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699章 搜刮得心服口服
    經過前前後後三四次朝會的拉扯,再算上李素剛回長安時裝作沉迷女色一心休假的那段時間,總共花了二十多天時間。

    李素和諸葛亮、劉巴聯手,鍾繇也有一定程度的介入和拉仇恨,還藉助了外部曹操的壓力,總算是把大漢的新工商稅法改革草案,給推進通過了。

    當然,這其中,劉備本人的堅定支持,也是最重要的。劉備對李素的支持,顯然已經超過了歷史上其他君主對變法大臣的信賴程度。

    不過,正如法拉第反問貴婦的那句名言:夫人,一個初生的嬰兒有什麼用呢?

    任何初生的事物,在剛剛落地的時候,都不會有太大的實質性作用。李素鼓勵劉備改革的稅法,第一年能增收的錢數量並不算特別巨大。

    李素更看重的是“放開特許權、允許民資自行介入發展”後,這些產業本身的蛋糕被做大,總量得到發展,然後朝廷收稅也能收到更多。

    政府要的只是確權明責、定紛止爭,給一個保護生產力發展的公平環境。

    變法通過後,李素跟劉備之間的消息也交流得差不多了,這一年半來積攢的南北政務細節溝通障礙,基本上都聊清楚了。

    算算日子,李素過幾天也就要去雒陽上任,先當他的司隸校尉,同時兼管司隸和荊州的軍政事務。

    劉備在李素離開的最後幾天,也是每天召集在長安的親信近臣,每天找李素賜宴玩樂放鬆——他知道李素不需要一個人清靜清靜,所以儘管給他安排滿社交好了。

    這一點劉備對李素太瞭解了。

    因爲很多大臣,其實在君前會緊張,對於有很多同僚出席的“團建”也不感冒。

    就類似於後世的內向社畜,一聽說週末要團建,哪怕公司出錢請旅遊、公司花錢包喫喝玩,內向社畜還是會焦慮,覺得不如一個人睡大覺輕鬆。

    但是,李素雖然本質也內向,不是很喜歡社交,這一點劉備有看出來——但劉備知道,李素之前在襄陽、武昌,未來再去雒陽,都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唯我獨尊”地獨處。

    想享受多久的高處不勝寒就能享受多久,去雒陽之後隨便你怎麼瘋。

    所以難得回長安,社交排滿還是不會讓李素焦慮的。

    劉備可謂知人矣。

    李素也確實大大緩解了一把正常對等社交的匱乏,大約墨跡到十一月二十五,劉備非常細心地注意到李素有點膩味了,才一腳踢開宣佈後續幾日給他放假,不用來宮裏每天飲宴了。

    還暗示李素去雒陽的路上不用急,可以提前幾天出發,半路上路過華陰,到華山故地重遊旅遊一下。聽說諸葛亮在華山的天文臺也是荒廢了一兩年沒人使用。

    李素覺得這個節奏就很舒坦。他缺平等社交的時候劉備就給他補足,社交夠了微微有點膩了,立刻點到即止。

    他已經快兩年沒去遊華山了,故地重遊一下也沒什麼不好,就決定提前幾天離開長安,走潼關道去雒陽的路上,慢慢走慢慢玩。

    華山天文臺和妙真宮都可以玩幾天,順便砥礪一下心性的修行。畢竟這個月剛剛娶妾了甄姬之後,有點放浪形骸放縱過度了,需要讓心態安靜清心寡慾一下。

    ……

    李素在長安享受最後假期閒暇和社交的同時,被他甩鍋的劉巴卻是絲毫不得閒。

    作爲財部尚書,新法通過之後,劉巴的噩夢繁忙纔剛剛開始,工作量簡直比沒有新法的時候還要多。

    無他,劉巴得立刻做個預算案估計一下,明年各項新增工商稅的預期稅額有多少、目前的相關產業規模統計如何。這些工作不做,明年夏秋開始要收錢的時候,根本就沒法收。

    光是調查建檔、初始查賬,整個財部上上下下一半多人手,起碼因此忙半年。原本的工作,得交給剩下的官吏操辦,幾乎財部人人得加班。

    還要爲此新設一個秩一百萬錢的侍郎級副職、三個秩六十萬錢的令/司級郎中、同樣多的員外郎和更多的小吏,加上地方上的一套徵稅班底。整個人事工作都會忙得不行。

    本來朝廷官制改革之後,在中央倒是把九卿改成九部卿,拆分民、財。可問題是地方上至今還沒拆呢,郡縣兩級主官依然是逮着戶曹的曹掾或者曹屬問民政稅務的事兒。

    現在地方上工商稅陡然複雜了起來,戶曹是肯定扛不住了。所以今年年底開始,州郡縣三級都要全部嚴格設立獨立的財曹。

    每個縣至少增加一個曹掾兩三個副職掾、七八個甚至十幾個查稅小吏。

    全算下來劉備的佔領區8州(7州1司隸,包括益州滇州拆分)地區,一共53個郡級行政單位(算上交州目前淪陷於林邑侵略者的兩個郡,應該一共是55郡),總共超過四百個縣。

    按照這樣配置人才系統,起碼增加一兩百個郡裏面的“正副市局級”官員(相當於正副縣長)、上千名縣局正副職官員、六七千以上的基層小吏。

    一個統治一千八百萬人口的政權,爲此一次性增加近萬名公務員,基本上每兩千個百姓要多養一個稅務員。

    這總人數超過八千人的工商稅務隊伍的總年薪,按照副部一百萬、司局四十到六十萬、郡曹三十萬、縣曹年薪十萬、小吏每年三五萬錢(稅務局的小吏工資也要高一點,以養廉抑貪),這樣算下來,徵工商稅的直接人力成本一年就四個億了。

    再算上最基礎必要的辦公經費、差旅,一年起碼五個億。好在這個體系搭建起來之後,至少多年內是不用再擴建了。

    除非漢朝的工業規模成長到目前的幾十倍,導致工商稅務的人不夠用,否則擴編後的公務員都是忙得過來的。

    這個過程中,唯一開心的只有文部和吏部兩大系統——因爲他們發現至少未來八年三屆的茂才科考試、八屆孝廉和明算等專科考試,考出來的中舉者都不用排隊等授官了。

    去年科舉才第一年實施,原本不少世家大族捏着鼻子接受了科舉改革後,總想着說怪話或者反撲。但現在聽說取仕比例提高了、考中後待遇立刻分配,所以也不嘰嘰歪歪了。

    “縣工商稅務局”級別的小官吏缺口就近千個,來多少就能吸收多少。

    甚至發展到後來,有些孝廉科的人,因爲級別不夠當縣稅務局的曹掾,但依然願意放棄做官機會、只去當一個類似於科員的收稅小吏。

    也不知道這些傢伙又孝又“廉”、品德那麼“高尚”,爲什麼寧可去滿是銅臭的工商稅務當科員!

    科舉制的一切矛盾,都至少能因此被掩蓋下去七八年。說不定這七八年裏還能進一步進行更多增加科舉公平性的改革,比如把“每個郡舉子產生渠道”再優化一下。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