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庚子疫 >第四十二章 ECMO故事
    第四十二章 ICU故事

    題記:低眉信手續續彈  說盡心中無限事

    祝義在重症病房呆了兩個周,病情未見好轉。

    承擔救援任務的專家及吳愛春博士、孫愛兵等組成專家會診,並與專家進行了遠程交流,確定了一個綜合治療方案,決定給祝義上ECMO機,進行氧合治療。

    吳愛春、孫愛兵、劉欣欣、小芳等來到祝義的病牀前。

    吳愛春說:“祝主任,經專家組討論並與院士們遠程視頻,決定今天給你上ECMO機治療。你一定要增強信心,這是我們唯一的請求。”

    劉欣欣、小芳把病牀的牀頭櫃整理好,放上一束鮮花。這是一束十分嬌豔的百合花,花束上有一張特製的卡片,卡片上寫着一行字:靜待三月花開,原君與我們同慶!然後是幾十個簽名。

    祝義看着這束花,笑了。但他笑的很疲憊,很感傷。他感到了自己病情的加重,然而,他作爲醫生,他知道自己應當具備的心理素質。自從疫情發生以來,他負責的這個病區,有幾十人喪生。

    他想,世界上所有的事,除了生死,都是微不足道的。如果說有遺憾或悲痛,那就是死者的突然離去。有些事,似乎太遙遠,平生戲言身後事,其實一切在眼前。

    與他處在重症病房的有八個人。這八個人中,過幾天就有幾人離世,沒有親人告別,沒有任何儀式,沒有什麼驚動,似乎一切都在平淡、恐慌與循環中進行,今天還是個活人,能說話,能笑,能喫喝拉撒,能視頻,能說段子,能抱怨,能怨天尤人,在微信朋友圈冒泡發牢騷,也許明天或後天,這個活人就被死神無情帶走。

    防疫抗疫是那樣的轟轟烈烈,全國動員,聲勢浩大,中央指揮,各地響應,一線生死戰,街道社區阻擊戰,羣防羣治總體戰,人民戰爭,爲的是打贏防疫抗疫阻擊戰。然而,具體到病房,到家庭,到病人,又是那麼的現實和殘酷!

    全國各地一線醫務人員,不斷髮生醫生護士殉職的事。在祝義的內心,他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準備,大不了一個死字。所以,他們表現的開朗樂觀。他對軍隊醫生專家、吳愛春博士、孫愛兵說:“現在ECMO機設備太少,資源緊張,我可以緩一緩,把設備讓給更需要的病人。”

    吳愛春看看孫愛兵,孫愛兵看看軍隊醫生,軍隊醫生又看看吳愛春,用目光徵詢和交流看法。

    吳愛春說:“這是我們專家組的決定,你要服從這個決定。”

    祝義說:“這個病房連我有八個重病患者,七牀、五牀他們更嚴重。七牀是一位國企老總,負責雷神山醫院的建設。他在武漢抗疫立了大功,指揮兩萬多人日夜奮戰在雷神山、火神山現場一線,現在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事需要他!五牀是一位老院士,是我國頂尖級的動力學專家,我們的重大科研行動,不能沒有他。我算老幾?我不過是一個救死扶傷的普通醫生。”

    吳愛春無言,孫愛兵沉默,軍隊醫生無語。

    病房十分安靜,只有病牀前的設備發出的輕微的聲響,只有監視屏上偶爾發出的滴答聲,祝義堅持不用ECMO機,吳愛春報告了李明。

    李明說:“祝義的想法可以理解,我院ECMO機太少,如果滿足搶救危重病人的需要,我們起碼要有五十臺或更多ECMO機。現在,我們醫院僅有幾臺ECMO機,一旦上了ECMO機,除非病人好轉或喪生,才能拆下ECMO機。”

    李明立刻換好了防護服,來到了祝義病牀前。

    李明說:“祝大夫,我代表院領導來看望你,我知道你太辛苦!在一線堅守幾十天,太危險!”

    李明握着祝義的手,他的內心在流血!

    前一段時間,撫民醫院在十分艱難中抗疫,有的醫生沒有防護服,沒有護目設備,冒着生命危險在一線與死神搶人頭!現在有軍隊馳援,有外省醫療隊幫助,有遠程視頻會診,有了能基本滿足一線醫務人員的防護設備設施,有了不斷更新完善的國家統一規範的治療方案,疫情形勢有了穩定向好的局面。然而這一切似乎又來得太遲太晚,但又十分及時!

    李明向祝義展示了一張報紙頭版。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提出要求,這次疫情是一場大戰,是一次大考,要全國一盤棋,要有全面之智,要有實戰之謀,要有戰略之策!千方百計降低病死率、感染率,尤其是要降低並減少醫務人員的傳染風險。面對牀位不夠,醫務人員不足,中央已經決定再增派軍隊精良力量馳援,並要求17個省市對口支援湖北和武漢,強調以縣爲單元進行分級管控,以社區或村委會爲第一道防線,開展羣防羣控,明確了米袋子省長負責制,菜籃子市長負責制。

    祝義豎起大拇指,心裏頗感寬慰。但他說:“我還能堅持住,把ECMO機給七牀或五牀病人。”

    李明說:“我爭取再調劑一兩臺ECMO機過來,你先上設備!”

    祝義說:“先讓五牀或七牀的用,等調劑的ECMO機來了,我再用。”

    雙方堅持不下,時間不等人。

    李明示意吳愛春給祝義上ECMO機。但上這種設備,醫療程序十分細緻,先要進行靜脈插管,然後進行抽血氧合調試。如果病人不配合是無法進行的。祝義的態度很堅決,堅持把最重要的設備、把生命的希望留給七牀或五牀。經過現場緊急商議,決定把ECMO機給七牀病人。

    七牀病人劉總知道是祝義讓給自己的設備,也執意不從,要求把ECMO讓給五牀的院士。然而五牀的院士也不肯上,因爲他知道是專家組決定給祝義上ECMO治療。這樣相互推讓一陣,時間十分緊急,最後李明決定,給七牀劉總上ECMO機。

    李明作出這樣的決定,是因爲昨天的朋友圈一條消息。

    從大年三十深夜零點開始,劉總率兩萬多人奮戰在火神山、雷神山工地。工地上的複雜與艱苦和危險不用贅述,讓人感動的是這兩萬多名建設者中,有一萬六千人是革命老區的農民工。他們有的在完成火神山醫院建設任務後,每人可以領到七千五百元的工資。但是他們都表示不要工資,要捐給國家!

    劉總勸說大家,“你們都是來自貧困地區的農民兄弟,這是你們的血汗錢,是你們拿命換來的,你們必須收。你們不收,我對不起你們和你們的家人!”

    然而這些農民工兄弟們仍然表示不領工錢!他們有的默默地離開,轉戰雷神山醫院;有的自覺隔離,在離家幾裏外的地方,用麪包車當房,或搭起一個臨時的隔離棚。

    劉總含淚送別這些建設者,說:“兄弟們,你們的工錢,我們會派專人送到你們的家裏!感謝你們,我的兄弟們!”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