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山河逆行 >第一百零一章:純陽劍法
    呂祖通篇文字寫得極其綿長,由淺入深層次遞進,深刻地了論述了“道”與“氣”的關係。從頭至尾,可以說是對大道的窮究與深層次思考。

    混元者,元氣未分,混沌爲一,元氣之始也。天地未開爲混沌,元氣生於混沌,明於內暗於外。

    因明暗之間生空洞,空洞之內生太無,太無變而三氣分明,上氣曰始、中氣曰元、下氣曰玄,三氣混沌,生太虛而立洞,因洞立無,因無生有。

    混沌初開,然陽清成天,滓凝成地,中合成人,三者分判,萬物稟生,日月列照,五屬喚名。

    人乃陰陽相衡所生,非純陽也,因而修道之人所求純陽之身實謬誤也。元氣行道,以生萬物,天地大小,無不由道而生者,欲修大道需返璞歸真柔和天地混元爲一。

    體內之氣,無真假之別,陰陽之分,無筋脈氣穴,亦無真元丹田。人身之氣混元一體,天地揉和歸於混沌,此乃大道無形也,吾餘生之求也。

    按照文字的理解,呂洞賓先是在窮究天地之本源,說“混元”便是天地未開元氣爲分時的混沌一片,乃是元氣的開始。

    元氣自混沌中生出,於明暗交錯之際分爲上、中、下,始、元、玄三氣。三氣於混沌一體之中完成了從無至有的過程。

    混沌初開之時,陽氣清純上升爲天,陰氣渾濁凝聚成地,中間陰陽調和生成人和萬物。

    既然“道”生天地、萬物,如此說來道的至真境界就是混元,元氣都要按照“道”來運轉才能生成天地萬物,那修道之人追求純陽之體就是錯誤的。

    應該返璞歸真,將體內真氣混元爲一,沒有陰陽之分,肉身也無經脈穴位,也不再有真元和丹田。

    由此推斷,呂洞賓定然是在結丹後,眼見未能得道成仙而推翻了之前的一切理論。他覺得不應追求純陽之體而是應將一切歸於混沌,在自己體內造出天地未開之前的樣子。

    但是,文字中卻沒有寫明混元爲一的方法。如此看來,這“混元息”只是一種大膽的設想,並未能歸於現實,而呂祖也將這種設想作爲了之後漫漫修道長路的追求。

    別說沒有修煉混元息的方法,即使有,宋翊也不會修習。修煉胎息之功已是險象環生,這混元息純屬無稽之談,比險更險,簡直就是十死無生。自己費盡千辛萬苦才換得真元重凝,怎能因爲一兩無稽之談就再次將它化爲烏有。

    任何正宗的武學門派對內功真氣的運用都有獨到的法門和武功,比如五行氣配合六壬化神劍,二者配合可將真氣作用到極致。

    而現在的宋翊,就好比就是一個莊稼漢,空有一身蠻力,卻不會拳腳功夫不知如何使用。因此,宋翊急着向後看去,希望能夠找到一些武功、劍法。

    在往後看,第二篇記錄的卻是“天遁劍法”。但這“天遁劍法”無圖無譜,卻只有一首詩。

    “靈劍匣中藏,聚因含道情。劍心不可息,神緣無爲擎。正義三尺劍,摒邪駐帝京。束之靈霄殿,十方放光明。煌煌七星文,照耀三天兵。

    神龍本一物,氣類感則鳴。龍吟常思去,躍俠削不平,此劍在人間,百妖共煉形。奸邪與惡魔,膽破魂亦驚。

    世間本無奸邪惡魔,因萬物之根皆善,只源習相遠,物之初,神本善,善相近,習相遠。”

    宋翊看罷詩文,心中實在納悶。呂祖神功蓋世內功修爲驚人,這天遁劍法自然也是絕世武功,但這首詩雖然說得就是天遁劍,可爲何只字未提如何修煉?

    於是,耐着性子再往後看,卻是另外一套有圖有譜的劍法,名曰“純陽劍”。

    呂祖自稱呂純陽,這“純陽劍”法定是呂祖自創的劍法,而且寫在“天遁劍”之後,難不成威力還在“天遁劍”之上?宋翊心頭一喜立即向下看去。

    這純陽劍法,口訣極簡不過聊聊四十二句:“提劍歸丹定五行、返本還原把劍進、龍心指路懸左足、穿越雲天指星宿、抱拐出鞘陰陽觸、玉龍擡頭風雲吼、武當橫雲觀日月。

    風舞梨花迎面起、拂過荷花根亦牢、純陽追月雲中絮、碧波浪中神針奇、並指穿雲少陽開、刺破層雲化飛雪、春風梨花八方飛。

    一氣純陽下荷塘、寒塘波涌神龍現、雙龍探穴左右分、游龍碧波上九樓、倒背拂塵反手來、右拐一劍進中樞、游龍纏蛇入海流。

    秋江橫釣具杆外、五行三劍入陰維、龍蛇盤圓金戈起、神龍隱現單邊繞、左拐一劍化爲撩、破開石門穿三焦、引龍入海隨身緾。

    風吹荷花根亦牢、白雲纏繞紫氣隨、穿雲破霧白雲邊、龍飛鳳舞行如風、撥草擒蛇七寸中、寒水渡萍翻騰急、一波千丈古洲頭。

    太陰舉柱下塵埃、神光護頂祥雲穿、龍珠飛旋隨身依、陰陽合道重交手、倒步懸足背劍收、歸丹提劍五行定、功歸大道氣血潤。”

    除口訣之外僅有十二副配圖,而這配圖之間卻又都無法連接貫通,根本就是十二個單獨的站姿。說是劍法,每幅圖中之人都是並指爲劍虛指而出。難不成呂祖如此圖省事,連劍都懶得畫?這些配圖令人看得十分不解。

    宋翊耐着性子繼續向下看去,卻又有一段文字是用來講述人體的經脈:“十二正經連臟腑,溝通上下氣血通。手之三陰胸走手,手之三陽手走頭,足之三陽頭走足,足之三陰足走腹,十二正經循有序,陽明對陽明太陰對太陰,氣血非能妄相通。

    另有八脈不屬臟腑離表裏,別道奇行稱奇經,連與十二正經間,八脈爲澤經爲渠,積蓄滲灌十二經,任督二脈自有穴,衝、帶、蹺、維六脈穴,皆於十四經絡中。打通任督爲小成,八脈貫通方大成,八脈一通正經任行,方可練習上乘武功。”

    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這十二條經絡在人體內,連通五臟從頭至腳運行氣血,十分重要。但這十二正經只能按照脈理運行連接,而不能隨意互通。

    而人身中還有八條經絡卻不與臟腑等部位相連十分奇特,稱爲奇經,因有八條又稱八脈。分別爲:任、督、衝、帶、陽蹺、陰蹺、陽維、陰維。

    這八脈之中除任督二脈自有穴位之外,其餘六脈的穴位都是與任督二經脈和十二正經共用,也可以認爲寄藏於十四經中。

    十二正經像溝渠河道一樣可以運輸氣血,八脈就像胡澤一樣橫於溝渠之間,不但連接十二正經,而且可以蘊藏部分氣血起到緩衝和調劑的作用。因此,就像打通任督二脈一樣打通八脈,讓氣血在十二經中任意運行纔是大成,才能練習上乘武功。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