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謀明 >第二百零六 清點
    過午之後,戰事大體上停止了。

    旗軍兜住了小三千人,包括大半騎兵在內的客兵都被圍住了。

    沒有繼續艱苦的剿殺或苦鬥,大半的客兵要麼在崩潰時拼命往外跑,要麼在被圍困時第一時間就放了刀槍,跪下投降。

    這其中定是有不少老兵油子,對投降的事相當內行。

    放了刀槍,整個人跪下或是趴下,不要左顧右盼,不要賊眉鼠眼。

    只有畢恭畢敬,老老實實才能搏一線生機。

    這些老兵油子其實沒怎麼害怕,這些衛所旗軍不是兇殘的流寇,不太可能把他們裹挾走或是屠殺掉。

    官兵和流寇間有大仇,官兵逮到的流寇很難活命,這使得流寇對官兵也十分痛恨,就算留下官兵性命,多半也是在打起來時候趕到前方去填刀頭。

    更不必說更加兇殘的東虜,那些辮子兵是所有官兵的惡夢,就算僥倖不被砍死,也是所有人都要被押到塞外趕赴遼東,能活下來的十不存一。

    是以這些老兵油子在教導新人老實的同時,自己卻始終偷眼看向四周。

    戰場上到處是丟棄的鎧甲兵器,還有跪伏的人羣。

    最少有三千人左右被俘,大量的旗軍持着刀槍站在四周警備,喝斥那些不老實的客兵將士跪伏下去。

    一些武官模樣的人開始聚集,各人臉上都是掩飾不住的笑容。

    所有人都簇擁着一個身形高大的青年武官,看樣子也就二十來歲,下巴上剛留出些許的短鬚出來。

    這個人面色剛毅,眼神也相當犀利,很多不小心和他對視上的客兵都感覺畏懼,又趕緊把頭趴伏下去。

    閔元啓在戰場中掃視打量着一切,心情自是感覺愉快和放鬆。

    對那些偷窺自己的客兵他也並不介意,確實如客兵老兵油子想象的那樣,他是不打算對這些客兵如何。

    當然是要審問一下,在駐紮地有搶掠殺人行爲的惡兵給審出來,公審之後斬首示衆。

    估計人數不會太多,要是客兵人人都殺人,淮上怕是早就沒有百姓敢居住了,大家全都跑光了。

    大半的客兵還是多半隻搶不殺人,打糧的時候會挑一些倒黴的人家凌侮催殘,甚至殺害老人和孩子。

    也有的會殺戮搶掠,甚至什麼也不爲來殘害百姓爲取樂。

    這樣的人渣在客兵中不少,但也不可能是全部人都是如此。

    多半的人是劉澤清從山東一路裹挾入營,或是在淮上剛成爲募兵不久。多半的人是當兵喫糧,搶掠積攢財富,搶東西和打人是不必避免,這是整支軍隊的傳承如此。

    斬掉那些真正的惡兵,留下大半當免費的苦力。

    這三千人最少能留下七成當苦力,從淮安新募之兵又沒有什麼過份惡跡的,可以編練成旗軍新兵。

    最少有兩千人可以放在工坊和鹽池當免費的苦力,按雲梯關這裏的月餉水準,一個月最少也是節省兩千以上的開支,一年就是好幾萬兩。

    對這些客兵來說,能保住性命,效力贖罪也是不錯的選擇。

    至於說直接放走,或是打一頓放走,又或是裹挾入營,對這些客兵來說以往的經驗是不管用了。

    既然劉澤清發動戰事,客兵們又依軍令前來,殺掉一些爲惡的武官和老兵,留下大半俘虜效力贖罪,對閔元啓來說並不是什麼困難的決定。

    若有人譁變,不滿,自然也有刀槍對着。

    也不必擔心這些免費勞力搶了原本雲梯關軍戶和民壯的飯碗。

    下一步還要開挖更多的鹽田,還要擴大種田的範圍,此外還要成立造船場和配套的鐵器工坊,另外就是要打算擴大紡織工坊的規模。

    南邊的灌河水流湍急,哪怕是在枯水季都是咆哮奔騰,那裏的水力不利用太可惜了。

    水力紡織是蒸汽機出現之前最高效的紡織方式,閔元啓在此之前的實力太弱,沒有敢於過度擴張,現在是不必太擔心了。

    在灌河一帶成立水力紡織工坊,大量收購棉花都可以提上日程了。

    山東和江南都距離淮安這邊很近,這兩處都是出棉花的地方,購買原材料應該不太困難。

    水力紡織高效低價,可以用出產的成品搶佔市場獲得利潤,應該是用人較多,而且收益較大的生意門路。

    閔元啓就是在猶豫,明年清軍南下之時勢必會帶來河南山東的戰事和混亂,北方市場的混亂還有自己面臨的戰爭壓力。

    雲梯關這裏是地處偏僻,但並不代表清軍就不會攻擊這一片地方,特別是有大量大明衛所軍駐紮之所。

    閔元啓已經打算認真經營這一片基業,保住江北這一片地盤。

    等剃髮令下,整個大局混亂之時,自己可以有更大的機會。

    他現在猶豫的就是是不是會擴張過快,甚至在獲得收益前連成本也收不回來。

    不過閔元啓很快就收回思緒,將目光更多的放在戰場和旗軍將士們身上。

    閔元忠和閔元金等人開始帶着人手將傷兵、運送下戰場。

    對戰死旗軍的撫卹,還有旗軍傷兵的救治向來是閔元啓極爲看重之事。

    正因如此,這支沒有經歷過多少戰事的旗軍纔始終保持着相對高的士氣。

    不光是保衛自己的家園和親人,也是因爲有受傷後有人照料,戰死後有優厚撫卹的底氣。

    否則人性都是自私的,保護家人可以選擇逃亡,不一定要在這裏打生打死。

    最少有過百個擔架先把重傷的旗軍搬擡下去,事先從各處僱來的傷科醫生會在第一時間替他們清創,止血,包紮。

    但在這個時代的傷科水準,沒有抗生素和相關器械,甚至消毒水準也很低劣的時代,就算得到了最精心的照料,能不能活下來更多的還是看各人的身體素質,能扛的過去便扛的過去,扛不過去就只能死了。

    很殘酷,也是沒有辦法。

    閔元啓已經儘可能的幫助自己的部下,包括最好的傷科醫生和骨科,中醫在這個時代也分爲小兒科,骨科,婦科,傷科等若干科,其中骨科其實是最好的,中醫的正骨技術在幾百年後都還有一席之地。

    在戰場上斷骨的將士不少,這些將士被擔架搬擡下陣地,在事先準備好的房舍中進行正骨捆縛治療。

    輕傷的將士彼此攙扶着,他們多半是箭傷或斫傷劃傷,入肉不深,創口較淺,但仍是需要清創包紮,同時也有一定的得破傷風的風險,只是致死率相對較低。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