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謀明 >第一百七十一章 近島
    若是在地方上能肅清匪患,又言明是周亮工的派遣,對周亮工這個淮揚海防兵備道來說,當然是不折不扣的政績。

    由此更進一步,成爲鳳陽巡撫,也未必是不可能之事。

    對朝廷來說,現在的這局面當然是只能依靠四鎮將領和其兵馬,但不論是弘光帝或是內閣六部的文官大佬們,更信的過的肯定還是夠資格經略地方的文官。

    南京等地失陷之後,主持湖廣等地的實權派就是文官何騰蛟,若不是主持,湖廣怕也很快陷落,在其麾下也糾集了大量明軍,但又因爲其狹隘無知,一直在排擠順軍餘部,使忠貞營和湖廣明軍始終不能合力,怕是南明的局面也會大有改觀。

    從熊廷弼到孫承宗,再到洪承疇,孫傳庭,再下一等的朱大典,路振飛,這些優秀的文才武略都出色的大明文官,好象也是氣運使然。

    要麼死在自己人手裏,要麼就是死在他人之手,就算僥倖未死的也不能發揮其才能,在南明時期黯然無光。

    而掌權的馬士英,史可法,其後的黃道周,何騰蛟之流,比起此前的前輩來,相差的就太遠了。

    至於永曆朝的那些文官,簡直叫人記不起姓名,除了折騰搗亂,給李定國扯後腿,製造李定國孫可望等人之間的矛盾,毫無能力也完全沒有大局觀,簡直不足爲道。

    南明缺人,上層的文官其實不太缺,錢謙益都復起了,那些文名滿天下,袖手著文章的文官,高居廟堂之上爭權奪利還有幾把涮子,令他們到地方爲督撫,經略安撫地方以備強敵來犯,這可就是要了他們的命了。

    正因如此,周亮工拼命涮聲望就有了底氣本錢。

    閔元啓是周亮工扶持,雙方確定了底線和結盟,閔元啓也不會再改換門庭,周亮工有閔元啓和他的兩營兵,腰板便是硬了許多。

    再涮上去聲望,總督不敢說,巡撫卻還是有相當大的機會。

    第二個目的,則是想令將士多有機會乘船出海,雲梯關所原本就鎮守海疆守海口,雖然這裏荒蕪多年,但出海渠道尚有,不用也是浪費了。

    現在閔元啓是將造船之事逐漸提上日程,大亂將起,清江浦那裏有工部的大量的造船工坊,不僅有器具也有不少造船的匠人。

    只要局面更亂一些,把這些匠人工具都弄到雲梯關這邊來也不是難事。

    多鐸攻下南京和杭州後,清江浦這裏也納入統治之下,這些東西就便宜了清廷,也是清廷運送江南財賦的重要手段。

    其後清廷在清江浦設立了多名總督,負責治理黃河和漕運等事,清江浦的地位逐漸超過了淮安舊府,其後在此設縣立府,原本的淮安府反而降格爲州,後又降爲縣治了。

    閔元啓最早的打算便是造船南下,積累一部份財富,聚攏一部份信的過的部下,駕大船出海,不管是先到福建廣東安身,或是直入臺灣,甚至直接駕船下南洋,都是可以選擇的選項。

    若是半年前的閔元啓,能駕一船逃到福建,相機再入南洋就算是最現實的打算了。

    這年頭福建海船多的不說,一年百艘以上去南洋是肯定有的,幾次大的排華風潮都是發生在印尼和呂宋,後世的馬來地區還算安穩,那裏的華人也相當的多,在其立國之前佔到四成左右,其後也相對平穩,產生了很多鉅富世家。

    閔元啓感覺以自己的才能格局,不敢說在南洋建多大基業,混個鉅富傳家還是可以的。

    既不用對韃清俯首稱臣,在暗無天日的嚴酷環境下剃了辮子當奴才,也不至於窮困潦倒,貧無所依,能夠做到這種程度,閔元啓也就滿意了。

    其後局面一變,閔元啓的想法心思自然也是爲之一變。

    能做到更好,何不努力一把?

    現在派出將士坐漕船出海,目的就是在海上練兵,因爲閔元啓遲早要與人在海上爭雄。

    不管是到南洋開闢局面,或是到臺灣和荷蘭人爭鋒,船隻和船上人員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未來幾年內有個大好契機,鄭芝龍初降之時放棄了自己船隊和控制的海疆,鄭家水師爲之大亂,四散而去。

    鄭成功雖然是鄭芝龍的兒子,鄭家內部就有人不服他,鄭芝龍的舊部也不將他放在眼裏。

    其後多年時間,鄭成功是經過千方百計,歷經多少艱難險阻,才堪堪將其父的舊部籠絡到手,並且逐漸在岸上經營出一片基業,其麾下兵馬雖不及其父在時多,但在陸地的力量反而更強了些。

    這段時間內,鄭成功本人不過才幾條船,千多部下起家。

    閔元啓自忖自己的基業怕是還超過鄭大木,不足之處就是他是北人,福建那邊的人抱團抱的厲害,他要收服鄭芝龍的舊部,所費的功夫精力怕是不小,但只要自身實力夠強,抓着機會,未必就不能成功。

    佔着航道和水師,與荷蘭人鬥過一場,將倭國市場從荷人手中搶下來,再繼續與西班牙人等外來殖民者做買賣。

    甚至要搶下一塊殖民地,與臺灣勾連一起,這纔不會有後來荷蘭人和清廷聯手封鎖,使鄭氏越來越貧弱,甚至打不敗清廷水師,簡直是大明海盜之恥。

    這些想頭是很不錯,但凡事都要邁出第一步再說。

    造船之事還得再等等,韓森已經開始在碼頭附近搭建工棚和工匠住處,也在收羅工具做一些前期的準備工作。

    雲梯關這裏造船有一個好處,這裏原本就有相應的停船修船的碼頭,也有相當多有經驗,懂得操船的漕運運軍極多,修船操船的經驗也極爲豐富。

    所缺乏的就是駕船入海的經驗,這個短板對駕船經驗豐富的漕運運軍們來說也極爲容易彌補。

    不足之處就是海上廝殺爭鬥的經驗,這就得花時間,甚至於拿死人當成本來不斷的彌補了。

    秦山島距離雲梯關不過六十多裏,從陸路走一天就到,從海上走卻花費了兩天多的時間。

    儘管是貼着岸邊行船,風大浪急,操船的運軍缺乏經驗,雖然找了幾個駕船出海過的漁民幫手,這般四百料二十多米長的大船漁民也是沒有駕過,衆人七手八腳,還是不停的被風浪吹散打亂船隊隊形,甚至有幾次差點碰到海邊礁石,差點兒撞散大船。

    兩天行六十多裏,好在也是看到了島盜盤踞的海盜,韓森也是放下心來。

    此次他是最高等的武官,但韓森不負責指揮做戰,那是百總官的職掌。

    他負責的是記錄海船出海的各種情形,包括船隻的狀態等等。

    這一趟下來,韓森是不得不承認,漕船是根本不適合下海。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