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謀明 >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師
    其後十數日間南京和揚州再至淮安,鳳陽,徐州,睢寧一帶都是暗潮涌動,往來信使不絕。

    原本一個不被人看在眼裏的小人物,居然正面硬憾劉澤清的萬餘大軍,其中還有三千精兵,一千騎兵。

    這個實力就是相當不俗,可以說是令人相當震驚了。

    最少可以說明,這個閔元啓擁有與劉澤清正面對抗的能力。

    其後史可法親臨淮安,當面勸說劉澤清罷兵休戰,不要做親者痛,仇者快的蠢事。

    已經無心再戰的劉澤清當然是聽勸,寫了一封致歉的書信,由親信將領李化鯨和史可法的中軍官並幕僚閻爾梅等人,一併趕赴雲梯關,申明罷兵休戰之意。

    接着史可法奏請替雲梯關開鎮,就是大河衛爲名,開大河鎮,其意當然是令閔元啓守備半枯竭的淮河與黃河出海河道,也就是灌雲到鹽城和海州這一片地方。

    這樣等於徐州鎮和淮安鎮一側又多出一鎮,若遇戰事,諸鎮齊聚或是分頭並進時,大河鎮可以爲後鎮,也可以爲前驅,一切得看實際的情形而論。

    最少在東林黨人和史可法心裏,多出這麼一鎮當然是大好事,哪怕是躲在深宮不太過問政務的弘光帝,也是下了詔旨,勸劉澤清和閔元啓罷鬥,以朕心甚憂結尾。

    高傑和劉良佐當然也是知道此事,但二鎮也別無動靜,劉澤清只要沒有發瘋去拼死打雲梯關,二鎮自然也沒有可能在這時候冒大不諱去抄劉澤清的後路。

    況且高傑現在厲兵秣馬,準備實兵實餉,來年北伐,此時沒有大的意外,高傑也不太可能來尋劉澤清的晦氣。

    一場大事,大體就是在七月過後平定下來。

    與此同時的七月,遠在北京的大明京師之中,亦是發生着翻天覆地的大事。

    經過多次和心腹重臣和親郡王們的交談,會商,多爾袞下定決心,執行太宗皇帝混元一宇的遺志,將大清國都從盛京遷至京師。

    此時的京師還是處於愁雲慘霧之中。

    上吊殉國的崇禎帝草草發喪埋葬,多爾袞決定重修帝陵,來年再把崇禎皇帝下葬。

    從他少年時起大清就和大明徵伐不休,崇禎帝也是被視爲八旗最大的對手。

    這個皇帝的好大喜功和舉措失當經常被八哥崇德帝皇太極拿來取笑,但在多爾袞心裏,大明皇帝還是天下共主,自己等人,仍然算是蠻荒小國,沐猴而冠罷了。

    但皇太極就是有強烈的自信,在盛京時雖用漢制建內院,任漢人爲大學士,任八旗王公爲各部尚書,並且成立漢軍八旗和重用三順王等東江漢將,其恢弘氣度和格局,遠非多爾袞能望其項背,更不必提已經逝世多年,晚年頗爲瘋狂的老汗了。

    在皇太極在時就頗爲自信,堅持用滿洲衣冠,不準親貴漸習漢俗,對親貴不用小刀割肉,聽漢人戲文等事都嚴詞斥責,甚至加以懲處。

    對提倡改漢人衣冠的言論也是嚴厲打擊,多次強烈表示,滿洲衣冠和騎射乃是國本,絕對不可動搖。

    對大明疆域,皇太極也是早有野心,其實皇太極已經嚴重動搖了大明在北方的統治根基,在清軍五次入關的掃蕩搶掠屠殺之後,大明北方的力量已經極爲孱弱,甚至組織不起有效的抵抗。

    第五次清軍入關時,在山東牧馬達近半年之久,明軍沒有一鎮敢於和清軍交戰,未發一兵一矢,也沒有勤王兵馬,更沒有地方團練。

    第一次清軍入關時,雖然明軍初時也極爲膽怯,懼不敢戰,乃至皇太極令人豎牌曰各官免送,但後來宣大榆林甘肅等各鎮兵雲集,加上薊鎮兵和遼鎮兵,山東兵河南兵齊集,數十萬明軍將阿敏盤踞的四城團團圍住攻打,清軍因此損失慘重,阿敏狼狽逃回,皇太極趁機將其治罪,奪了阿敏大貝勒之職。

    第一次皇太極留阿敏和幾千兵守四城,就是因爲前期太順,過於小覷了明軍,同時也是感覺明軍太弱,在關外留幾顆釘子,隔一段時間後再來攻打,擴大佔領地盤,兩面夾擊,奪取寧遠和山海關門。

    這樣遼東遼西遼南連成一片,對大明可以進行蠶食和滅國之戰。

    怎奈四城慘敗收場,皇太極也就收起了迅成之想,開始以大淩河之戰,松錦之戰加上五次入關,如砍伐樹木一樣,先除枝幹,再伐其根。

    可惜對皇太極來說是天不假年,他沒有等到李自成破京師的那天就撒手歸西,其後的果子被小十四多爾袞摘到手中,豪格和兩黃旗的人沒抗的過多爾袞三兄弟,除了保住了順治的皇位之外,順治年間在多爾袞未死之前,是由兩白旗當家作主了。

    現在八旗已經在京城圈地,各兵雖未取家口前來,但圈地之說已經甚囂塵上。

    大夥打了幾十年仗,很多八旗官兵是從爺爺輩跟天命汗起兵,先平女真各部再挑戰龐然大物的大明,幾十年仗打下來,現在得了大明京師,多爾袞決定遷都消化勝利果實的同時,大大小小的八旗將士也是在城中盤踞下來,不僅在城中佔了全部內城宅邸,將漢人趕到南城或京師城外居住,八旗上下還一起向攝政王建言,想在大明的北直隸地方跑馬圈地,各旗圈公地,八旗貴族之家圈私地王莊,搶佔明朝勳貴太監和官員在京畿一帶的私人莊園。

    多爾袞在內心已經同意此事,但就如他還沒有下剃髮令一樣,多爾袞感覺此時圈禁會大傷已經投降的漢人士大夫效忠之心,因此還在猶豫之中。

    到七月時,最少是定了遷都之議,而且在月初之時,修了新的時憲曆,得西洋教士湯若望的大力。

    同時議定遷都,着人祭祀在關外的先帝帝陵,以遷都事告之。

    又重設明諸陵守陵官員,派衛兵駐所,以防人趁亂盜陵。

    遣輔國公屯齊喀,固山額真何洛會至盛京,迎接順治皇帝的大駕至京師。

    當然同時也派出不少兵馬,徵集大量的騾馬車陵,將八旗將士們的家小分批從盛京到赫圖阿拉等地遷到大明境內。

    多爾袞到七月才真正下定決心,決心先分房,後圈地,搬取家小,以定八旗將士軍心。

    此前的五次劫掠都沒定下立足大明境內的決心,多爾袞此前也是多有猶豫,五月時多爾袞就率大軍進了大明京師,但既沒有議定遷都,更沒有派人迎順治帝和八旗將士家小。

    也沒有修乾清宮的打算,還處於猶豫之中。

    主要還是北方殘破,多爾袞考慮到清軍要同時面對順軍和明軍兩處大敵,還要深入西北江南,這些地方清軍都不熟悉,清軍的家底太薄,真正的家底就是八旗六萬丁口,其中兩到三萬人的真正戰兵。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