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謀明 >第一百九十六章 推進
    從千戶所城的高處看,敵軍象是大羣的灰色螞蟻一般,蜂擁而至了。

    在客兵軍陣右側後,是數十面大鼓轟隆隆的敲響着。

    大片大片的客兵在諸多將領的指引下,持續向前。

    哪怕是在這種時候,就算奮力排陣擺開,客兵的陣列也還是相當的混亂,甚至是雜亂無章。

    田地裏頭,官道兩側,灌木和林地裏,到處都是拿着刀槍行進的客兵將士。

    這些人操着山東口音,罵罵咧咧的隨着自家將旗前行。

    客兵分爲十幾部,從千總旗到遊擊將軍的將旗,再到參將旗,副將旗,總兵旗,旗幟有數十面之多,在田野和大河邊緣,到處都是丈二高到丈六高的高大紅旗。

    在旗幟指引下,客兵們還是按各千總,遊擊,參將,副將,直至總兵的各家營伍向前行進着。

    少則一二百人,多則五六百人至千多人左右。

    看來就算是姚文謙這個總兵,直屬的部下還是沒有超過兩千人。

    這也是劉澤清瘋狂擴軍的結果,眼前的這些將領在崇禎十七年之前,最多領兵幾十到幾百人,職位可能就是從千總到都司,守備,遊擊。

    劉澤清本人不過一鎮總兵,麾下是沒有資格再出現其餘總兵或是副將,參將等大將。

    諸多大將都是朝廷直接任免,而且是各有信地駐防,比如戚繼光從山東都司的練兵都督僉事,直接任爲參將就是任寧紹臺參將,寧,紹,臺這三地便是戚繼光的防地,他領的也是寧紹臺的參將營兵,兵種來源是當地的諸多衛所軍。

    也因爲衛所軍不堪用,在營裏戚繼光練兵練的再好,道理說的再透,軍餉發放和軍紀執行都有板有眼,最終的結果卻是臨陣時這些兵上了戰場隨時都可能逃走,只要情形稍有不利,把主將一丟轉身就跑,這些兵根本不帶猶豫的。

    就算戚繼光在戰後斬下多顆首級,這些兵油子還是我行我素。

    因爲戰場上一跑就是幾百上千人,再兇殘的主將也不可能把所有人都斬首。

    隨大流一跑就能保命,萬一被斬首也就是幾百分之一的機率會砍到自己腦袋,這些兵油子的算盤也是相當清楚。

    戚繼光無奈之下只能奏請朝廷重新募兵,不再用市井之徒,也不用老兵油子,全部改用樸實的農民和礦工,然後再用自己的練兵之法訓練。

    同時也是將餉銀提升,本色折色每兵有一兩多的收入,對農民來說算是高收入,一般的數口之家,一年辛苦名義上能賺五六兩銀子一年,但其實百姓是落不下銀錢的。

    當了兵,每月關餉,喫住都在軍營,只要不死,一年好歹能攢十來兩銀,在高額的軍餉刺激和嚴格的訓練,加上戚繼光的指揮天才,其後的戚家軍才名揚海內,成爲大明有數的強兵。

    哪怕是戚繼光被排擠後鬱鬱而終,其部下在萬曆二十年前後的壬辰倭亂還是表現最好的南兵,攻克朝鮮的南兵,就是戚家軍的一部份。

    到萬曆末和天啓初,在遼東戰場上戚家軍還是有不俗的表現,特別是渾河血戰,戚家軍最後的餘燼與川軍配合與八旗兵血戰到底,給了無往不利的八旗兵極大殺傷。

    大明的營兵就是這樣,每個將領個性和特色鮮明,帶出來的兵就是表現不同,如李成梁的遼鎮騎兵,馬芳的大同騎兵,戚繼光的浙兵,俞大猷的車營兵等等都有各自表現不同。

    總體來說,南兵訓練好,軍紀好,是大明最頂級的強兵。不光是浙兵,還有廣西兵和四川土司兵,都是南兵中的佼佼者。

    就算是廣東和福建的水師,表現也比北方水師強的多。

    北兵則是彪悍勇武,個人武藝好,擅長騎射突襲,但軍紀普遍很差,營伍間鬥爭不停,內部傾軋厲害。

    西軍則是集南北大成,既是彪悍勇武,又有良好的軍紀,是明軍營兵最爲出色的集體。

    但不論南軍北軍西軍,各營伍都是層次分明,除了戚繼光在短時間內擁有大量部屬外,將領們最少在表面上是不能擁有自己的直屬副將和參將,遊擊各營,更不要說在總兵之下再任總兵了。

    也就是崇禎十七年之後亂象頻生,劉澤清本人不過一總兵,其麾下已經又有了多名總兵,如高傑和劉良佐麾下都是各有多名總兵,左良玉麾下總兵更多,達二十多名總兵,這在崇禎之前是絕無可能之事。

    若戚繼光時能有二十個總兵麾下,練兵在十萬以上,怕是真的沒有後金什麼事了。

    眼前的客兵表現,卻是愧對這些所謂的總兵,副將,參將之名了。

    大片的客兵沒頭蒼蠅一般,根本是談不上什麼陣列,只是一團團的士兵蝟集在一起,一併向前進行而已。

    越往前行,則地勢限制越多,客兵們逐漸被長壕溝壘尖樁所阻,姚文謙劉澤潤劉之幹等人只得逐漸把步兵往左側和中軍集攏,原本大面積散開的萬餘兵馬,逐漸集中到不到二里的正面,士兵們擠挨在一起,隊列拉開老長。

    騎兵原本是想放在右翼,但長溝深壘對騎兵的限制更大,劉可成只能移動騎兵至河邊左翼,那邊有大片的臨河灌木和林木,騎兵在其中行動也相當狼狽,但也是無可奈何。

    劉可成還放了二百多騎兵在大陣側後,這是爲了防止那一股勇悍的騎兵在戰時又來突襲大軍後路,這也是無奈之舉。

    衆將都是被閔元直等騎兵不要命的孤狼式的襲擾方式給打怕了,寧願在會戰之時減少二百騎兵的助力,也不願在全力突進之時,身後突然又被那一小股騎兵牽扯。

    佈置完畢,姚文謙眯眼看着右側大片的壕溝木樁,表面平靜,內心卻是波瀾大起。

    跟隨劉澤清從軍十餘年,登萊之戰到解開封之圍,又長期護漕,與流寇,響馬,土匪多有交手。

    姚文謙也是見多識廣了,眼前這一大片防禦工事絕對是新掘出來,土質都還很新鮮。

    短短時日,挖出幾十裏的長壕,深溝高壘,配合尖樁箭樓,令人見之膽寒。

    不僅是姚文謙,其餘諸將也絕了從長溝右側兜剿過去的想法。

    大軍行進受限,小股兵馬肯定無法從這樣的防禦陣式當面打穿過去,憑白給對方送人頭。

    左側是千戶所城一路排開的多個城池,想在倉促間破開城防攻入城內也是絕無可能之事,姚文謙早就看到了,千戶所城上有多處懸戶,上面都有弓手,城堞處到處是持着長槍鐵矛的守兵,還有堆積如山的石塊和檑木,以及鑲嵌長釘的鐵拍等守城器物。

    衛所再衰微不堪,到底不是普通的民間小城能比,就眼前的這千戶所城,萬人大軍士氣高昂,衝車盾車雲梯車俱備的前提下,怕也是要好幾天纔有機會得手。

    左右俱受限,只能沿着往千戶所城的道路向前,姚文謙經驗還是有的,知道這是對方刻意營造出來的地勢,但他自忖自己經驗豐富,還有劉可誠的騎兵輔助,且有萬餘戰兵,兵力遠遠凌駕於對方之上,是以還是漠然下令,全軍繼續前行。

    ……

    “終於來了。”

    閔元啓看到對面高高豎立的大旗之時,也是忍不住吁了口氣。

    謀算再深,計劃再周密,終究是要在戰場上見真章。

    雙方在狹窄的戰場上彼此相隔已經不到一里,對手深入所城和長壕正中,已經突破至所城腹地。

    大大小小的軍陣凌迫向前,萬餘大軍和騎兵夾雜的威勢也是不小,對方將領顯然是自詡本錢豐厚,並未太將雲梯關這邊的部署放在眼裏,仍然是昂然而入。

    閔元啓鬆了口氣的同時,也是關注着自己右手側的幾處箭樓。

    瞟了一眼後,閔元啓便是決意以大三材陣爲核心,將一個個百總局以大三材陣擺開迎敵。

    這一片戰場相對狹窄,正面接觸面有限,如果閔元啓的部下鐵甲數量充足,倒是不妨用突擊銳陣,疊浪式的攻擊,一陣接一陣的直接把對手打穿。

    但鎧甲現在還是嫌不足,少量扎甲,大半是舊綿甲和皮甲,少量鎖甲。

    這樣只能保障少量的精銳刀牌手和前隊長槍手披甲,尚有不少戰兵身上只有軍袍,並無披甲。

    若以銳陣攻敵,缺乏實戰經驗和鎧甲的旗軍,就算能把對手陣列打崩,再面對敵人的騎兵,打起來就會相當困難。

    甚至有可能陰溝裏翻船,騎兵之威,再怎麼重視也不爲過。

    是的,雖然敵人來勢洶洶,而且是正經官兵,其內丁和騎兵具甲裝備也相當出色,最少是不比雲梯關旗軍們遜色多少,但以閔元啓看來,眼前的軍隊還是一支雜兵構成的三流明軍,根本不算是自己真正的對手。

    一流滿洲八旗,二流明軍遼鎮和流寇老營,三流纔是明軍各鎮的正經營兵,從這個標準來看,算劉澤清部三流,也算是高擡了,其實應該算是四流。

    就算是崇禎之前的大明軍鎮格局,九邊重鎮也是瞧不起南兵土司兵外的內鎮兵,甚至就算是南兵精銳,包括戚家軍在內的南兵,北兵也是一樣瞧不起,雙方的爭執不是意氣之爭,而是爭兵爭餉,爭在朝廷的話語權。

    在朝鮮戰場李如松打壓立功的浙兵,薊鎮一次屠殺三千戚家軍餘部,都是出於軍鎮的南北之爭。

    山東鎮這樣的內鎮,撐死了也就算四流軍兵,閔元啓還真的未將其放在眼中。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