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山河逆行 >第三卷,南征北戰 第三章:興隆寶塔
    興隆塔下遇癲僧,三脈七輪顯神通

    襲慶府,隸屬京東西路。宋大中祥符元年,兗州升爲大都督府,政和八年改爲襲慶府,治瑕縣,下轄瑕縣、奉符、泗水、襲縣、鄒縣、任城、仙源、萊蕪、金鄉、魚臺十個縣。1

    府城內商貿繁榮,酒肆店鋪鱗次櫛比,雖不比開封城內繁華多姿卻也是方圓幾百裏數一數二的名城。尤其是城內東北隅的興隆寺已是歷經五百載的古剎,寺中一座寶塔十五六丈高矮,塔中供奉着佛祖頂骨真身舍利。

    避免城門守衛懷疑,宋翊等人分成幾批,分別進入城中在各客棧安身落腳。宋翊、楊志、花榮三人暫住城內東北隅的祥來客棧,其他兄弟也都在住附近不遠處。

    祥來客棧所在之處並不繁華,但酒樓內一應陳設卻是絲毫不差,尤其店內菜品酒水頗合人意。三人免不了推杯換盞親近一番,宋翊酒量甚豪引得楊志不住誇讚,花榮酒量有限但與宋翊一見如故免不了多喝幾杯。

    酒菜用罷,二人將花榮扶到樓上客房休息。安頓好花榮,宋翊對楊志說道:“咱們兄弟初來此地,需要四處打探一下才好做安排。”

    楊志卻犯難道:“我連日勞頓未得休息,飲了幾杯更覺四肢疲乏想在店中休息一下,而且花榮兄弟喝的爛醉也許人照看。”

    宋翊趕忙說道:“不當緊,哥哥留下照看花榮兄弟,我一個人四處溜溜反倒方便。”

    楊志想想也對,府城之內人多眼雜,自己又面貌顯眼,宋翊自己出去反倒方便一些。便對宋翊說道:“那你自己小心一些,千萬不要爭強生事。”

    宋翊心道:“你倒是吃了爭強好事的虧,我豈能與你一般。”嘴上卻說道:“哥哥儘管放心,我將兵刃留在店中去去就回。”

    宋翊哪裏是爲了打探消息,分明是心中憋悶四處溜達散心,。赤手空拳離了客棧,看到遠遠一處高塔,心道:“此塔這般巍峨,定是香火鼎盛之地。”於是信步而遊向着高塔而去。

    興隆寺佔地廣博,約有百丈方圓,天王殿、大雄寶殿、主供菩薩殿、法堂、藏經樓南北縱深次第排列,宏偉肅穆,佈局嚴整。2

    寺前共有三門,乃是佛教“空門”、“無相門”、“無作門”取“三解脫門”之意。山門之外又設放生池,全部由漢白玉砌成,乾淨整潔。

    天王殿單檐歇山,上覆灰色筒瓦,額枋彩繪,精雕細琢,東西面闊五間,南北進深四間,內供彌勒佛像、泥塑四大天王像、韋馱天將像。

    宋翊原是三清弟子,不信釋教,不拜佛祖,進了山門穿過天王殿直奔寶塔而去。廟宇雖宏,卻無人朝拜。一路上僅有幾名和尚在打掃院落,卻未見幾人前來上香。

    宋翊徑直來到寶塔之前細細端詳。寶塔爲八角十三層樓閣式空芯磚塔,底座約有八丈方圓,高約二十丈,二層外部設平座,二、四、六、七層盲窗修飾。

    見寶塔一層有一拱門,宋翊心中稀奇,心道:“此塔如此巍峨雄渾,不知內藏何物”舉步便要跨進拱門一看究竟。忽聽背後有人高唱佛號:“彌陀佛,施主請留步。”

    宋翊扭臉觀瞧,只見一名四十多歲的胖大和尚,寬鼻闊口樣貌慈祥,雙手合十滿面笑容行禮道:“施主,此地有所不便,還請留步。”

    宋翊見和尚年長,便手掐子午訣以道教晚輩之理施了一個圓揖道:“大師傅莫怪,在下實在不知。”

    老和尚看出宋翊乃是三清弟子,便笑道:“看來施主不是本地人事,如若尋問佛塔之事,貧僧倒可略講一二。”

    宋翊奇道:“大師怎知我不是本地人士”

    和尚笑道:“若是本地之人豈能不知佛塔之事。”未等宋翊說話大和尚便又繼續講道:“興隆寺原名普樂寺,初爲尼寺,此塔建於大隋仁壽二年602年,初爲十三層木塔。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二月改名中興寺,神龍三年改名龍興寺。盛唐時期,龍興寺香火鼎盛,對廟宇和寶塔進行了修葺和裝飾。大宋開寶三年970年,于闐國國王李從德之弟法藏大師,親往西天取得釋迦形像、世尊金頂骨真身舍利、菩提樹葉及白玉叄佰玖拾斤前來大宋進奉。被天子封爲“光正大師”,賞賜紫色袈裟一件,禮遇非常。”

    大和尚說話極緩,話到一半卻開始慢慢散步,宋翊則在一旁陪着,聽大和尚繼續說道:“後來,法藏大師隨身攜帶舍利金瓶,奉宣雲遊,巡禮聖境,參訪佛教聖蹟,曾至五臺山、川西、泗州等處,逐處齋僧一萬人,各送金襴袈裟一件。法藏大師於兗州居住多年深感民風淳樸,盛世太平,戀皇帝化風,不歸本處。大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龍興寺改名興隆寺。宋嘉祐八年1063年,天子下詔以磚石重建興隆寺寶塔,應法藏大師之宏願將佛頂骨真身舍利葬於塔下,興隆寺衆僧供奉守護。”

    一段幾百年前的故事由大和尚娓娓道來,直聽得宋翊心馳神往。二人邊走邊說,卻一到了一處草坪之中,四周古樹映襯清幽靜怡。宋翊不知不覺竟然舒心許多,又問大和尚道:“不知大師法號。”

    大和尚笑道:“貧僧法號空明,乃是本寺知客。”

    宋翊立刻恭敬行禮道:“原來是空明大事,在下失禮了。”

    大和尚笑道:“哪裏、哪裏,待客弘法乃是平僧分內之事。”

    宋翊本是好學之人,求知若渴,越是稀奇的事情越要鑽研一番,繼續問道:“空明大師,何爲佛祖頂骨舍利真身。”

    空明雙手合十正色道:“佛頂是佛祖的頭頂骨自然隆起呈一髻形,又稱肉髻。乃是佛祖的三十二相之一,佛頂骨舍利便是佛祖釋迦牟尼的頭頂肉髻,乃是界至高無上的聖物。相傳,釋迦牟尼佛祖荼毗3後,阿難等弟子從骨灰中得到舍利八斛四鬥,其中佛頂骨最爲珍貴,因佛祖之大智慧皆化在頂骨舍利之中。”

    宋翊恍然明悟,卻又問道:“貴寶剎有此珍寶,爲何卻門庭冷落。”

    空明聽宋翊如此發問卻不惱怒,仍是笑着回道:“皆因當今聖上篤信三清,降旨改佛爲大覺金,菩薩改爲大士,羅漢改尊者,和尚爲德士。天子行道,萬民必也遵從。不過也好,你看我的法號,空、明,空即是明悟。”

    話聲剛落,卻聽一人大聲說道:“空明大師所言在理。想我青龍寺乃是密宗祖庭,大唐的皇家護國寺廟,被東瀛真言宗視爲聖寺。如今竟被一道聖旨拆爲平地,害得貧僧從京兆府千里迢迢前來掛單。”4

    宋翊尋聲望去,見一僧人身高五尺四寸左右,筋肉精健,面容剛毅,黑髯垂胸,雙眼爍爍有光。

    空明大師笑着介紹道:“這位是青龍寺的靜悟大師,最擅長密宗心法。”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