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49章 一紙能抵十萬兵(再次五千字大章,追趕主線時間線)
    劉備沒能等來南匈奴援軍。

    他也並不知道,羌渠單于究竟是如何被朝廷說服派出援軍、又如何最終被下屬叛變弒殺的。

    劉備離開雒陽後的這段時間裏,雒陽發生了太多雲波詭譎的外交詐術和機緣巧合。

    很多看似順理成章的發展,其實背後有着一負負得正的騷操作。

    雖然最終結果似乎沒變,但對參與其中的每一個個體而言,卻事關個人榮辱、名望漲跌。

    就好比宋義預言項梁必敗於章邯之手,雖然並沒有改變任何結果,項梁該死還得死。但宋義個人卻能因爲這一嘴神預言,收穫“知兵”之名,換來被楚懷王封爲上將軍的資歷。

    而如今的雒陽城中,臥虎藏龍着遠比宋義更牛逼的外交詐術大師。

    視線回到四月上旬的雒陽,也就是劉虞即將被朝廷內定爲幽州牧、但還將定未定的時間點上。

    當時,大將軍何進假借天子名義、徵發羌渠單于援軍的第一道矯詔,其實已經發出了半個月。

    這也並不奇怪劉備和李素上洛告發反情是二月底的事兒,三月初陶謙的急報也到了,所以當時何進就已經開始着手徵發南匈奴援軍。

    何進那封矯詔的內容,甚至還是袁紹幫他出謀劃策的。

    不過袁紹文筆不佳,所以他只提供勸誘思路,至於具體措辭,當然是何進的主簿陳琳寫的。

    然而,陳琳文筆再好,也掩蓋不住袁紹勸誘理由的蒼白枯燥。羌渠單于一開始並沒有搭理袁紹,藉口說如今春荒匈奴軍需物資儲備不足,得等秋草馬肥才能南下。

    這顯然是準備觀望風勢、拖一拖再說歷史到這兒,並沒有發生任何改變,因爲原本歷史上羌渠單于也不是那麼好說話,你朝廷一徵召他就屁顛屁顛來的。而是磨蹭了小半年、熬到當年秋天才勉強南下。

    何進與袁紹吃了癟之後,覺得很沒面子,又調集不到人馬,就把鍋甩到了即將調任幽州牧的劉虞身上。

    何進親自請劉虞喝了頓酒,又跟袁紹一起軟磨硬泡,說他們實在沒辦法了。如果任由他們的節奏來徵發,那就等秋天再指望南匈奴援軍吧。

    要想提前,就得劉虞動用自己的個人威望和人情,親自給羌渠單于寫私人信件求援,跟聖旨一表一里推動這事兒何進其實也知道,劉虞的個人威望,在羌渠單于那兒比漢靈帝的聖旨更管用。

    劉虞推辭不過,只好暫時把這事兒記下,擱在自己的待辦事項裏。

    而何進也沒虧待劉虞,因爲第一時間徵發羌渠單于不順利,作爲交換條件,何進就給了劉虞手下一些武官官職的空缺名額。默許劉虞上任州牧之前可以任用心腹,徵辟一名校尉、數名都尉與軍司馬,再在全國範圍內自行徵兵一定規模,到時候一起帶着去幽州上任。

    這纔有了後來劉虞派遣都尉四出、徵發丹陽兵等精兵的編制配額。

    被何進甩鍋之後,劉虞回府就開始爲他的調任做軍事準備工作。

    他當時還是大宗正,手下的屬官也都是一堆掌管王族戶口的漢室宗親,懂兵的不多。

    一想到要寫信給羌渠單于、求羌渠單于出兵,劉虞便覺得身邊乏人可用。

    缺乏懂外交談判的人才啊這信可怎麼寫

    他自己的威望當然是足夠的。但跟單于談條件這種具體工作,纔是要擅長外交的人才行。

    劉虞把宗正府裏的屬官在腦中全部過了一遍,最後竟然想到了那個官職最小最卑微的傢伙只有正三百石的李素。

    “此人在宗正府中雖然名微望寡,但當初聽君朗說,他在大將軍府上時,就曾面駁袁紹、直諫袁紹不諳胡人心思,君朗與曹操也都覺得李素所言不無道理這求援信,就讓李素來想想說辭吧。”

    他這麼想着,就把李素招來。

    “拜見宗伯。”李素很快就到了,恭敬地任由劉虞吩咐。

    劉虞也不客氣:“大將軍矯詔徵發匈奴騎兵,但是暫且被羌渠單于拖延了。大將軍便讓我以個人之名,給羌渠單于私信,從旁慫恿。素聞你知胡情、擅揣摩胡酋心意,可願幫我寫這封求援信放心,最後我會親自潤色、謄抄一遍的。”

    劉虞只需要李素幫忙想幾點勸誘的話術。

    李素心中一沉,第一反應依然是勸阻:“宗伯,我一貫以爲,縱然徵發南匈奴成功,只要朝廷不給錢糧,南匈奴內部恐怕也遲早不穩。何進既然徵不到,不如就此作罷”

    要李素寫信,對李素而言當然毫無難度。

    他上輩子就是外交學院的,只是後世天下太平,用不到他那一身詐英坑美的屠龍之技,他才大材小用去當談判專家。

    現在能學有所用,把本專業的技能用上,李素早就陰血沸騰,想要發泄陰謀騙人了。

    但提醒是不得不說的,否則將來南匈奴真出了事,劉虞怪罪他那就不好了。

    劉虞也有很多難處,最終果然沒有聽進去:“你說的,不無道理,但南匈奴遲早不穩,這個遲早究竟是多久呢朝廷枯竭,遠水不解近渴。

    如若強徵南匈奴,會導致羌渠單于一年半載之後纔不穩,甚至數年後才逼反,那麼眼下就該徵匈奴人不會連這點壓迫都受不了吧總不至於第一次不給錢徵,他們立刻就反

    而且,箭在弦上,已經不得不發,羌渠單于跟何進虛與委蛇,也只是說秋草馬肥之後再南下,沒說不南下。我們不寫這封信,羌渠單于最終還是會南下的,我總不好從中作梗阻撓何進。既然如此,遲不如早,說不定靠着這些兵,還能儘快壓制幽州亂局。”

    劉虞都把話說這麼明白了:徵發不徵發是何進的鍋,他們宗正府的人推動,只是加速這個進程,結果不是他們決定的。

    既然如此,李素覺得他已經仁至義盡,而且已然撇清了全部“你爲什麼不提醒”的嫌疑。

    咱就當一把宋義,預言一次“項梁之死”,長痛不如短痛吧。

    李素拱手應諾:“既如此,素願效犬馬之勞。還乞一封宗伯原先與胡酋之間的撫慰書信,好讓卑職習學宗伯的口吻措辭、稱謂禮數。”

    劉虞便翻出一封原先在幽州做官時,跟胡人酋首往來的舊書信,內容不太敏感的那種,遞給李素當面揣摩。

    李素略微看了一會兒,便提筆開始寫,居然都不用怎麼想。

    “這李伯雅寫這類書函,竟如此輕車熟路怕是盧子幹勸誘胡酋,都沒他這麼利落吧”

    劉虞光是看李素下筆的速度,就是微微一驚。

    李素之前的文筆速度,已經驚訝過很多人了,從劉備到張郃,都見識過。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