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謀明 >第一百六十八章 精兵
    也不待衆人說話,閔元啓便是接着道:“從軍情來看,是從城中出動四千多步兵,一千左右的騎兵,計五千出頭。從城外動員四股兵馬,加起來也是五千人左右,加起來一萬一千人左右。其中步兵萬餘人,精銳營兵五千,雜兵五千,騎兵一千。其中七成左右是長槍手和長刀,長斧,長戟,鏜把,斬、馬、刀,夾刀棍等用長兵的,兩成左右是刀牌,狼牙棒,鐵鐗,鐵鞭等用短兵的,還有一成左右的弓手。弓手多半是城中精銳,也就是直屬劉澤清的兵馬。城外的雜兵,多半是附庸於劉澤清的諸將,來源複雜,有從山東鎮跟過來的外系將領,那些陸續投過來的多半是帶着自己部曲,就算直屬劉澤清的所謂精銳,多半也是這樣的情形。”

    衆人一時無話,還在消化這個消息之時,只有閔元金由衷言道:“梁世發果然得力,軍情司的錢也沒有白花。若不是他們,咱們怕是要待客兵接近咱們只剩下最後幾十裏的時候才知道有兵馬前來,對具體情形還是一無所知。”

    閔元啓微微一笑,對閔元金的話也是頗感贊同。

    閔元啓接着道:“誰領兵,諸多將領的姓名,大體的經歷,梁世發說明天應該能全部打聽出來。現在就知道有劉澤潤和劉之幹這叔侄倆,這麼估算,這一次出來的千多騎兵裏,老劉家的內丁應該佔一些,但不會太多。因爲梁世發此前的情報裏說的很清楚,劉澤清的內丁多半是李化鯨在管,其部從千多人增長到三千人左右,一半步一半騎,都是跟隨劉澤清廝殺多年的老兵,人人披甲,手持兵器也相當精銳,不少人也算得上是身經百戰。若是這三千內丁跟出來大半,李化鯨應該也會隨同一起,李化鯨未出,內丁數量應該是不多。”

    閔元啓喝了口茶,笑道:“看來東寧伯對咱們畢竟是不放在眼裏,他那個什麼城中精銳,也就是綿甲多一些,精鐵鍛打的兵器多一些,要說戰場經驗和訓練,也未必比城外的雜兵強出多少。”

    公允來說,不論是高傑還是劉澤清,劉良佐,還有原本出身京營,麾下就有不少精兵強將的黃得功,在立鎮前後,都是在努力提升自己部下的武力。

    更多的兵源,更多的將領,更多的鎧甲和精鐵兵器也是在源源不斷的收羅納入之中。

    在一年之後,各鎮差不多膨脹完成,黃得功以一鎮之力對抗左良玉的南下大軍,並且能擊敗左部,就是這一年發展之功。

    各鎮擁有大片地盤,哪怕是兩淮徐州也是比殘敗凋零的北方要富裕的多,特別是人力物力資源都是充足,各鎮的兵力都是急劇膨脹。

    到了南明時期,喫空額空餉之類的事已經沒有意義,各軍鎮的人數都是在持續增長,並且將領都明白武力是自己地位的保障,是更進一步的階梯,於是都不吝惜往部下身上花錢。

    象吳襄身爲遼鎮總兵,被崇禎皇帝召見時的話語雖然無恥,但也是事實。

    遼鎮名義是有大量兵馬,但吳襄直言能用者不過三千。

    俱是細酒肥羊,視爲兄弟,緩急時才堪大用。

    養的營兵就是炮灰,養成乞丐般模樣也不稀奇。

    到了江北四鎮時期,雖然內丁還是驕子,仍是將領最爲倚重的對象,但大規模的戰事之下,營兵的作用也是凸顯出來,各鎮對諸將所領各營也相對比較重視,軍餉,軍需,人員,都是能夠大體保證充足。

    象劉澤清在淮安,就是派出隊伍四處打糧,也是要保障軍隊軍需。

    如果四鎮能合力抗清,幾十萬軍隊就算不能北伐,打敗南下清軍是毫不困難。

    可惜各鎮紛紛投降,竭盡南明財力和掃蕩徐淮地方積累起來的軍隊,憑白是替清廷做了嫁衣。

    劉澤清在這半年時間內,除了將軍隊擴棄過半之外,也是想努力打造一支精兵出來。

    駐在淮安府城附近的嫡系,所謂的精兵就是這個思想的體現。

    隔幾天訓練一次戰陣,每日均要求將士練武藝,發給精銳兵器和儘量配給鎧甲,騎兵配給也是往這些精兵營伍裏爲主。

    當然在閔元啓看來,這樣的訓練水準和強度,還有基本上沒有約束的軍紀,這支軍隊也就只能打打順風仗,欺負一下平民百姓,撐死了是打土匪海盜,不要說和清軍比,就是和吳三桂的遼鎮兵,三順王的東江兵相比,劉澤清的這些部隊也只配稱爲雜兵。

    畢竟其脫胎而出的山東鎮原本就是二線內鎮,甚至比起以土司兵爲主的川兵和雲南兵,還有歷來裝備比九邊稍遜一籌的湖廣勳陽鎮兵來,山東鎮無論是兵力,裝備,還有將領傳承都是與河南鎮等內鎮相差不多,甚至比起登萊鎮來也是相差的遠了。

    “一萬一千兵馬,這一萬步兵,仍可視爲雜兵。”閔元啓沉吟着道:“可慮的就是一千騎兵,就算大半不是內丁是普通騎兵,但只要當了騎兵,其膽氣武藝也非普通營兵能比,不會比內丁遜色太多。且成建制的騎兵,比分散在各部的騎兵要難對付的多……”

    雖然語氣有些感覺困難,但聽在在場各人的耳中,感覺就是閔元啓只是稍覺困難,卻並沒有被困難給嚇倒。

    在一旁一直沉默不語,顯得憂心忡忡的閔乾德也是爲之動容。

    不知不覺間,這個侄兒也是成長到如此地步了。

    一萬一千多正經的官兵來犯,人數是在眼下雲梯關營兵的三倍左右,這麼多來犯之敵,在閔元啓眼裏只有那一千騎兵有些撓頭,但也並不是毫無一戰之力的那種無力之感。

    給人的感覺,就是有些麻煩而已!

    閔乾德初聞來犯之敵的數目時,幾乎是在椅子裏癱軟下去。

    一萬一千多正經的朝廷經制之師,這和流寇或是土匪海盜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雖然劉澤清來犯沒有什麼正經的藉口,但此人向來桀驁不馴,朝廷對其也毫無辦法。只要拿 下了雲梯關,編造個通匪的藉口還算難事?

    朝廷到時候也定然會捏着鼻子認帳了事,誰還會爲了一個閔家和一個強藩伯爵,剛獲擁立之功的強鎮總兵較勁?

    就算想較勁,也得看有沒有這個實力。

    “可惜我現在手頭只有兩個百總的騎兵。”閔元直砸吧一下嘴,相當遺憾的道:“而且只是完成了初步科目訓練,其實也就是能夠騎馬衝刺,想在馬上揮斬到目標都不一定。不然的話,什麼狗屁一千精騎,管保叫他有來無回。”

    閔元直現在有三百多匹合格的戰馬,還有百多匹雜馬也被他連搶帶騙的弄了回去。

    騎兵司要經常搞拉練,騎兵是一騎雙馬纔是合格配置,但現在雙馬是不可能,只能拿雜馬來充數。

    而且不僅是一騎雙馬,那是騎士的配置,還得再配一匹雜馬給跟役騎乘。

    若是要長途行軍,最好是騎士雙馬,跟役也是雙馬,這樣才能保障最快的行軍速度,而且不會大量的折損戰馬。

    按閔元直,謝祥,沈亮等人的推演,現在的騎兵配給的戰馬數量,百里之內行軍能把步兵甩開幾十裏遠距離。

    三百里左右就是步兵和騎兵差不多前後到達,騎兵要稍快一些。

    五六百里的距離,就是步兵會比騎兵先到,而且騎兵會折損三成左右的戰馬。

    馬匹這動物實在是太嬌氣了,平時的喂料和涮洗必不可少,騎兵再累也得照顧好自己的戰馬,否則走上幾天就開始疲瘦掉膘,再走幾天就得倒斃了。

    就算喂料涮洗跟的上,長途行軍戰馬疲瘦也無可避免,要是一騎一馬長期乘騎,戰馬瘦弱而死是必定之事。

    蒙古人西征萬里,那是一個騎兵幾匹馬甚至十幾匹馬換着騎,加上帶着牧羣行軍,走一段放一段牧,甚至放牧時間比行軍時間還要久。

    用這樣的辦法保持戰馬的數量和活力,就算這樣,長期行軍戰馬的損耗也是相當驚人,一匹馬需要食用人類三倍到四倍左右的糧食,拿破崙遠征俄羅斯的失敗就在於損耗了驚人數目的戰馬,連拉火炮的戰馬都損失的乾乾淨淨,很多火炮沒有轟擊敵人就因爲缺乏挽馬而被迫放棄。

    閔元直的騎兵一人雙馬換乘,兩匹雜馬,一匹跟役騎乘,另一匹揹負騎士的鎧甲裝備。

    這已經是最低標準,大量的糧食還得有專門的畜力甚至是人力來負擔。

    北魏分裂,東西兩魏經常以重甲騎兵交戰,那時是中國古典騎兵戰術的高鋒,鮮卑騎兵強力悍勇,身着重甲,戰馬也負甲,一場大戰損失幾萬匹馬是常有之事,根本不足爲奇。

    現在的騎兵司,算上雜馬才勉強一人雙馬,跟役雜馬還不見眉目,也就只能在方圓三百里左右範圍活動,長途奔襲,戰馬損耗驚人,怕是到了地方,戰鬥力減去三成甚至減半也不爲奇怪。

    至於本土防禦戰,騎兵們也只能說勉強堪用,連向來心高氣傲,自信十足的閔元直,也不敢說自己的部下能頂大用。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