死了二十來人。

    雖然砍了對方千多人,殺戮甚多,殺傷比雖然是一比五十這麼輝煌好看的數字,但是誰又願 成爲那二十人中的一個?

    戰報數據上是好看的只二十人,誰願成爲其中之“一”?

    雖然只是一,但每個人的性命對家人來說不是全部?

    兵器甲冑坊是打造兵器,製造甲冑之所,可以說是萬分重要之所在。

    火器工坊則是打造火銃的地方,建立時間雖是不長,但火銃的威力在上一次對土匪之戰時已經盡顯無餘,所有人都是知道火銃的重要性。

    倒是有一些人奇怪,火銃威力大,殺傷力不小,聲勢也駭人,爲什麼那些營兵將領不喜歡用?

    後來才慢慢知道原因,打造火銃慢,費時費力,質量還得抓好,不然的話不合格的火銃就遠遠不及弓箭。

    還得嚴格訓練,雖然三個月就能練出相當精銳的銃手,弓手最少得三年纔算精銳,但火銃訓練的費用可是遠遠超過弓箭。

    彈丸都是鉛子,大塊的鉛買回來給將士們自己磨,這開銷還算是小頭。

    還有大量的硝磺,這就得不停的購買,價格不菲,還得每天都練習打放。

    按閔元啓的認知,平時每天練習百次,不如實彈打放十次。

    要想在戰場上不慌亂,裝填打放都能成功,平時的練習就不要想着省錢。

    每天實彈訓練,模擬戰場,然後火銃手裝填對射,雖然和實際戰場還是有差距,但平時每天都能打放個幾十輪,不停的打放裝填,真格到了戰場上,自然也是比明軍那些平時幾乎毫無訓練的弱雞要強的多。

    不訓練,不捨得花錢,打的火鈁也不合格,這樣的銃手當然不是女真弓手的對手,多次戰事之後,形成了慣例和對比,將領對此就越發不重視,形成了惡性循環。

    閔元啓抵達工坊附近,在衆人的問好聲中,小校場那裏的火器也是乒乒乓乓的響了起來。

    大片的白煙冒起,然後就是強烈的火藥硫磺味道瀰漫開來。

    硫磺這東西都是朱家到處蒐羅購買,閔元啓不怕花錢,但眼前的這訓練,一個月最少得出千兩銀子以上,換了普通的遊擊將軍,要是不趁亂縱兵搶掠,或是原本就是大將門出身,憑着喝幾百兵血能養起一二百人的騎兵家丁就算不錯了,哪捨得一個月幾百上千兩再去訓練火銃手?

    “兩個千總部,每千總部各有一個傳令騎兵旗隊,然後是獨立的騎兵司,三個百總部,三百多騎,需配給最少六百匹戰馬和一千匹挽馬,現在到位的尚不足一半。”

    閔元啓站在小校場上,看着火銃手們不停打放。

    另外一側的小校場裏頭,就是騎兵們在不停的練騎上馬下馬和操控戰馬直行轉彎等最基本的騎術。

    閔元直聽到閔元啓過來這邊,也是厚着臉皮跑了過來。

    “暫時沒辦法。”閔元啓聽着好笑,笑罵道:“說什麼一半,是挽馬尚不到一半,戰馬已經差不多是買了五百餘匹了,你一共三百多人,訓練是足夠了,你現在真要出兵遠征不成?”

    “總要練一下一人雙騎長途拉練,將來用的着時才管用,才拉的出來!”閔元直嘻嘻一笑,說道:“再者說,除了千總部有傳令旗隊,副百總以上都配傳令騎手,兩個司各有一個隊的塘馬,這些戰馬都要從我這裏扣除,算算已經不足四百之數。如果眼前這些新軍騎兵練好了,將來戰馬缺額就更大了。”

    “這事你不要多操心。”閔元啓道:“你只管按上次交戰衝陣時得來的體驗,看看以騎兵正面衝擊之法,除了人馬皆披甲,還有什麼要緊的地方?”

    “如果說除了騎兵和戰馬都着甲外,兵器也要緊。我的想法是,前排衝陣,必得手持長兵,這樣踏陣破敵,纔可與敵持長兵的步兵交戰,且能破陣而入。後排三排,則最好是手持短兵,因爲敵陣已破,要緊的是殺敵,持過長的騎槍刺殺散亂的敵人,委實是不太方便,效果也是極差。所以前排長騎槍,後兩排持腰刀,這是最好的辦法。至於衝陣,除甲堅兵利外,便是要齊排並進。”

    閔元直說着,索性蹲下來,用着一支樹枝畫了簡單的圓陣出來。

    “以騎兵破陣,不管攻側翼還是掩其後,以騎破步,最難的就是一接觸之時怎麼破陣。若散亂而衝,遠遠拋射弓箭待敵陣腳混亂,這是最費力的法子。以咱們的騎射之術,想練到這樣的騎陣,往少了說都得三年……其實我是覺着,要練到騷韃子那樣進退自如,馬上拋射十中七八的本事,三年再三年,怕也是不能成,或者說,練一輩子也未必就行了。”

    閔元啓微微點頭,眯眼看着這堂弟。

    世家嫡傳是一點,自己肯用心思那是更重要的,不然的話此前閔元直一直在讀書,弓馬騎射這事根本不怎麼沾,只是打小學過一些兵法兵器,也學過騎術罷了。

    世家將門,沒有在九邊世代爲將的,能保持閔家這樣水平的,已經是百中無一了。

    明軍要想和蒙古人比騎射功夫,確實是差的太遠,甚至是一輩子也攆不上。

    不過此時的蒙古人也是弱雞,不要說和女真人打,如果是少量的蒙古人對上明軍邊軍精銳,雙方打起來,蒙古人也是慘敗的多。

    只有蒙古聚集幾萬人十幾萬人之時,明軍那種家丁精銳制的打法纔會被剋制。

    可見世間之事是沒一定的,不要以爲騎射無雙就包打天下了。

    “咱們的破敵之法,一在於甲堅兵利,咱們這裏重鎧甲重兵器,重戰馬配給,這個路子元啓哥走對了。第二就在陣列齊整,不要弄什麼拉瓦戰法拋射之法,乾脆騎兵就不習射,就搞一槌子買賣,橫衝硬撞,破了陣就是咱們贏!我參考歷來騎兵戰馬,宋時夏人弄的那鐵鷂子,用勾索相連,重甲長兵,重騎破陣,是不是這個意思?”

    閔元直說的眉飛色舞,閔元啓也是用讚賞之色看着這個堂弟。

    後世之人當然知道近代騎兵戰法,就是講騎陣講配合,其實歷史這東西就是循環往復,近現代騎兵的訓練和戰術有獨特之處,但歸根結底,在歷史上也不乏前例。

    “勾索咱們就不必用了,西夏人也是根據當地多山地,不易展開發展出來的戰法。”閔元啓笑道:“只練重騎合擊破陣,能練到疾馳衝鋒陣列不亂,並排齊進,這騎兵就算是練成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