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98章 李儒在第五層,李素在大氣層
    李素思之再三之後,覺得還是暫時沒必要爲了吳匡這個新出現的不確定因素,而修改栽贓劉焉的具體計劃。

    原因也很簡單:李素跟蔡邕稍微聊了一會兒後,就從蔡邕口中得知,這個吳匡如今還很受何進信任。

    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吳匡那些非直系親戚,稍微有點跟反賊眉來眼去的嫌疑,根本就咬不到吳匡身上——至少,在何進還活着的時候,咬不動吳匡。

    李素是做談判專家出身的,他的同理心極爲敏銳,也擅長換位思考。

    在思索這個問題時,他可以輕易代入吳匡的立場,揣摩出對方的反應。

    被劉焉下聘爲兒媳婦的,是吳懿的妹妹,吳懿的父親早就死了,吳匡跟侄兒侄女也沒有任何保持密切聯繫的證據。

    所以,吳懿之妹的事兒捅到何進面前,吳匡只要痛哭流涕,表明忠心,說自己跟他們毫無瓜葛,甚至可以說“吳懿之所以跟着當時還沒有任何不良跡象的劉焉入川,是因爲吳懿覺得劉焉這個世伯,比他這個親叔叔還親,所以才投奔劉焉”,

    甚至可以擺出一副願意放棄在京城的兵權、主動請求調任地方、當個校尉什麼的,協助平叛攻打劉焉,或者是帶兵保護朝廷去向劉焉宣旨召劉焉進京任職的使節,促成把劉焉調回來以自證清白。

    而以何進這種任人唯親、耳根子軟的程度,絕對會相信吳匡的。吳匡只要這麼表忠,也不會真的把吳匡領京城兵馬的職務卸了外放。

    但是!李素心裏清楚,何進活不了多久了。

    只要吳匡身上有這個嫌疑把柄,何進活着時能幫他壓下去、不問吳匡單處理劉焉。那麼,吳匡身上就會留下一顆定時炸彈,一個隨時會爆發的隱患。

    將來董卓想吞併何進舊部時,又會怎麼做?董卓上位後,在局勢尚不明朗時,會不會改招降吳匡、爲陷害並直接剝奪吳匡在京城中樞的兵權呢?

    到時候等吳匡張璋攻殺何苗時,甚至再提前一些時候,說吳匡有跟劉焉勾結的案底。

    在何進與宦官同歸於盡、皇帝又剛剛被劫再救回來的人心惶惶時間點上,翻翻舊賬,絕對可以把吳匡拿下的。

    李素不知道董卓會不會這麼幹。

    他只能說,如果李儒有他李素一半的智商,肯定會想到這一招借題發揮,畢竟他李素可是兩秒鐘就想到了。

    等李儒也想到之後,李素自然有別的辦法勸誘吳匡放棄榮華富貴保一條性命急流勇退,順便離開京城之前再帶走點好處。

    而董卓爲了儘快把京城那些跟他不是一條心的人弄走,肯定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到時候,京城這個局,

    何進在第一層,張讓在第二層,袁紹在第三層,袁隗在第四層,李儒在第五層……

    他李素在大氣層。

    豈不美哉。

    歷史上,袁術離京時,可是利用了後將軍的身份,帶走了一批京城的精銳兵馬力量,還從朝廷武庫裏拿走了一大批物資。但董卓爲了息事寧人、儘快控制京城局面、多趕走一些可能會礙事的人,也就對袁術的舉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李素要是也那麼幹,說不定能從京城搶救走更多原本該被董卓燒燬的東西。

    就這麼決定了,公事公辦一切證據照舊呈現,但一定要把持住“對事不對人”的公允形象,不要私下裏挑唆穿小鞋,甚至可以在呈遞證據後,用恰到好處的方式假裝幫吳匡說幾句公道話。

    免得現在何進還活着時,就讓何進反感、吳匡敵視。

    李素把他的初步計劃、凡是跟蔡邕有關係、需要蔡邕配合實施的部分,都跟蔡邕說了,也關照他不要怕把吳匡牽連進去,只要秉公辦事不私下裏說人壞話即可。

    蔡邕稍微揣摩了一會兒,他畢竟也是很有政治敏感度的,立刻知道該怎麼做了,於是就留李素先在他府上住了兩天,好讓他抽時間把該臨摹的張魯書信都比照張魯字體僞造完畢。

    然後才把原件和僞造件交還給李素,吩咐他先祕密離開京城,回南陽郡的魯陽縣(南陽北部最接近司隸的縣)裝病等消息,翁婿倆準備好好演一場戲。

    蔡琰也不知道未婚夫與父親到底在說些啥,她也不敢問,短短兩天也不敢跟李素有什麼過分親近,最後很懂事地眼睜睜看着李素又走了,還不敢在人前流露出任何“李素曾經來過”的破綻,內心很是苦悶。

    ……

    李素回到魯陽後,帶兵駐紮的典韋原本還以爲可以啓程了,結果卻得知李素必須繼續裝病,一時頗爲鬱悶。

    他實在是想不通那些文人辦事怎麼有那麼多彎彎繞。

    不過既然有得繼續休息,那就休息唄。

    李素估計要裝病半個月、等蔡邕拿到“巴郡太守”的過橋任命,這半個月他也不想浪費時間,就宅在魯陽寫他的《齊民要術》先。

    李素上輩子也沒當過農民,沒種過地,所以要寫出細節來肯定是做不到的。半個月的裝病期也寫不了多少字,所以只是趁賦閒寫個提綱出來。

    比如要涉及多少種“目前百姓還以野生採摘爲主、但未來可以發展人工種植、養殖”的物種,這些東西大致要在什麼地皮、什麼環境纔可以種、養。至於具體怎麼種,怎麼養,得回去讓老農們實踐,真種出來了,他再讓人記錄整理。

    而且他這部書也不是都給老百姓看的,到時候還要分成幾卷印刷,上卷是給劉備之類的己方陣營將領、乃至未來的地方行政主官看的。

    這個上卷的內容就不是如何具體種地了,而是要統一蜀地官員的思想,讓他們理解爲什麼要重視這些原先不曾有人大規模種植的經濟作物的重要性、從而組織、獎勵百姓去中。

    初步整理之後,李素在書中強調了把野生茶葉和花椒進行大規模培植的重要性。

    比如要點出茶葉可以給長期肉食的士兵平衡營養防止某些疾病,還有別的藥效和養生的經濟效果,還有一定的嗜好慣性等等。

    而爲什麼會需要爲“長期肉食”的士兵平衡營養呢?這就要提到未來打算髮展的環環相扣的花椒產業了。

    李素這也是結合了蜀地的山區運輸困難、運輸損耗太大,所以要多籌備便於長期儲存、而能量密度又比較高的食物來作爲軍糧,那樣運輸損耗的佔比就變小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一塊肉乾的能量密度,大約是同等重量米麪的三四倍。走蜀道從成都起運四斛米,原本路上要喫掉三斛,只有一斛運到漢中。從漢中起運四斛又要喫掉四分之三才能到長安。那麼從成都要種十五倍的糧食,才能運到長安,難怪北伐那麼艱苦。


章節報錯(免登陸)