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唐農王 >第七百九十八章 忙得腳不離地
    前世身爲南方人的李衝元,他也只知道育種栽種的法子。

    就好比北方種豆子,都是點豆撒豆的種植方式。

    而在李衝元的家鄉,那是先育豆苗,然後再田埂上挖小坑移栽,從田裏撈上一大把的溼泥巴埋好,這就李衝元家鄉的種豆方式了。

    還有像種土豆。

    在李衝元的家鄉,基本是把有芽苞的切塊,裹上草木灰,然後種植在開墾好的田壠中。

    反觀北方,種土豆都是整個直接種植的。

    除了這兩樣之外,甚至很多農作物,在北方種植都不移栽。

    這些差異,雖說是南北差異,說來也是土地差異。

    北方多平原,人均田畝多,所以種植起來基本就是機械種植,機械收割。人力只是打藥,施肥。

    而南方多山地丘陵,人均田畝又少。

    即便是想種點黃豆,也只是採用一種最省田畝的方式,僅在田埂上種植。

    當然原因有不少。

    地域地理是最大的區別原因。

    北方的土地,一年四季都沒得停。

    玉米收割結束後,就開始平地種植冬小麥。

    待第二年五六月份左右收割,然後繼續種植玉米。

    如不種玉米的,要麼就是種植花生,或者別的。

    而南方呢,開春之後育稻插秧,七八月份收割之後繼續種植第二季的水稻,到秋天十月後收割。

    隨着第二季水稻收割之後,這田畝基本就空下來了。

    當然,要是勤快的,就會在自家的水田裏種植油菜,待來年收割之後榨取一些家庭食用油料。

    可一旦種了油菜,就趕不第一季水稻種植時間,所以李衝元的家鄉,種植油菜普遍只種一畝左右的水田,收割之後,或許會補種土豆,或者當作菜地來用種植,不會再種水稻了。(當然,這只是一種耕種方式,有的會繼續種水稻,依各家計劃進行,這僅是李衝元家鄉普遍的一種耕種方式。)

    而且,在收割第一季水稻時,水田裏的水是不放的。

    水稻水稻嘛,自然是要水裏收割的。

    待收割第一季水稻之後,會牽上牛,弄個鐵耙什麼的裝置,滾上幾圈之後,再種植第二季水稻。

    如把水放幹,以乾地來耕種的話,累人不說,還累牛。如此這般,可以省牛力,畢竟一頭耕牛乃是家中最大的勞力了。

    但到了第二季水稻收割時,這水田裏的水卻是會放完,然後乾透得可能下腳,再進行收割水稻,畢竟第二季水稻收割之後,就不再種植什麼了。

    待到第二年開春後,再注入水,進行水耕。

    要是不怕累倒耕牛的話,那就旱耕。

    機械?

    丘陵田畝,如梯田一般,機械是無法進去的。

    小型的,一家人能擡能抗得進去的,到是無差,可以如此操作。

    再大一點的,總不能天天喊人來幫忙吧。

    以上所言,乃是作者老家的一種農村種地的方式,有南方的讀者,應該可以感同身受,至於北方的讀者,估計是沒有體驗過南方種植莊稼的這種苦。

    有人會說。

    我身在北方平原,打小沒有見過大山。

    這確實也是一個遺憾。

    但身在南方的人而言,打小也沒有見過平原,同樣也是一種遺憾。

    各有所缺,各有所憂,地域所限。

    再說一句閒話。

    作者本人上學學的就是水產專業。

    作者老家水域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但畢業之後,卻是從未從事水產行業。

    ......

    話回正題。

    當李淵從長安頂着寒冷回到李莊來到田地邊後,聽着李衝元說育種之事,也是一個腦袋兩個大。

    皇家有自己的監苑。

    曾經做過幾年皇帝的他,就算再如何,也是知道糧食的種植方式的。

    可聽李衝元說他從東大陸帶回來的高產糧種需要育種後,又聽李衝元一通解釋之後,更是頭大不已,“元兒,現在天氣還沒回暖,你這般育種,難道不怕種苗被凍死嗎?”

    “應該不會的。咱們這也是第一次種,試驗着來吧。再者,有着這些小棚子加持,真要是太冷了,可以在裏面燒上一些火堆,給種苗加溫。真要是凍死了,那就當一次教訓,也算是積累經驗了。”李衝元也有所擔心道。

    南北有所差異,李衝元前世雖有去過北方,但還真不知道北方是何時種植的這些農作物的。

    但好在有蔬菜大棚作爲先驅經驗了,李衝元自認爲自己的這種方式應該差不到哪裏去。

    再者,自己種子還有不少,這一次只是試種,也當作是試驗了。

    畢竟,時間太緊迫,李衝元還想着利用一兩年就能種出高產糧種來呢。

    哪怕這一批的莊稼沒成,全部凍死了,這也算是累積了經驗。

    待兩個月後,李衝元依然可以再種植。

    李淵聽後,也沒再說什麼。

    李淵不懂這些高產糧種如何種植,更是不知道這些高產糧種與大唐當下的莊稼是否一樣的習性。

    但李淵卻也聽李衝元曾經說過,李衝元去過東大陸,也見過這些高產糧食,以及這些異域的農作物的生長情況,更是在那邊學習了種植方式。

    李淵到是不擔心這些農作物長不成,他對李衝元有絕對的信心。

    李莊的一切一切,他可是一直看在眼中。

    當下的李莊也好,還是元莊也罷,放在鄠縣,那絕對是最富裕的村子了。

    哪怕就是放在整個大唐,都是最富裕的村子了。

    甚至。

    李莊附近的一些村子,因爲李衝元的原因,因爲李莊元莊的原因,學了李莊的各種莊稼的種植方法,以及管理手段,這收成是一年比一年高。

    再加上有着李莊元莊的各種活計可幹,他們的日子,那是一年比一年好。

    喬蘇曾在李衝元從海外回來後,還特意說過這事。

    說李莊附近的村子,因爲李莊的原因,都已經受到了鄠縣縣衙的關注,縣令等諸官吏,每年都要視察這些村子好幾遍。

    更者,就連朝廷的官吏,每年都要視察一兩遍,學習耕種方法,以及各種經驗,然後廣而告之,惠及天下農人百姓。

    隨着育種開始。

    李衝元每天基本都差不多釘在了田地裏頭了。

    沒辦法。

    爲了熟悉這些農作物在北方的生長情況,以及育種的大致情況,李衝元不得不每天釘在地裏,以得到第一手資料。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