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407章 尤里卡時刻
    視察完諸葛家的工坊之後,李素又花了幾天時間視察都江堰周邊其他“工業區”的情況,給點整改意見。

    不過相比之下,跟楊洪家、甄家人和其他權貴家的工廠主,李素都沒太多好說的。誰讓這些富商都不配做一個好的乙方,讓人根本提不起指點的興趣呢。

    乙方如果不把工夫做到七八成、只差臨門一腳的程度,甲方就是想罵兩句、點撥一下,都無從罵起。

    這一切結束之後,李素想起諸葛芷說的張裔研發山文甲的事情還沒搞定,就準備順便去犍爲看看。

    不過走之前,他還是先順路回到郫縣,把徐庶交給鄧芝,讓鄧芝安排徐庶做點幕僚的適應性工作,瞭解情況。徐庶並非諸葛亮那種全才,對於技術工巧之物毫無天賦,他的特長就是參謀,那就該只專注做擅長的事情。另一方面,也是因爲徐庶剛來投奔沒幾天,還不適宜看到那些軍工機密。

    安排好人事工作之後,鄧芝也已經幫李素準備好了快船和護航,李素帶着些許隨從護衛,順着岷江而下,直奔犍爲郡。

    蔡琰出月子也半個多月了,之前一直宅着休養,整整半年沒出門了,現在身體好了一些,就求夫君帶她一起出去逛逛。李素想了想,反正犍爲也是後方腹地,兩年前就去過,就把妻妾婢女都帶上了。

    一路還是遊山玩水老樣子,看着江景彈着琴,蔡琰和周櫻琴瑟合奏“人生短短几個秋,不醉不罷休”,還有些別的即興曲子,伺候李素把酒高臥,好不快活。

    短短三天,船隊過南安、抵僰道,很快到達瞭如今益州最大的“重工業區”——如今益州主要的鍊鋼鐵、燒瓷窯、火井煮鹽等三大重工業,都分別集中在了僰道縣和郡治江陽縣,以及這兩縣之間偏東的自貢縣。

    而僰道作爲金沙江與岷江的交匯點,隨着如今南蠻貿易的發展、南中特產源源不斷運到益州腹地,所以航運業也非常發達,僰道的碼頭上每天都有數以百計的大船和近千的小漁船、擺渡船來來往往。

    僰道縣城的人口已經從三年前的區區一萬四千戶、九萬多人,暴漲到了四萬戶,二十多萬人。光是扛苦力的碼頭工人,加盤灘引水的縴夫、領航,一共就有四五千戶。

    蔡琰是兩年前來過這裏的,但如今再來,遠遠地船隊剛剛靠上僰道碼頭,眼前的繁榮變化就讓他頗爲詫異驚訝。

    絡繹不絕的船隊和碼頭還在其次,畢竟兩年前也有,只是規模沒那麼大。

    關鍵是遠處縣城裏可以看到的累計數十處冒着黑煙的大煙囪,那是兩年前看不到的奇景。

    畢竟,僰道的地界上,新式預熱空氣的鍊鐵爐就有十幾座,再加上燒瓷的窯口和燒耐火磚提供生產資料的窯口,都要大量用煤,可不得處處黑煙——在漢朝人眼裏,一個窯口一年用上千石煤就算超級大戶了。

    (前文說過,鍊鋼高爐需要的耐火磚是酸性耐火磚,要用鋁土礦燒,所以國淵、張裔這些種田派官員至今都沒琢磨出配方,沒法生產。但燒瓷器的窯的耐火磚是鹼性耐火磚,用高嶺土就能燒,很常見,工匠們這幾年自己就摸索出來了。)

    “怎麼會如此繁榮?這麼多煙囪要生產多少鋼材瓷器?”蔡琰忍不住問。

    李素傲然用摺扇一指:“小看了吧——光和年間,天下鋼鐵鍛冶需求最重的時候,朝廷年產鐵料不過四百五十萬到五百五十萬漢斤。我們沒有改良鍛冶技術之前,整個益州一年也就七八十萬漢斤,佔天下的七分之一。

    但現在今年益州一年已經能產鐵二百四十萬漢斤了,光這僰道縣就一百五十萬斤產能。全天下其他諸州的產能加起來依然還是五百萬斤,僅比太平年月增長約一成。如今益州一州的產鐵量,已經達到了全天下的三分之一、相當於其他各州之和的一半。

    再加上荊南的長沙郡也略有冶煉,交州的南海也稍許有產出,這兩處加起來產三十萬斤,關中的西都武庫作坊,也是朝廷原本冶業的重鎮,關中地區能繼承四五十萬斤。大王治下之地,一共有三百二十萬漢斤鐵產量,其餘諸侯相加也不過四百三十萬。將來在關中與南海郡也以益州之法改良工藝,增設百萬斤級別的冶爐,大王治下產鐵可以輕鬆超過其他所有諸侯之和。”

    這就是劃時代科技進步的力量。一旦鍊鐵從“固體和固體反應”的化學模式,進化到“固體和液體反應”,總反應效率速度提升何止兩三倍?

    這是質的變化。從漢到初唐全國鐵產量始終每年一千多噸,就是被百鍊法炒鋼法那些工藝制約。到了宋朝一下子每年三四千噸,差距就在這兒。

    鐵料如此富足了,國家纔會捨得在鐵製農具上更加下本,在製造兵器時,張裔也不用再拘泥滿足於鋼質胸甲,而敢動山文甲的腦子了,顯然是想打造更多全甲精兵。

    蔡琰聽了這個恐怖的鋼產量數字,也是驕傲歎服莫名,再看這些大煙囪直衝天際的黑煙,居然情不自禁詩興大發,要賦詩一首。

    “黑煙起前百業凋,黑煙起後俱待興。扶搖直衝九霄去,會當邀日鑠五金。”

    李素在旁邊聽得直撫額,都想找個地縫鑽下去了,這尼瑪簡直是人生恥辱啊,千萬不能把這種連打油詩都不如的辣雞記錄下來。

    不過,想想看哪怕是後世20世紀50年代,剛剛工業化有起色的時候,也有詩人唱讚歌讚美大煙囪的。狄更斯之前的西方人也這麼幹,倫敦剛成爲霧都時還引以爲榮,絲毫不覺得污染環境有什麼恥辱。

    “行了少說兩句,該幹嘛幹嘛去,讓小櫻陪你嬉水不好麼。”李素都忍不住要捂老婆嘴。

    蔡琰:“嗯,隨口扯的,是差了點兒,不過還可以慢慢改字的嘛,誰寫詩一下子就到位的,看我改這幾個字……”

    李素:“不是字的問題!這個題材就不適合歌頌,何必寫這些粗鄙之語。千萬別記下來。”

    他都覺得丟人,把老婆丟給小妾,自己帶着從事和保鏢進城直奔衙門,找張裔等人公幹。

    “莫名其妙,人家好心想方設法歌頌他治國富民有方,居然吼我。”蔡琰恨恨抓了一把旁邊插的花,辣手扭斷花莖揉作一團泄憤。

    沒辦法,雙方不在一個頻道上,時代鴻溝太大了。

    ……

    李素一行很快趕到了城內的將作左校衙署,張裔接報後也立刻出來迎接,連連對李素恭敬示好。

    誰讓僰道如今是益州的軍工業中心之一呢,將作左校設在這兒也很正常。

    李素也不玩虛的,直截了當挑明來意:“我是從子瑜那兒得知消息,你這邊如今水車動力有富餘沒處使,鐵料也有富餘,想打造新甲。不過我看了你試的樣,着實不堪使用,就來看看能不能有所改良。”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