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日月大明 >第259章 畫個大餅
    楊波在盱眙的時候,強買了颶風樓周掌櫃的兩千畝地。

    那些地都是良田,大多位於洪澤湖西岸,農莊也因此被稱爲“西岸農莊”。

    楊波當初的設想是在農莊研究農事,做各種試驗,眼下最重要的,就是要想辦法提高畝產。

    提高產糧,可以引進新品種,可以改良現有品種,還有,就是使用化肥。

    引進新品種,鄭家從南洋運來的紅薯,馬鈴薯種子,要推廣,紅薯和馬鈴薯的產量極高,楊波是知道的。

    現下的主要農作物,稻子和小麥,種植當然有改良空間,不過這種試驗,動輒以十年、二十年爲期,短期難見效果。

    最快的莫過於使用化肥,立竿見影,且效果驚人,只是以現在的工業水平,化肥的成本實在太高。

    好在,楊波本就不指望,在可預見的將來,大規模推廣使用化肥。

    他只想讓人看到土地的潛力。

    說不出來,就做出來。

    這便是他的笨辦法。

    化肥,不過是氮肥、磷肥、鉀肥三種,西山的磷礦號稱肥田石,磷肥沒問題,鉀肥呢,可以通過電解法解決,氮肥是石廟煉焦廠的副產品,大批量生產是不可能的,弄些樣品做實驗,石廟的技術儲備已經足夠。

    倘若使用化肥,保守估計,畝產可以提高五倍以上。

    “五倍以上?”

    楊波的一番話,驚掉了陸完學的下巴,他一臉難以置信的表情,三角眼瞪圓了,看着楊波,整個人都呆住了。

    “可以的,可以的。”

    楊波真覺得沒什麼,以他的認知,現時大明的畝產低得嚇人,五倍是最保守的,增產十倍,也不是不可能。

    “這增產項目的負責人正是當朝禮部尚書徐光啓,徐大人的長孫徐爾覺,等到了秋天,歡迎陸先生到南岸農莊,也好爲我做個見證。”

    楊波對陸完學發出了熱切的邀請。

    陸完學默默地品着茶,半天不言語,良久之後,才放下茶碗,又道:“楊老闆,現時我大明外有建奴虎視眈眈,內有賊寇禍亂生民,依你看,大明國運若何?”

    現在是崇禎二年,到十七年,崇禎吊死在煤山上,算起來大明的國運還有十五年。

    南明不過是苟延殘喘,瞎折騰,根本沒希望翻盤,不能算。

    不過,現在多了一個變量,那就是楊波自己,這就難說了。

    楊波摸了摸鼻子,“這個不好說呀。”

    陸完學把一隻胳膊放在桌上,身體往前傾,小聲道:“內憂,外患,哪個爲禍最甚?”

    “當然是內憂,外患不過是壓倒駱駝的桌後一根稻草。”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陸完學把胳膊抽回來,坐正身體,低聲重述了一遍,而後驚道:“建奴兇悍,傳言建奴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在楊老闆看來,就是一根稻草?”

    “嗯。”

    楊波點點頭,手指在桌上輕輕彈了彈,隨口道:“下個月,我去遼東,便要燒了這根稻草。”

    “嗷嗚....”

    幸好陸完學嘴裏沒有茶水,不然就噴出來了,一張精瘦的黑臉硬生生給憋得通紅。

    他想說,‘楊波,你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可莫名其妙地,陸完學心底升起一種不可描述的感覺,又讓他把話頭嚥了下去。

    在福建,因爲鄭家的關係,楊波的聲名絲毫不亞於在沈家堡,福建離沈家堡遙遠,沒幾個人見過楊波,反而更添神祕感,到處流傳楊波是各種神的傳說。

    文曲星、火神、財神、東方不敗,如來大佛,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楊波和鄭芝虎是結拜兄弟也盡人皆知,石廟的最新出產也不斷經由鄭芝虎帶到福建。

    火柴,陸完學用過,鄭芝虎送給他一輛新式馬車,他坐過,水泥也見識了鄭家修的樓梯,也把玩過火槍,楊波工營製造之能,在他內心已經掀起過狂濤巨浪。

    此時此刻,儘管心下駭然,但細品之下,楊波所言並非完全虛妄,他甚至有些信了。

    陸完學端起茶碗,一飲而盡。

    “好吧,就算外患是一根稻草,你能用一把火給燒了。”

    陸完學緩過神來,接着問道:“那內憂呢?”

    “內憂不好辦啊。”楊波搖頭。

    陸完學堅持道:“說說看,老夫很想聽聽。”

    “陸先生,你看,地主手上的地很多,對吧?”

    “嗯嗯,你接着說。”

    “他們手上的地,每年又爲他們賺更多的銀子,他們拿這些銀子,又去買更多的地,這樣一百年,二百年,三百年,當‘種地的農戶手裏沒了地,除了給地主做牛做馬,一無所有’的時候,帝國也就走到頭了,古往今來,大都如此,沒有例外。”

    “所以,楊老闆以爲癥結在於土地兼併?”

    “這個...”

    楊波猶豫了,因爲‘明末小冰河期’這個說辭出現在他的腦海裏。

    小冰河期帶來的極端天氣,對明末的自然生態和社會形態,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惡劣的氣候引發饑荒、疾病和農民起義,蠻族得以趁虛而入,這才導致了明王朝的覆滅。’

    後世有人這樣爲崇禎辯解,非是崇禎無能,長達二十年的大旱,擱在任何一個封建王朝,都是無法應付。

    有個叫姚廷粼的,在中就有記載,崇禎十五年,上海遭遇史無前例的大旱,鬧了饑荒,滿街都是死人,人們只能乞討爲生,兒童被遺棄,街邊的屠戶若無其事地從死者身上刮肉,就好像屠宰牲口一般,往來行人也習以爲常。

    即便是上海這樣膏腴之地,也出現人喫人的悲慘景象。

    放眼全球,就會發現,同時代的歐洲也出現了惡劣的氣候,曾哥西方世界深陷危機,天災不斷,哀鴻遍野。

    誠然,自然環境的優劣和國家興衰密切相關。

    但要把明王朝的滅亡,全都歸結到小冰河期的惡劣環境,楊波並不贊同。

    一個簡單的問題....

    建奴的氣候條件同大明沒有不同,爲什麼區區幾十萬人的蠻夷,卻能擊倒明王朝這個龐大帝國?

    楊波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學過唯物主義辯證法,深信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外因是是事物發展變化的重要條件,外因通過內心起作用。

    明王朝的衰亡,必然是內部出了問題,極端氣候和蠻族入侵,不過是是外部條件,絕非根本原因。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