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447章 似曾相識的場景
    李素的報捷信使,十月中旬從酒泉出發,日行三百里,五天之內回到武威,十日到天水,半個月後,在十月底抵達長安。

    他本人跟着大隊人馬,十月底才啓程,走得也慢些,也沒那麼辛苦,十一月下旬纔到。

    主要是他的大篷車裏墊了很多柔軟的內襯,減震效果比較好,坐起來舒服,稍微有點顛簸也不影響睡覺。所以可以晝夜行駛,只要馬匹和車伕輪休休息就夠了。

    報捷信使抵達長安的時候,劉備並沒有特別驚喜,但也算是了卻了一樁心事——主要是這些年他本來就太順利了,對於郭汜韓遂這些餘孽,並沒有覺得他們能翻起浪來,有二弟和伯雅主持西涼大局,滅賊是肯定的,無非早晚的事兒。

    沒辦法,大功立多了,眼界高了,就沒那麼容易一驚一乍了。

    得到喜訊後,劉備只是把郭汜、韓遂的首級繼續派人送去雒陽,然後附上一份他自己的表章,表章裏自然也充分考慮了李素給下面將領請求封賞的意見。

    李素的信裏唯一沒有提的就是他自己想要什麼官,不過這不重要,比照關羽的追加力度一起處理就是了,何況關羽也有單獨給劉備寫信。

    除了上表朝廷,劉備還給如今在河東郡汾水流域作戰的張飛、徐晃、太史慈娶了一封信,告訴他們西線的大捷,讓他們快點把白波賊最後的首腦郭太徹底搞定。

    白波賊的徹底覆滅,同樣也就是這兩個月的事兒了,也就是郭太基本上活不到十二月初了。

    至於爲什麼沒有提到韓暹,這就說來話長了,涉及到李素平涼期間的另一樁變故,容後再說。

    ……

    十一月初八,京城雒陽。

    劉備的請功表章送達,皇帝劉協非常重視,提前通知雒陽的公卿,三天後的大朝會上要商議封賞的問題,讓大家提前做好準備,到時候暢所欲言。

    很快到了朝會的正日,大將軍和三公九卿齊集一堂。

    一大早,在北宮德陽宮外等候的時候,太尉楊彪來得早,看到司空蔡邕的車緩緩而來,就攔車攀談。

    說句題外話,南宮被董卓燒了之後,朱儁一直沒錢重修,只是把廢墟清理了,地皮挪作他用。劉協作爲亂世皇帝,直轄地盤都沒幾個郡,哪有臉大興土木多建宮殿,就在北宮居住上朝。

    北宮能留下來,都得感謝當年關羽趙雲拆了天橋。

    蔡邕下車後,楊彪就問他:“伯喈,漢中王建議新設一級爵祿待遇、‘開府儀同三司’,你以爲如何?”

    蔡邕微微一笑:“全看文先你和子柔(趙溫)商議了,你們覺得行就行,愚兄不便置喙。”

    蔡邕比趙溫年長四歲,比楊彪年長九歲,故而自稱愚兄。年紀相差再大一些的同僚,他就直接自稱老夫了。

    楊彪一聽,就知道蔡邕肯定提前知道劉備奏表的更多細節了,那個“開府儀同三司”的待遇果然有他女婿的份兒。

    至於兩人言談之中都略過了大將軍的意見,倒也不奇怪——主要是大將軍朱儁的健康狀況,比大半年前又衰弱了不少,很多朝會都告病不來了,尤其是上個月,還發作了風痹。

    歷史上朱儁就是因爲性情剛烈怒氣衝激而死,可見此人三高比較嚴重。身爲武將年輕的時候飲食就高糖鹽油脂,全靠經常廝殺鍛鍊、消耗也大,才維持住身體指標。如今年老變宅運動減少不用打仗,飲食作息規律卻不變,高血壓中風也是很正常的。

    而且中風的最高發季節就是冬天,其次夏天,都是寒暑氣溫極端情況下較多,春秋中風的少。

    朱儁十月底降溫的時候中風了,劉協還很緊張,派了太醫去看,太醫表示暫時還沒有生命危險,只是站不起來了,還說這風痹確實是冬天比較高發的疾病。

    劉協聽了之後,當時問過太醫:那要是明年冬天降溫的時候,大將軍這個風痹有可能加重或者復發麼?還扛得過去麼?

    太醫沒敢打包票,只是閃爍其詞支吾了一番。

    不過,今天蔡邕和楊彪閒聊之間,卻看到不遠處一輛龐大的馬車緩緩而來,他們一眼看去,就認出是大將軍府的車,兩人連忙迎上去表示慰問。

    朱儁是被人先用帷簾暖帳遮蔽着擡下來的,半躺在一個形似搖椅的肩輿上,腿上還蓋着錦被,一直蓋到胸腹之間,看得出被擡下車的時候,手腳還有些哆嗦。

    “大將軍病重如此,陛下已經特旨不必上朝,還是保重身體啊。”蔡邕誠懇地說,算算年紀,朱儁比他年長也沒幾歲。他今年六十二,朱儁也就六十五。

    “是啊,大將軍前面三次五日大朝,不都缺席了麼,也不差這一次。太醫也說風痹冬夏較重,就算覺得身體好些了,也該歇到來年開春。”楊彪也在一旁勸說。

    朱儁擺了擺手:“今日是大事,老夫來看看,也是怕年輕人沉不住氣,誤了陛下。平涼是大漢數代天子的夙願,如今亂世至此,卻得平定,又是大漢中興的一個好兆頭啊,該賞就得賞,不可寒了天下人的心。”

    蔡邕拱手:“大將軍大公無私,心懷社稷,實爲我等楷模。”

    須臾之後,公卿分兩班入內,客串朝議禮儀糾察的宦官、大長秋苗祀,看到有官員坐着肩輿進德陽宮,也是愕然。

    大長秋原本是執掌後宮的,相當於十常侍時趙忠的職位,本來不該管外朝的事兒。不過劉協身邊的常侍在長安被李傕又殺了一批,又不方便再招很多宦官,別的年限資歷也不夠提拔。好在需要皇帝處理的朝政本來就少,苗祀一個人就兼職了。

    當苗祀瞭解到這肩輿是朱儁堅持來上朝,纔沒有多說什麼,只是飛報劉協,劉協也立刻準了。

    皇帝經過了董卓和李郭之亂,禮法的衰微已經到了極限,朱儁坐在躺轎裏上殿也不算什麼了。何況朱儁是大忠臣,中風癱瘓,值得這個待遇。

    討論開始後,劉協還禮賢下士地不顧皇帝威嚴,先說了些關心朱儁病情的話,然後開始討論平涼之功的封賞。

    第一條是給劉備實授大司馬——這個就是流程性地走了個過場,基本上沒人質疑。因爲是去年滅了李傕之後,劉協就許諾給劉備的,也是爲了鼓勵劉備多出力,把西涼軍餘孽徹底剿滅。

    所以,到這一刻爲止,劉備纔算是正式湊齊了歷史上漢中戰役後的頭銜:大司馬,漢中王。

    隨後,劉協讓諸臣討論“開府儀同三司”的設立,是否符合朝廷慣例。

    楊彪出列奏對:“陛下,興平年間,李郭階禍,竊執天衡,郭汜受封驃騎將軍之前,已得先以三公之禮開府治事、權與李傕與三公等。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