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山河逆行 >第九十六章:山河洗脈(一)
    不知躺了多久,宋翊猛然間睜開雙眼,已然皓月當空。看到地上死屍血跡,回想之前死戰情景。宋翊難以置信,殺道盟兩大高手竟被自己手刃。

    搏殺之時,宋翊頭腦中渾渾噩噩,似是而非,雖是自己出手卻又不是自己出手,彷彿爛醉如泥之時的發生事情又像是吃了五石散一般失了心性。

    只記得,當時一股漆黑陰寒之氣遊走於經脈之中,拼命擠壓着本來就弱小的一絲真氣。七月天氣,口鼻間吸入的卻都是凜冽的寒氣,猶如身處地下冰窟一般。心胸壓抑不堪,只覺得不殺不快,如墜魔道。

    宋翊坐在原地仔細想了一陣,依然不明就裏。存神內視,只見豆粒大小的真元被一層淡淡黑氣包裹,不由心頭一驚,難不成自己是走火入魔了?

    但因此反殺了胡狼二人,宋翊也是暗自慶幸,索性不再多想。宋翊經脈中的餘毒,在陰氣散出體外時被一併帶出,僥倖保住了性命。

    胡狼與韓百闊雖是自己宿敵,但忠終究也是一代高手。此時死者爲大,不論生前如何作惡多端也是一死百了。宋翊不忍見他二人暴屍荒野,於是刨了個土坑便要將他二人草草安葬。

    胡狼被宋翊一刀腰斬,腰部以下卻落在了先前裂開的青石旁邊。宋翊強忍着心中煩惡去尋胡狼的殘肢,卻發現那青石碎裂之後,地面上露出一道縫隙。

    宋翊心中好奇,奮起巨力將另外半塊巨石推倒,下面竟露出一個四五尺方圓的地洞,洞中有微風輕輕吹出卻無黴腐之氣,定是與何處空曠之地連通。

    料理了胡狼二人的後事,宋翊冒着膽子順着洞口爬了進去。這條地洞在山裏,四周都是青石,石面光滑似乎天然形成。

    宋翊蹭着青石向深處爬去,這石洞初時向下,爬了幾丈卻開始微微傾斜向上,越爬越是費力。四周漆黑目不可視,身在逼仄窄小之地更加增添了巨大的壓迫感。

    宋翊爬得十分小心,不停地測量着洞壁之間的距離,生怕冒然前進將自己卡在洞中進退不能。到時,叫天不應叫地不靈,活活餓死、渴死在這裏豈不冤枉,不知多少年後才能被人發現。

    宋翊一邊摸黑爬行一邊胡思亂想,約有一頓飯的功夫,眼前豁然開朗。宋翊掙扎着脫出洞口長舒了一口氣,吹亮隨身火折,藉着微光打量四周。

    此刻,宋翊身處一間石室之中。這石室高有兩丈週迴十丈,也算非常寬敞。洞中一角鋪着一張草蓆,草蓆旁邊擺着半截粗大的牛油蠟燭。

    宋翊點燃蠟燭吹熄火折,洞中逐漸明亮起來。此時再細細查看,洞壁光滑圓潤應是天然形成,除了草蓆、蠟燭再無他物,洞壁上密密麻麻刻滿圖畫文字,另有十幾級石階傾斜向上,應是通向真正的入口。

    宋翊放輕腳步拾階而上,高出地面三丈左右,卻又是一個一人寬闊的洞口,洞口被人從外面用一塊巨的大青石堵死。

    宋翊小心謹慎,貼着縫隙側耳傾聽,除了呼呼的風聲再無其他動靜。青石約有兩三千斤重,以宋翊的力氣若是將它推倒卻是不難。

    推倒青石,宋翊又進入一處石洞,洞中冷風嗖面卻是到了“九峯山”的山頂。

    宋翊走到洞外細細打量,遠處羣山巍峨,兩側山峯聳立,竟是九個山洞居中的“吊鐘洞”。

    宋翊心中大喜,看來那桑皮紙上所言不虛,此處必是呂祖潛修之處。

    只是這“吊鐘洞”洞中有洞,呂祖在那下面石洞中修行,並將心得篆刻於石壁之上,爲免凡夫俗子看見,便以青石封堵住洞口。因此,自己來了幾趟都沒能發現。

    返回石室之中,忽覺靈氣昂然遠勝之前,宋翊心中恍然大悟:“難怪呂祖選擇此處修行!自己爬進來的那個通道原來是處通風口,山中靈氣經由通道自然提升至山頂“吊鐘洞”排出。這處石室居於兩個洞口的通道之間,全山靈氣都在此處薈聚徘徊。因此,石室中的靈氣比其他地方濃密了不止一倍,實在是山中最爲適合的修煉之處。”

    宋翊藉着燭光,細細研究洞壁上的文字圖畫。且不說上面記載的內容,單講這雕刻文字的手法,行雲流水鐵畫銀鉤,氣韻生動形意合一,點線結合虛實相生,猶如書法大家在宣紙上一揮而就,比毛筆寫的還要乾淨利落。

    再說洞壁上的圖畫,陰刻圖畫細緻入微,由潛入深層次分明,比能工巧匠經雕細琢更爲巧妙。

    宋翊伸出手指,順着溝壕輕輕撫摸,陰刻紋理圓潤光滑,絕非點滴雕刻而成,應是呂祖運劍一揮而就。如此看來,呂祖的劍法已達化境,當世之人罕有匹敵。

    感嘆過呂祖的劍法,再去研讀壁上一篇小字楷書的內容。這篇文章密密麻麻約有百餘字,說得是呂祖得道的經過。其內容與坊間流傳並無太大出入,另又附上了呂祖的自述。

    呂祖生於河中府永樂縣招賢裏,他對此地頗爲熟悉,因此才能找到此處絕佳之地進行修煉。

    此時,宋翊心中疑惑頓解,怪不得呂祖能在這麼一個偏僻的地方找到如此一處寶地。至此,也可以完全確定,這裏就是呂洞賓的洞府。看來,宋翊今次真是誤打誤撞撿到了寶貝。

    藉着燭火繼續向下看去卻是一副地圖,圖上簡略地畫着“九峯山”的地形。宋翊心中納悶,這呂祖難道是怕自己出去時認不得路了,偏要將地圖刻在牆上?

    宋翊撓着腦袋退後一步再看,忽地心中大驚。剛纔由於燈火昏暗,只能湊到近前查看文字圖畫,一次只能看到一隅,難以同時窺其全部。此時縱觀全貌盡收眼底,這哪裏是什麼地圖,牆上刻畫的分明是一副人身經絡圖。

    圖上一條南北走向的大沖溝乃是此地“永樂澗”,“永樂澗”由上直下貫穿始終,便如人身脊椎。“永樂澗”最頂端九座山峯,便如人腦泥丸宮。

    以此類推,自下間隔排列着山地、傾斜平原、河谷三種地貌,與九座山峯相連的山地應是人的頭部,居中的傾斜平原應是人的腹部,底部的河谷則可以確定是臀部尾閭的位置。

    山地與平原之間有一個放牛郎,站在一團與山地相連的清水之間,應是人的五臟六腑。

    宋翊心驚之下,取了蠟燭走進觀瞧。果然圖中有小字一一註明,上至泥丸下達會陰,小周天諸般穴位都有山水對應之處。

    其中又繪有人物耕牛等物,卻着實令人不解,宋翊迫不及待地看向旁邊石壁上的一大段文字。

    “陰陽循環小周天,修練者閉目靜坐,鼻吸清氣,以意導之,使吸入之氣下降臍下丹田,過肛門而沿督脈尾閭下關上行,經夾脊中關至玉枕上關達頭頂之百會,入泯丸宮之上丹田,順面部至舌與任脈接,至前胸部膻中之中丹田而下,至下丹田復沿原路循行,即一小周天。”

    這段話是對小周天的敘述,與宋翊之前學過的內功心法大相徑庭,只是說得極其簡略,普通人即使看到也很難按此方法修煉。

    之前宋翊由雲守清幫助導引也沒能打通任督二脈運行小周天,更何況僅僅憑藉這隻言片語。因此,這段話應該是寫給那些有一定內功修煉根基之人看的。

    這段論述提出了人有上中下三個丹田的理念,這纔是重點所在。宋翊接着觀看下面的文字,卻是呂祖對三處丹田的認識,其見解獨到讓人耳目一新。

    上丹田位於百會泥丸之處,兩眉之間額骨中間爲其玄關,乃入道之門,神居之所,實爲天地靈根人身祖竅,至寶至貴。

    中丹田位於膻中之處,爲自承漿下嚥喉十二層樓至黃庭中虛,有肝膽脾均各自專職,如耕牛共同耕種心田,可育靈苗壽元無疆,灌溉須上達谷泉,有朝一日功行圓滿便能登乘大道。

    圖畫中一個鐵塔,樹立於永樂澗旁邊,上丹田山地最下方,形態位置極像人之喉管,應該就是文中所說的“十二層樓”。

    那團清水乃是五臟生出的津液,滋養全身,便是指中丹田。圖中那名牛郎指代真陽,比喻人的心臟。

    山地最上方刻畫一潭池水,旁邊一人做雙手託天的姿勢舉起一輪紅日,應該是形容人的舌頭頂住上顎將津液輸送上去,便是對應文中“灌溉須上達谷泉”這句話。在修習過內功之人看來,圖文配合十分鮮明。

    下丹田,也就是真元所在之處,圖中平原最下方靠近大沖溝的地方。此處刻畫有四個陰陽圖案,下方被丹鼎火爐燒煉,“爲氣海,藏命之所”。

    平原正中一名女子在以織機紡布,是指人的真陰腎臟。織機紡出的一匹紅布,直接通過永樂澗河水連到山地上的那潭池水之中,同那牛郎童子腳下清水匯於一處,乃是水火交煉、心腎相交之所。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